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生、官紳到國家:清代京師育嬰堂的變遷
本文關鍵詞:從儒生、官紳到國家:清代京師育嬰堂的變遷
【摘要】:京師育嬰堂是清代重要的慈善機構,它由儒生創(chuàng)辦,紳商大力捐助,官員積極參與。京師各階層官紳先后以不同形式參與育嬰堂事務,以此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目標和秩序追求。圍繞京師育嬰堂運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士子、官紳與國家展開互動,由此推動京師育嬰堂從紳士化、國家制度化到官督紳辦化的不斷演化。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部;青島市委黨校經(jīng)濟學教研部;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慈善通史”(項目編號:11&ZD091)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苗會與近代華北鄉(xiāng)村社會變遷研究”(項目編號:14BZS04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91.9
【正文快照】: 棄嬰之俗在古代中國流行已久,至清代愈演愈烈。關于棄嬰現(xiàn)象在中國流行的原因,據(jù)馬戛爾尼稱主要是因為貧窮,“只有在極端絕望的貧困條件下”,父母才會拋棄嬰兒1。馬戛爾尼使團成員巴羅持相同的觀點,“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連年不斷的饑饉,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悲慘景象”,導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2 廖華生;;清代蚺城的約保[J];安徽史學;2006年05期
3 徐建國;;近代民信局的寄遞網(wǎng)絡研究[J];安徽史學;2009年03期
4 王日根;肖麗紅;;《莆田人民公控蔣唐佑呈稿》所見清末生員與惡吏的斗爭[J];安徽史學;2012年01期
5 葛金芳;;“農(nóng)商社會”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宋以降(11—20世紀)江南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郭京湖;張亮;;晚清民間組織強勢介入城市事務原因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7 馬丹丹;;匪患沖擊下的民間宗教重建——十一聯(lián)保的啟發(f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趙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設的歷史文化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陳平原;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10 徐建平;;清末直隸行政區(qū)劃改革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梁辰;銅元問題研究(1900-1935)[D];南開大學;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5 狄金華;被困的治理[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楊馥源;政府間關系與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蘭靜;近代香港外來移民與香港城市社會發(fā)展(1841-1941)[D];暨南大學;2011年
8 莊佩君;全球海運物流網(wǎng)絡中的港口城市—區(qū)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謝冰雪;擴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傳統(tǒng)民間組織沙尼調查[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張友庭;晉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銘雪;碑石所見明朝至民國時期城固縣的水利面貌[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陳瑞華;困境與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黃志強;濟南、濰縣、周村三地主動開埠與山東區(qū)域社會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何海林;九江米市與江西近代米糧貿易[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秀惠;民國時期福建大刀會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6 王菲;明清時期陜西流域經(jīng)濟的綜合分析[D];西北大學;2009年
7 李憲霞;十六國北朝時期長安城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8 文峰;明代成都休閑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武杏杏;秦皇島:煤港帶動下城市興起的典型(1898-1933)[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麗麗;服務型政府:社區(qū)自治問題解決的對策思考[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19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21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