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紅”大火現象談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的主體性危機
本文選題:互聯網 + 青少年; 參考:《當代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青少年是網絡的主要使用群體,網絡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網絡不斷帶給青少年全新的認知與消費體驗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主動性與能動性。"網紅"現象火爆是互聯網經濟與文化發(fā)展的產物,折射出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的主體性面臨的深刻危機。本文從認知、態(tài)度與行動三個層面逐漸深入解讀,對青少年認知與審美的主體性、消費行為的主體性,以及價值觀塑造的主體性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闡釋這場全民狂歡背后青少年的主體性迷失。
[Abstract]:Teenagers are the main users of the network, and the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The network continuously brings the young people the brand-new cognition and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has deprived the initiative and the initiativ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red pers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conomy and culture, which reflects the profound crisis that the youth's subjectivity is facing in the Internet 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gnition and aesthetic subjectivity of teenagers, the subjectivity of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value creation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cognition, attitude and action. Explain this national carnival behind the youth subjectivity lost.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分類號】:D669;D66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立;;從奇觀社會到媒體奇觀:學術研究中的概念借用和理論轉化[J];新聞界;201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曉蓓;;從“網紅”大火現象談互聯網時代青少年的主體性危機[J];當代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歡;;當前“媒體奇觀”下新聞報道方式失當分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2 趙紅勛;黃偉;;體育盛典·媒介儀式·身份建構——“媒體奇觀”視域下的體育賽事解讀[J];現代視聽;2013年08期
3 梁巖;;媒體奇觀:電視媒體造星運動[J];今傳媒;2013年08期
4 洪艷;董青;郭芙茉;;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奇觀化傳播研究——以少林文化的復興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3年01期
5 黃璐;;林書豪媒體奇觀的文化政治學涵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年03期
6 董青;洪艷;;“媒體奇觀”對競技體育之影響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7 賴黎捷;李明海;;儀式·戲劇·欲望——當代電視文化的后現代轉向[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趙紅勛;賴黎捷;;論電視媒介的儀式傳播功能——以央視“春晚”為例[J];東南傳播;2011年05期
9 董青;洪艷;;“體育媒體奇觀”研究——以世界杯足球賽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10 董青;洪艷;李靜;;體育媒體奇觀批評[J];體育文化導刊;2010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宏玉,趙明地;論期刊編輯的實踐活動與編輯主體性發(fā)揮[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張乃良;知識分子主體性的消解及重建[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龍柏林;主體性黃昏:特指還是泛指?[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宣勇;;國家戰(zhàn)略與中國大學的主體性重建[J];理論前沿;2009年09期
5 ;從人的主體性內涵看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真實意義[J];公安研究;2010年11期
6 熊則坤;;改革與人的主體性[J];公安大學學報;1989年05期
7 陳創(chuàng)生;;人的本質與人的主體性和自主性[J];理論學習月刊;1989年05期
8 沈明明;;認識中的主體性和主觀性的本質及其聯系[J];理論學習月刊;1989年12期
9 安巍;評“只要能使國家富強,走什么道路無所謂”——談論國家富強道路不可離開階級主體性[J];紅河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10 蓋伊·桑蒂瓦涅斯;余瑞先;;作為第三種環(huán)境的主體性[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1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維楚;;試論科學發(fā)展觀關于人的主體性的思想[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2 段建海;;共產黨人主體性的科學定位[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C];2003年
3 鄒安樂;;論主體性發(fā)揮的立體性思維[A];《思維科學與21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建勛;;論犯罪機遇的主體性及其控制對策[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張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社會個體主體及其主體性的變化[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湯榮根;;尊重主體性 讓表達之樹常青[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八——追尋的旋律[C];2003年
7 姚站軍;;科學發(fā)展觀中的人的主體性意義張揚論綱[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陳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找到寫作的意義[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占馥;;辭章的主體性和規(guī)律性[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10 王守才;;初中生主體性參與教學策略,為人才培養(yǎng)保駕護航[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都明;課程改革應正視教師的主體性[N];閩南日報;2007年
2 廖申白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德性的主體性與普遍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山東省嘉祥縣嘉祥鎮(zhèn)五老洼小學 紀翠芳;發(fā)揮學生主體性[N];中國教師報;2014年
4 王惠東(作者單位: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馬中柱;高揚黨的主體性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N];廣州日報;2003年
6 謝安民 作者單位:樂清市委黨校;以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構建和諧主體性[N];溫州日報;2007年
7 何蘭生;發(fā)展農村到底以誰為主[N];農民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陳明 付奇 本報實習生 馬青青 楊梅;創(chuàng)新主體性,并非就是單打獨斗[N];新華日報;2012年
9 張曙光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揚棄只從主體性出發(fā)看待價值的思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10 早報記者 袁達;金正恩批平壤機場設計未突出主體性民族性,要求停工修改[N];東方早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蕊鞠;論譯者的主體性[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宋兵超;主體性困境的消解[D];蘇州大學;2015年
3 邱小丹;同傳譯員發(fā)揮主體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4 孟杰;材料與綜合繪畫在實踐中的運用[D];山西大學;2015年
5 劉亞夢;消費社會中主體性的消解與建構—德里羅小說《地下世界》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蓉蓉;《占有》中女性角色的?率浇庾x[D];東南大學;2015年
7 孫慧艷;《甘蔗》中女性人物的主體性[D];浙江大學;2016年
8 孫曉明;凝視下的“他者”-英美短篇小說中的貓意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9 羅玉蘭;陪同口譯中譯者的主體性體現[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10 張倩蕓;《消失的愛人》中不可靠敘述和話語權力對主體性的構建[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41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94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