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施與德行的兩種評價方式

發(fā)布時間:2017-03-15 21:55

  本文關鍵詞:施與德行的兩種評價方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施與本質(zhì)上是對他人的幫助,施與行為作為一種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贊譽和廣泛傳揚,得到極高的社會評價。反過來,從評價的角度看,我國社會傳統(tǒng)上側(cè)重于對施與行為進行社會評價,重視施與行為產(chǎn)生的社會效益,以及對社會廣大成員產(chǎn)生的道德示范和引導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強調(diào)施與行為產(chǎn)生的社會效應,就會在某種程度上產(chǎn)生對施與行為只問后果不問動機、只看社會效益不看行為主體感受、只注重物質(zhì)利益不注重精神利益等評價上的偏差,從而會產(chǎn)生對不良動機的施與行為也給予較高評價,而對有良好動機卻效果不明顯的施與行為評價不高等可能。如若出現(xiàn)此等情況,對社會成員的施與積極性將會有很大打擊。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關鍵是對施與行為的評價方式太單一,只注重社會后果而不顧及行為主體心理感受。因此,有必要對施與行為引入施與者自我評價視角。因為施與行為的主體是施與者,施與者對自身做出的施與行為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評價會直接影響到施與者的心理感受,從而會影響到施與行為的做出。施與行為的自我評價主要側(cè)重于對施與行為的動機、施與行為的精神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價,其目的是通過加強施與者自身對施與行為的正向的積極的評價,而引導主體進一步做出施與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施與德行自我評價的唯我傾向,即只從自我角度出發(fā)來評價自己的施與行為,甚至要求他人也按照他的評價標準和要求來評價他的施與行為,這種傾向有可能會因其不考慮社會整體反而會產(chǎn)生負面作用。因此,對施與行為的評價至少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社會評價方式,一種是自我評價方式。這兩種評價方式側(cè)重點不一樣,產(chǎn)生的效果也不一樣。但對施與行為而言,這兩種方式并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過分偏頗,否則就會對社會施與行為產(chǎn)生不當?shù)囊龑ё饔?過分強調(diào)社會評價,則有可能導致人們重效果輕動機,過分強調(diào)自我評價,則有可能導致人們只看重行為動機而不關注行為的后果。在對施與行為的評價上,這兩種方式應該協(xié)同互補,這樣才更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正確地看待和做出施與行為,這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社會公正。
【關鍵詞】:施與德行 社會評價 自我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吉首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2-0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緒論8-12
  • 一、選題依據(jù)與研究意義8-9
  •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9-11
  • 三、研究方法及可行性11-12
  • 第一章 施與德行的社會評價方式及其局限性12-19
  • 第一節(jié) 社會對施與德行的評價12-14
  • 一、施與德行的社會評價12-13
  • 二、對施與行為進行社會評價的內(nèi)容13-14
  • 第二節(jié) 社會評價施與行為的特點14-17
  • 一、重客觀效果輕主觀動機14-15
  • 二、重社會利益輕個體利益15-16
  • 三、重物質(zhì)利益輕精神利益16-17
  • 四、重社會責任輕個人權利17
  • 第三節(jié) 對施與德行進行純社會評價的局限17-19
  • 一、忽視了施與主體的人格品質(zhì)17-18
  • 二、削弱了個體施與德行的動力18-19
  • 第二章 施與德行自我評價方式的引入19-26
  • 第一節(jié) 施與德行的自我評價19-21
  • 一、施與德行自我評價的概念20
  • 二、施與德行自我評價的幾種情況20-21
  • 第二節(jié) 施與德行自我評價的作用21-26
  • 一、強調(diào)和肯定施與行為的動機22-23
  • 二、重視施與行為的精神價值23-24
  • 三、彰顯施與主體的自我價值24-26
  • 第三章 施與德行兩種評價方式的協(xié)同26-36
  • 第一節(jié) 協(xié)同兩種評價方式的必要性26-28
  • 一、協(xié)調(diào)物質(zhì)利益追求與自我精神境界提升的需要26-27
  • 二、協(xié)調(diào)個人理想追求與社會現(xiàn)實需要之間矛盾的需要27
  • 三、社會道德由精英道德轉(zhuǎn)向大眾道德的需要27-28
  • 第二節(jié) 施與德行兩種評價方式之間的協(xié)同及路徑28-31
  • 一、兩種評價方式的協(xié)同28-29
  • 二、協(xié)同兩種評價的方式29-31
  • 第三節(jié) 協(xié)同兩種評價方式的意義31-36
  • 一、有利于建設社會道德和培育個體美德31-32
  • 二、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財富觀32-34
  • 三、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4-36
  • 結(jié)束語36-37
  • 致謝37-38
  • 參考文獻38-40
  •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昌林;孫慶民;;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7年Z3期

