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選舉暴力原因研究
本文關鍵詞:尼日利亞選舉暴力原因研究
【摘要】:自1990年,新一波民主化浪潮以來,非洲大多數(shù)國家已經(jīng)實行多黨民主選舉。與此同時,選舉中充斥著宗派動員、恐嚇和暴力。非洲許多國家的選舉過程中發(fā)生了暴力沖突,例如肯尼亞、津巴布韋、尼日利亞、剛果金、多哥和科特迪瓦等。選舉沖突與政治暴力已經(jīng)成為非洲民主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自1960年獨立后,民主化進程一波三折,經(jīng)歷了長期的軍政府統(tǒng)治。1999年恢復民選政府后,尼日利亞就一直遭受選舉暴力的困擾。在尼日利亞,選舉競爭是很激烈的,獲勝者能夠獲得巨大收益,政治權力壟斷社會經(jīng)濟資源,選舉就是政治重組,意味著權力和資源的重新分配,選舉成為贏者全得的零和博弈。由于司法機構以及暴力機關的脆弱,政客習慣于操縱多樣性的宗教、族群和地域身份來贏得選票。同時,由于政府治理不善,南北經(jīng)濟發(fā)展失衡,輕小武器擴散問題很嚴重,大量失業(yè)青年極易被政客招募,加入武裝團伙,實施暴力活動。加上社會存在的腐敗、失業(yè)等問題會進一步激發(fā)民眾的不滿情緒,公民教育的缺失使得民眾訴諸于暴力的抗議方式而不是法律途徑解決爭議。軍政府時期遺留的暴力政治文化和“高官特赦”的政治文化進一步惡化了選舉活動的政治生態(tài)。未寫入憲法的“南北總統(tǒng)輪換”協(xié)定始終是誘發(fā)選舉暴力的“定時炸彈”。尼日利亞社會結構的多樣性特點,南北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青年失業(yè)人口居高不下,政治體系機構的不成熟,“高官特赦”和暴力的政治文化等因素造成了尼日利亞大選的高風險,一兩個誘因就可能誘發(fā)暴力沖突。在長期性的結構性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之前,尼日利亞的選舉還是處于高風險的狀態(tài),在未來的選舉中仍然有可能發(fā)生暴力沖突。選舉暴力破壞了選舉過程和選舉結果的合法性,影響了民主發(fā)展和民主鞏固的前景,尼日利亞在提高選舉治理與有序政治競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詞】:尼日利亞 選舉 選舉暴力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743.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20
- (一) 研究緣起8-9
- (二) 選題的意義9
- (三)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9-14
- 1. 國內(nèi)研究9-11
- 2. 國外研究11-13
- 3. 國內(nèi)外研究述評13-14
- (四) 核心概念界定14-17
- 1. 選舉14-15
- 2. 選舉暴力15-17
- 3. 時間和范圍限定17
- (五) 研究目標、方法及框架17-18
- 1. 研究目標17
- 2. 研究方法17-18
- 3. 研究框架18
- (六)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18-20
- 1. 創(chuàng)新點18-19
- 2. 不足19-20
- 一、尼日利亞政治概況20-23
- (一) 尼日利亞獨立后的政治發(fā)展進程20-21
- (二) 當前尼日利亞政黨構成21-23
- 二、1999-2011年尼日利亞的選舉暴力23-30
- (一) 尼日利亞自獨立以來的歷次選舉23-28
- 1. 1960-1999年的歷次大選23-24
- 2. 1999-2011年間的兩次選舉暴力24-28
- (二) 選舉暴力的影響28-30
- 三、尼日利亞選舉暴力的原因分析:誘發(fā)性因素30-33
- (一) 選舉舞弊和選舉操縱30-31
- (二) 突發(fā)性因素31-32
- (三) 政黨領導人的個人因素32-33
- 四、尼日利亞選舉暴力的原因分析:結構性因素33-44
- (一) 社會結構因素33-36
- 1. 宗教分裂34
- 2. 族群、地域分裂34-36
- (二) 經(jīng)濟結構因素36-37
- 1. 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青年失業(yè)率高36-37
- 2. 南北經(jīng)濟發(fā)展失衡37
- (三) 政治體系結構因素37-41
- 1. 贏者全得的選舉制度38
- 2. 脆弱的選舉管理機構38-39
- 3. 選舉爭議裁定機制的低效39
- 4. 政黨民主化程度低39-40
- 5. 尼日利亞政府治理不善40-41
- (四) 政治文化因素41-44
