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地方政府行為差異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本文選題:理性行為者 切入點:軟化的制度約束 出處:《財政研究》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凸顯了地方政府作為自我理性行為者行為差異問題,但該差異絕不僅僅源于地方政府及官員的激勵機制,而是與地方政府所處的制度約束空間緊密關聯。如果說激勵機制是地方政府行為差異的內在誘因的話,那么,軟化的制度約束則是地方政府行為差異的外因。本文認為,行政"以官治官"下的地方政府選擇性政府職能和機會主義下的道德風險問題凸顯了有效的官員治理制度機制缺失對地方政府行為的影響;委托代理視角下切實可行的公眾和人民代表大會的監(jiān)督問責制度機制的缺失凸顯了對地方政府理性行為者和行為差異的強化作用;政企關系視角下有效廓清政府-市場邊界制度機制的缺失和地方政府角色的多元化卻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理性行為者角色和行為差異。而進一步矯正和規(guī)范地方政府行為,不僅要對地方政府進行激勵,還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加快制度機制匹配,構建地方政府行為約束的制度機制空間,打造一個更加合意和守規(guī)的地方政府,回歸政府本分。
[Abstract]:From "the hand of aid" to "the hand of grab", it highlights the behavior differ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as a self-rational actor,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only from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officials. I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the internal induc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difference, then the softene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 is the external caus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difference. The selective government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moral hazard under opportunis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ministration "governing officials by officials"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system on the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ncipal-agent, the lack of a feasible 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of the public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 highlights the strengthening role of rational actors and behavioral differences in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he absence of the government-market boundary system mechanism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ole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ole and behavior differences of the rational actor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further correct and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encourage the local government,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restrai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accelerate the matching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construct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space of the behavior constrai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create a more suitable and obedient local government, and to return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商學院;山東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本化效應、土地財政與地方公共品提供:因‘地’而異的中國式分權”(批準號:7157316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金石;周文;;改革三十年:地方政府行為的雙重性[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11期
2 宋珊珊;汪歡歡;;構建規(guī)范的地方政府行為框架[J];經營管理者;2011年03期
3 孫立平;;中國當務之急是制約權力和資本[J];政府法制;2011年17期
4 臧乃康;體制轉型期地方政府行為及其規(guī)范[J];理論與現代化;1997年08期
5 鄭文哲;規(guī)范地方政府行為 實現增長方式轉變[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S1期
6 趙玲,馬小平;市場經濟條件下地方政府行為轉變的幾個問題[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類);2000年05期
7 施海洋,徐康寧;轉型時期地方政府行為傾向分析[J];求索;2001年02期
8 毛秀娟;試述世貿組織規(guī)制對我國地方政府行為的制約[J];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楊新榮;切實規(guī)范地方政府行為與保護農民利益[J];云夢學刊;2002年05期
10 肖建忠;地方政府行為的橫向博弈模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金石;;改革三十年:地方政府行為雙重性的經濟學分析[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雷蕾;;競合理論在地方政府行為實踐中的應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C];2007年
3 雷國新;李金紅;;轉型時期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的失范與規(guī)范[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雷國新;李金紅;;轉型時期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的失范與規(guī)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呂麗娜;;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地方政府行為的規(guī)范——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謝斌;;論西部地方政府行為弊端與職能轉變[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劉智慧;;發(fā)展民營企業(yè)中的地方政府行為——以汕頭市為例[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二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托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地方政府行為研究的兩種途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強興華;關注地方政府行為[N];金融時報;2004年
3 記者 阮奇;地方政府行為加大金融生態(tài)差距[N];上海證券報;2005年
4 石士鈞;“行政干預條款”對我國外貿發(fā)展的影響及應對。(之一)[N];寧波日報;2008年
5 王學江;穩(wěn)定房價關鍵是規(guī)范地方政府行為[N];中國信息報;2005年
6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石士鈞;“行政干預條款”對我國外貿發(fā)展的影響及應對[N];國際商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吳雨珊;中國金融生態(tài)排名考驗地方政府職能[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8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 湯安中;對分稅制改革的幾個質疑[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于鳳芹;解決投資熱需打“組合拳”[N];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
10 鄧聿文;全面推行“發(fā)消費券”需謹慎[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顯明;市場化進程中的地方政府行為自主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雷亮;地方政府行為對區(qū)域品牌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3 萬欣;地方政府行為、財政轉移支付與經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4 朱玉明;轉型期多重利益驅動下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葉托;中國地方政府行為選擇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秦緒娜;經濟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與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顧元媛;分權背景下地方政府行為對自主創(chuàng)新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2年
8 王斌斌;地方政府行為對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機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9 石紅溶;農民工市民化與地方政府行為[D];西北大學;2012年
10 李艷;適應性調整:新制度主義視角下的中國體制轉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偉;城市化進程中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2 李夢竹;連片特困地區(qū)扶貧開發(fā)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3 朱靜嫻;地方政府行為與收入不平等[D];浙江大學;2015年
4 王春梅;征地過程中地方政府行為及利益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5 尹苗苗;地方政府行為對區(qū)域金融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王澤艮;環(huán)境危機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7 李仲仙;民小公路征地拆遷中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青海民族大學;2015年
8 肖念;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地方政府行為的選擇邏輯[D];海南大學;2016年
9 黃建潮;宜居城市建設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10 彭澍;我國拆遷進程中地方政府行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398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63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