共享發(fā)展理念視域下中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體系的完善——基于“社會保障制度三體系”的分析框架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haring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new guiding ideology for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China has entered an era of aging of young children.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o share the frui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airly. China's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ontent system, the fragmentation of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imbalance of hierarchy system. The balance of integration and hierarchical system will enable farmers to truly realize shared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整合與體系完善研究”(項目號:13JZD01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6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榕濱;歐洲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之比較分析[J];涉外稅務;2000年04期
2 ;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模式、問題及啟示[J];資料通訊;2000年10期
3 張慧杰;淺談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J];山東經濟;2001年05期
4 齊洪昌;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公平與效率探析[J];人口與經濟;2002年S1期
5 趙子祥;制度比較可鑒 理論務實可用──評《國際社會保障制度比較》[J];中國圖書評論;2002年03期
6 楊文杰,韋瑋;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特點與政策[J];日本問題研究;2002年02期
7 丁建定;瑞典和英國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力夫;;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考察[J];勞動保障世界;2003年02期
9 董溯戰(zhàn);英、德、美三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比較——以國家、市場和社會為視角[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李昌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及其借鑒作用[J];理論建設;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肖學周;鄭孝清;;市場經濟與中國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A];婚姻·家庭·老人論文集[C];1994年
2 孟宏斌;;陜西小城鎮(zhèn)建設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4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3 謝圣遠;;西方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保障制度研究[A];2004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中共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長 張德平;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們的啟示[N];青島日報;2006年
2 王加豐;西方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兩點經驗[N];解放日報;2008年
3 李志明;德國的社會保障制度[N];學習時報;2013年
4 顧明;歐洲社會保障制度面面觀[N];中國信息報;2009年
5 記者 馮勁松 通訊員 胡紅;社會保障制度惠及43萬殘疾人[N];長江日報;2011年
6 龍軍 《中國產經新聞》報社副總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N];重慶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海燕;中美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2 胡威;社會保障制度及其政治價值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劉波;當代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與理論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欒俊強;中日韓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2 張鵬 ;歐盟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及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5年
3 李克勝;試析人權視野中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熊淑芳;中國和日本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5 張雅鑫;太原市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6 趙曉龍;民國時期云南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7 白格樂瑪(Baigalmaa);蒙古國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
8 王森;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石英;中國和加拿大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魏娟娟;中外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04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220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