2 劉文藝;;論影響自我評價活動的客體因素[J];消費導刊;2007年12期

3 趙后剛;;影響個體自我評價因素之我見[J];前沿;2008年05期

4 簡磊;;核心自我評價的研究進展[J];十堰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黎建斌;聶衍剛;;核心自我評價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12期

6 陳新漢;;個體自我評價活動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關于個體自我評價活動的普遍性、非私人性及緊迫性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2期

7 柳杰;;核心自我評價在我國的研究進展[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16期

8 朱偉;陳國法;王催春;吳小翠;;大學生依戀、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23期

9 唐海波;李小玲;;工讀生同伴依戀、核心自我評價與抑郁的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3年08期

10 ;自我評價[J];外國心理學;198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香俊;孫百研;;大學生“心理健康度自我評價”的分析[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小詩;楊中芳;;新近信息的性質(zhì)與自我評價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黎建斌;聶衍剛;魏來;;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水平和穩(wěn)定性的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陳新漢;;論自我評價活動[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5 李昌林;孫慶民;;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偉;陳國法;王催春;;大學生依戀、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何丹;易芳;;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和學習投入的關系:堅韌人格的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姚梅林;徐守森;楊永寧;;不同自我評價方式對高中生寫作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徐大真;肖艷雙;;高職生核心自我評價與學習倦怠及學習投入的關系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岳彩鎮(zhèn);;高職生的自我評價、反思評價和他人實際評價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胡德榮;中國高中生自我評價較高[N];健康報;2011年

2 山東省諸城市第二中學 李曉姍;對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探討[N];學知報;2011年

3 李秀生;自我約束 自我評價 自我管理[N];光明日報;2000年

4 于式力;自我評價與職業(yè)定位[N];光明日報;2002年

5 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第二中學 周青;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N];中國體育報;2008年

6 記者 孫殿清 張鵬;道德“拉練”[N];吉林日報;2004年

7 王立武;張新紅;十六局集團四公司從“嚴、準、實、公”四字入手[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2年

8 為民;變“自我評價”為“群眾評價”[N];青島日報;2013年

9 記者 殷學兵;自我評價失真 大學生求職落聘[N];南京日報;2007年

10 ;卓越,歐洲的質(zhì)量新理念[N];中國質(zhì)量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岳彩鎮(zhèn);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神經(jīng)機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彩云;教師自我評價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改進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璐;行政自我評價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4年

3 楊明富;高中生的核心自我評價與自信培養(yǎng)[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4 仇禹;正念訓練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核心自我評價的中介作用[D];蘇州大學;2015年

5 張麗華;青島市高中生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劉倩倩;青年自我評價的教育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朱英杰;論個體自我評價活動的復雜性[D];上海大學;2013年

8 劉亞曉;企業(yè)員工核心自我評價與應對方式、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9 孟晗;大學生的自卑與核心自我評價的關系研究[D];長江大學;2014年

10 周敏;大學生心理韌性、核心自我評價與抑郁、焦慮情緒的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施與德行的兩種評價方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2509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09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7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