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政府涉藏心理戰(zhàn)探析
本文選題:涉藏心理戰(zhàn) + 杜魯門政府 ; 參考:《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01期
【摘要】:在對華冷戰(zhàn)背景下,杜魯門政府放棄了不介入西藏事務(wù)、承認(rèn)西藏是中國領(lǐng)土組成部分的傳統(tǒng)政策,開始考慮以涉藏心理戰(zhàn)阻撓中國統(tǒng)一,給中共統(tǒng)治制造麻煩,分化中國與周邊國家關(guān)系。建國之初,涉藏心理戰(zhàn)引而不發(fā)。中蘇結(jié)盟,特別是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xié)議"簽署后,美國積極尋求英印的支持,利用流亡藏人和西藏境內(nèi)的"藏獨"勢力將該戰(zhàn)略初步付諸實施。由于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正確的治藏舉措,加之印度的消極態(tài)度,杜魯門政府的涉藏心理戰(zhàn)并未達到預(yù)期目標(biāo),但它也開啟了美國此后借西藏問題干涉中國內(nèi)政的先河。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ld War with China, the Truman government abandoned its traditional policy of not intervening in Tibet affairs, recognizing Tibet as a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and began to consider obstructing China's reunific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volving Tibet, thus creating troubl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rule. Divi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volving Tibet was not initiated.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especially the 17-Article Agreement for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the United States actively sought the support of Britain and India and made use of the Tibetan exiled people and the "Tibetan independence" forces in Tibet to put the strategy into practice initially. Due to the correct measures taken by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China to control Tibet and the negative attitude of India, Truman's psychological warfare concerning Tibet did not achieve its expected goal, but it also opened the way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interfere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by using the Tibet issu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藏獨’勢力興衰的國際背景及我國對策研究”(10BGJ003)
【分類號】:D8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強;;杜魯門政府對臺灣的政策[J];臺灣研究集刊;1985年01期
2 王芝;;略論“杜魯門主義”在戰(zhàn)后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與作用[J];外交學(xué)院學(xué)報;1993年03期
3 滕帥;;論杜魯門政府分裂中蘇的“楔子戰(zhàn)略”[J];時代文學(xué)(雙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4 羅志田;;杜魯門政府遠東政策的轉(zhuǎn)變[J];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6年04期
5 梁碧瑩;試析冷戰(zhàn)初期杜魯門主義在中國引起的反響[J];東南亞研究;2003年04期
6 張長江;;美國,六十年前朝鮮局勢之誤判[J];黨政干部參考;2011年01期
7 ;你只能緘默不語[J];世界知識;2001年18期
8 王雅紅;盧秀娥;;簡析杜魯門政府“遏制”戰(zhàn)略下的東南亞政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xué)報;2008年08期
9 覃翠柏;冷戰(zhàn)起源的再認(rèn)識[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xué)報;1999年01期
10 鄧峰;;追求霸權(quán):杜魯門政府對朝鮮停戰(zhàn)談判的政策[J];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祥玉;;略論杜魯門主義[A];河北省歷史學(xué)會第三屆年會史學(xué)論文集[C];1983年
2 趙學(xué)功;;美國對中國出兵朝鮮的反應(yīng)[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四輯)[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浙江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教授 劉國柱;和平隊:傳播美國價值觀念 服務(wù)美國對外戰(zhàn)略[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4年
2 華盛頓多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gòu)的獨立咨詢顧問 龔小夏;“離總統(tǒng)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陳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幟下——杜魯門政府內(nèi)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2 詹欣;杜魯門政府國家安全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3 汪婧;美國杜魯門政府對意大利的政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9年
4 吳忠超;無法走出的困境[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戚爾達;保羅·尼采與杜魯門時代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制訂[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盧秀娥;杜魯門政府時期“遏制”戰(zhàn)略下的美國東南亞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8年
2 何異方;杜魯門時期美國的“價值觀輸出”[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3 林兵;杜魯門政府東亞政策的變化[D];黑龍江大學(xué);2010年
4 劉瑞;美國核轟炸廣島長崎的倫理再反思[D];云南財經(jīng)大學(xué);2016年
5 屈琳潔;杜魯門政府時期美國對希臘的政策[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瞿茜;杜魯門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王春紅;論杜魯門政府對蘇聯(lián)東歐的難民政策[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5年
8 孫玉娣;杜魯門時期美國“冷戰(zhàn)共識”的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9 滕帥;杜魯門政府分裂中蘇的“楔子戰(zhàn)略”[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郭朋弟;杜魯門政府的緬甸政策研究(1949-1952)[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820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82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