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利用行為的道德詮釋與資源話語的當下轉換
【作者單位】: 贛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基于自然資源開采利用中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沖突發(fā)生機理與環(huán)境正義實現(xiàn)機制研究”(13YJAZH107) 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發(fā)展視野中資源開采利用的倫理問題與面向未來的發(fā)展倫理建構研究”(12ZX07)
【分類號】:B82-05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麗;倫理話語轉換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倫理中的資源概念[J];哲學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熊小青;人的生存旨趣與環(huán)境正義的理性解讀[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馬麗;;微博活力根系推動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馬麗;;微博活力根系給力社會文化建設[J];探求;2012年02期
4 馬麗;;要進步文化,還是要停滯文化——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青少年人文價值觀重建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錫健;石油資源資產(chǎn)價值管理體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2 張秀萍;環(huán)境保護社會制度建構的理論分析[D];山西大學;2007年
3 田憲臣;協(xié)商、適應、行動[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楊文良;礦產(chǎn)資源投資評估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思萌;山西省文物建筑資源信息系統(tǒng)初探[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2 楊龍先;人類活動對資源與環(huán)境關系的影響[D];東南大學;2006年
3 趙冰冰;論南北環(huán)境正義問題[D];青島大學;2007年
4 張敏;生態(tài)倫理視野中環(huán)境權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鋒;傳統(tǒng)信用觀及其現(xiàn)代性轉換[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陳勇,王曉莉;儒家法倫理思想的解讀與轉換[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張艷國!《江漢論壇》湖北武漢 430072,康鳳云;論中華傳統(tǒng)道德的現(xiàn)代意義[J];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02期
4 易紅梅;論傳統(tǒng)誠信理念的現(xiàn)代詮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檀傳杰;;道德研究的思維路向轉換[J];嶺南學刊;2007年02期
6 周全德;齊建英;;論中原倫理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換[J];學習論壇;2006年02期
7 周山東;程林輝;;論傳統(tǒng)孝道的現(xiàn)代轉換[J];桂海論叢;2006年03期
8 徐貴權;;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余世鋒;;市民社會和企業(yè)倫理的當代轉換[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05期
10 袁洪亮;賀金林;;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道德和行為方式轉換的困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田文利;;論國家倫理是警察倫理存在的正當性基礎[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封海清;;論孔子的義利觀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倫理構建[A];孔學研究(第二輯)[C];1995年
3 王四達;;呼喚真誠的生活——從人性的角度看建設和諧社會的支點與環(huán)節(jié)[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崔宜明;;道德哲學之重建——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與倫理變革[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5 劉仁貴;;為他性道德和為己性道德——道德的二重性及其人性根基[A];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2008年
6 高惠珠;;論道德權利與勞動關系的和諧——新《勞動合同法》的倫理意義解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黃玉順;;儒家正義論——對“義”范疇的現(xiàn)象學闡釋[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宋希仁;怎樣認識道德的“應當”[N];光明日報;2000年
2 柳宏;《論語》“罕言利”辨析[N];光明日報;2007年
3 湖南大學 羅能生 課題組成員 洪聯(lián)英 李凱中 謝里 許抄軍 曹虹劍;構建產(chǎn)權的倫理尺度[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肖君華;解析現(xiàn)代生育倫理問題的方法論原則[N];光明日報;2004年
5 穆吐;毛澤東政治倫理思想研究的新成果[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6 李明華 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生態(tài)倫理的一個難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哲學博士 潘自勉;探尋傳統(tǒng)孝道的現(xiàn)代轉型[N];南方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戴慶康;權利秩序的倫理正當性[D];東南大學;2005年
2 陳繼紅;“分”與倫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艷;道德懲罰論[D];中南大學;2007年
2 王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道德基礎——義利新探[D];新疆大學;2003年
3 李愛國;羅斯義務論直覺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錢于立;鄰人之愛與市民之愛[D];吉林大學;2009年
5 王錚;人道主義干涉的正當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朱發(fā)義;道德的法治價值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馬蘭;生命倫理原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劉揚;關于納米技術的倫理思考[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9 劉燦;網(wǎng)絡反腐的倫理考量[D];長沙理工大學;2011年
10 焦惠;論道德激勵[D];南華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46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