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區(qū)流動人口家庭化遷移的特征與影響機理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lo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gre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mi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65%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ve realized the family type migration, the one-off family mig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family migration process, the propor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family type migration ha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 The formation of high proportion areas with Beijing, Tianjin and Zhangjiakou as the axi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other regions to the periphery with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s the center, the family migr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gender, marriage, ag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Factors such as length of inflow and family size, total family income, average ag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al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amily migration statu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family mi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shows obvious regional preference based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河北省環(huán)境演變與生態(tài)建設實驗室;河北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土地利用與城市化的耦合過程及其機理研究—以京津冀地區(qū)為例”(批準號:414011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快速城市化地區(qū)人居環(huán)境演變規(guī)律與調控機制研究”(批準號:41230632) 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京津冀區(qū)域城鎮(zhèn)化發(fā)展:因子協(xié)調、區(qū)域差異與演化機理”(批準號:ZD2015074) 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區(qū)域外部性視角下土地利用功能置換研究”(批準號:130532)
【分類號】:C924.24;D66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海鑫;周琴;;回家是最好的禮物[J];生活與健康;2006年01期
2 商捷;“春節(jié)文化”大有“錢”途[J];市場經濟導報;1999年12期
3 馬奇;;英國人生老病死的最后一站[J];祝您健康;1996年03期
4 劉寧;;推進農村女性家庭式遷移的實踐與探索——來自山西省北錄樹企業(yè)集團的調查報告[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5期
5 賈乃華;在日本“家庭式旅館”過夜[J];海內與海外;1995年09期
6 陸明;;論家庭式小旅館的消防安全管理[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1期
7 劉曉梅,張敏;家庭式小型養(yǎng)老院模式探析[J];中國民政;2005年04期
8 張黎莉;;家庭式遷移農民工工作特征和家庭特征的量表開發(fā)及其應用——基于浙江省的調研[J];財貿研究;2011年02期
9 錢文榮;張黎莉;;家庭式遷移背景下農民工的工作—家庭關系——對浙江省17位農民工的訪談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方素敏;;初探“家庭式”分娩——附550例分析[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2 鐘真;程瑤瑤;;為什么家庭式散養(yǎng)條件下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不高——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調查報告[A];第三屆中國奶業(yè)大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3 華廣平;;精神分裂癥家庭式住院治療模式與護理探討[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華廣平;;精神分裂癥家庭式住院治療模式與護理探討[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徐英美;喬云;;家庭式康復病房對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6 夏繼春;;25例腦梗死后獨身老人的護理體會[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尚克玲;家庭式創(chuàng)業(yè)“躥”紅社區(qū)[N];蘭州日報;2009年
2 尚克玲;蘭州市社區(qū)培訓使家庭式創(chuàng)業(yè)“躥”紅[N];中國社會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肖海員 通訊員 劉仁清 胡克付;九江廬山:“家庭式”旅館體面經營把治安隱患降到最低[N];人民公安報;2010年
4 小亦;家庭式幼兒園,為何就像星星點燈?[N];福建日報;2001年
5 記者 盧育輝 通訊員 祝向恩;仁化興起家庭式“科技園”[N];廣東科技報;2007年
6 鄒健 李文東;“家庭式素質協(xié)同教育真管用”[N];江蘇法制報;2006年
7 陳剛;家庭式賓館緣何陷入“圍城”怪圈?[N];揚州日報;2006年
8 班娟;“家庭式社區(qū)”在養(yǎng)老托老中的作用[N];吉林日報;2013年
9 許朝軍;積極應對民工“家庭式”遷移[N];中國社會報;2006年
10 徐清揚 焦志;“家庭式”遷移:農民工流動新動向[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本文編號:2188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218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