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種移植:哲學反思與倫理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04:27
半個多世紀以來,同種器官移植的飛速發(fā)展一方面為解除病痛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可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供體器官嚴重短缺。在美國、加拿大、英國以及歐洲理事會所做的統(tǒng)計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共同點:隨著移植手術的逐年增長,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的數(shù)目也以更大的比例成倍增長,使供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設法擴大人體器官來源、開發(fā)機械裝置/人工器官來解決移植器官供不應求的問題時,遇到了許多困難,于是人們想到利用動物器官。動物器官來源方便、價格低廉,如果能夠用于臨床,可以緩解移植器官稀缺的現(xiàn)狀。簡單地說,異種移植是將器官、組織或細胞從一個物種的機體內(nèi)取出,植入另一物種的機體內(nèi)的技術。目前異種移植面臨著兩個嚴重的問題,即免疫排斥和跨物種感染。隨著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的進展,克服免疫排斥的研究已取得很大進展。但跨物種感染可能是更為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們不能給這個風險定量但知道它確實存在。將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直接移植進人體,異種移植提供了一個動物病毒感染人的更加便利的途徑。如何對異種移植技術的風險/受益進行評估?幫助個人解除病痛是否能為帶給公眾的潛在巨大風險提供充足的倫理辯護?此外,異種移植技術還引...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言
1 異種移植技術發(fā)展及其公共政策和倫理討論概述
1.1 異種移植技術的概念、歷史和現(xiàn)狀
1.2 異種移植技術面臨的問題
1.3 異種移植技術的公共政策問題
1.4 公眾對異種移植的態(tài)度
1.5 有關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學討論及其評價
2 合適的倫理學研究進路
2.1 新的倫理框架
2.2 “原則主義”的方法論辯護
2.3 評價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原則
2.4 結語
3 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3.1 從人類中心到生態(tài)中心
3.2 現(xiàn)代人類中心主義
3.3 人與動物的關系問題
4 人本質(zhì)的反思
4.1 “人本質(zhì)”討論的歷史回顧
4.2 關于“人本質(zhì)”的科學觀點
4.3 關于“人本質(zhì)”的當代爭論
4.4 結語
5 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問題
5.1 實質(zhì)倫理問題
5.2 程序倫理問題
5.3 結語
6 異種移植的公共政策問題
6.1 前言
6.2 管理的范圍
6.3 管理的基本政策
6.4 管理的基本原則
6.5 管理辦法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1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技術倫理與形而上學——試論尤納斯《責任原理》[J]. 李文潮.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2)
[2]反思的現(xiàn)代性與技術理性的解構——海德格爾和福柯論現(xiàn)代技術問題[J]. 楊大春.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2)
[3]論"蘇格拉底式智慧[J]. 盧風.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1)
[4]科學的局限與人感性整體的缺席[J]. 盧光明.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2(02)
[5]第四次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紀要[J]. 丁義濤,張石江,孫曉青,孫喜太.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02(02)
[6]憂那思等人的新倫理究竟新在哪里?[J]. 甘紹平. 哲學研究. 2000(12)
[7]高新生命技術的倫理問題[J]. 邱仁宗. 醫(yī)學與哲學. 2000(11)
[8]科學技術倫理:公正和責任[J]. 朱葆偉. 哲學動態(tài). 2000(10)
[9]環(huán)境倫理學從分立走向整合[J]. 余謀昌.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2)
[10]儒家生態(tài)倫理思想述略[J]. 何懷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02)
本文編號:3531905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言
1 異種移植技術發(fā)展及其公共政策和倫理討論概述
1.1 異種移植技術的概念、歷史和現(xiàn)狀
1.2 異種移植技術面臨的問題
1.3 異種移植技術的公共政策問題
1.4 公眾對異種移植的態(tài)度
1.5 有關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學討論及其評價
2 合適的倫理學研究進路
2.1 新的倫理框架
2.2 “原則主義”的方法論辯護
2.3 評價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原則
2.4 結語
3 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3.1 從人類中心到生態(tài)中心
3.2 現(xiàn)代人類中心主義
3.3 人與動物的關系問題
4 人本質(zhì)的反思
4.1 “人本質(zhì)”討論的歷史回顧
4.2 關于“人本質(zhì)”的科學觀點
4.3 關于“人本質(zhì)”的當代爭論
4.4 結語
5 異種移植技術的倫理問題
5.1 實質(zhì)倫理問題
5.2 程序倫理問題
5.3 結語
6 異種移植的公共政策問題
6.1 前言
6.2 管理的范圍
6.3 管理的基本政策
6.4 管理的基本原則
6.5 管理辦法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1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技術倫理與形而上學——試論尤納斯《責任原理》[J]. 李文潮.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2)
[2]反思的現(xiàn)代性與技術理性的解構——海德格爾和福柯論現(xiàn)代技術問題[J]. 楊大春.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2)
[3]論"蘇格拉底式智慧[J]. 盧風.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01)
[4]科學的局限與人感性整體的缺席[J]. 盧光明.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2(02)
[5]第四次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紀要[J]. 丁義濤,張石江,孫曉青,孫喜太.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2002(02)
[6]憂那思等人的新倫理究竟新在哪里?[J]. 甘紹平. 哲學研究. 2000(12)
[7]高新生命技術的倫理問題[J]. 邱仁宗. 醫(yī)學與哲學. 2000(11)
[8]科學技術倫理:公正和責任[J]. 朱葆偉. 哲學動態(tài). 2000(10)
[9]環(huán)境倫理學從分立走向整合[J]. 余謀昌.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2)
[10]儒家生態(tài)倫理思想述略[J]. 何懷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02)
本文編號:3531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3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