- 1. 民主政治文化的缺失41
- 2. “高官特赦”的政治文化41-42
- 3. 公民教育程度低42-44
- 結論44-52
- (一) 對尼日利亞選舉暴力原因的總結與討論44-46
- (二) 政策應對之思考46-52
- 1. 完善選舉制度47
- 2. 加強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設47-48
- 3. 加強選舉管理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48-49
- 4. 加強公民教育49
- 5. 組建中立和專業(yè)的國家安全部門49-50
- 6. 加強青年就業(yè)和職業(yè)教育50-52
- 參考文獻52-56
- 附錄56-60
- 附錄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選舉暴力56
- 附錄二:選舉暴力的分類56-57
- 附錄三:尼日利亞1993-2011年大選結果57-58
- 附錄四:尼日利亞獨立后的歷屆政府58-59
- 附錄五:1990-2008撒哈拉以南非洲選舉暴力的程度59-60
- 致謝60-61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1-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永年;;中共長期執(zhí)政的挑戰(zhàn)與智慧[J];決策與信息;2013年06期
2 真強文;童邦沐;;黨委意圖與村民意愿[J];鄉(xiāng)鎮(zhèn)論壇;1991年08期
3 ;他能不能參加下次競選[J];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08年22期
4 鄭建艇;;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在村級組織選舉過程中的行政行為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08期
5 楊舸;;鄉(xiāng)村選舉行動策略的社會學敘事——柏樹村村長選舉過程[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年04期
6 黃森林;;選舉過程中的小故事[J];時代主人;2011年07期
7 陳小京;;人大代表的選舉能否引入竟爭機制[J];楚天主人;1999年09期
8 張奎義;;努力排除村級黨組織換屆中的非組織因素[J];領導科學;2008年20期
9 何塞·伊格納西奧·托雷夫蘭卡;楊濤斌;蔣文豪;;歐洲走向四分五裂的根源[J];文化縱橫;2012年02期
10 姬書玉;羅建軍;劉建軍;;高度重視農(nóng)村換屆選舉過程中檔案的移交歸檔工作[J];北京檔案;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選舉檔案記錄“兩委”換屆過程[N];濟南日報;2011年
2 李建平 馮春良;農(nóng)村換屆選舉宜考慮律師介入[N];保定日報;2006年
3 本報評論員;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環(huán)境[N];撫順日報;2007年
4 本報特約評論員;嚴肅工作紀律 營造風清氣正的選舉環(huán)境[N];遼源日報;2010年
5 記者 盧金增 通訊員 孫令忠 張莉 邱紀營;山東平邑:“三段式”監(jiān)督打造陽光選舉[N];檢察日報;2011年
6 劉翠霞邋靳中華;將矛盾化解在基層[N];北方法制報;2007年
7 朱亞圣邋楊培北 曾銀燕;“村官”職務犯罪案再敲警鐘[N];福建日報;2007年
8 彭學植;興山鼓勵優(yōu)秀務工青年競選“村官”[N];三峽日報;2008年
9 本報評論記者 徐寧;村級組織換屆需過好法律關[N];嘉興日報;2011年
10 永泰縣七斗村第一書記 盧建國;賣雞 修路 選舉[N];福建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栗江濤;尼日利亞選舉暴力原因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年
2 呂雪飛;奉天省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過程的歷史考察[D];吉林大學;2007年
3 方波;村委會選舉過程中影響村民參與程度因素的研究[D];外交學院;2007年
4 李效生;社會轉(zhuǎn)型期鄉(xiāng)村控制體系的變遷[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004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00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