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舍生取義”看儒家傳統(tǒng)道德思維的實踐困境及其破解之嘗試
[Abstract]:Confucianism's emphasis on justice and interests and even the sacrifice of life to take justice is not subjective to the separation or even opposi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but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interest objectively, what people should do. Of course, it is possible to take justice from profit and even from life, but in fact it is only a few gentlemen who really do this.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Confucianis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virtue, on the other hand, it focus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virtue and political pow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ule of virtue" of a few elite, but its practical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As fa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interest is concerned, the choice of justice or ingratitude belongs to individual virtue, and whether justice and profit can be obtained or not depends mainly on the social system.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moral practice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tue and moral syste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 "rule of virtu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ancient gentleman becoming an active citizen of modern times, but also on the fact that the old villain can at least become a negative citizen who keeps his moral bottom line.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B82-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自然的權利”與權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2 章征科;;洋務運動時期士向知識分子的初步轉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徐燕;;喬特魯?shù)?一個悲劇性人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鄒志紅;;《特洛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的反神話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張玉芬;;淺析麥克白的轉變及原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6 鐘聲;;“矛盾”的力量——談莎士比亞戲劇的矛盾修飾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張麗;;從傳奇劇看莎士比亞的命運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8 王瑜;;進化論中國傳播的語境與選擇[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9 馬衡;;《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狂歡化特征[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遲成勇;;儒家道德修養(yǎng)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陳澤環(huán);;道德生活中的傳統(tǒng)話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點思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定清;;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人文精神建構[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忠祥;;建構崇高的道德倫理烏托邦——莎士比亞戲劇的審美意義[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荀曉鯤;;墨家思想給當代公共管理創(chuàng)新的啟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朱沅沅;謝雨;;恢復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6 郭文;;恢復性司法視野下的強制醫(yī)療程序[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特別程序與檢察監(jiān)督[C];2012年
7 方清;程家敏;;刑事被害人權益保護與恢復性司法研究[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8 郭世貞;;論軍事技術創(chuàng)新的“實驗哲學”精神——從培根哲學思想與近代西方軍事技術的關系說起[A];第四屆全國軍事技術哲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希;郭象哲學與中古的自然審美[D];吉林大學;2011年
3 陳蕾;鄭珍詩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汲廣林;《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賀耀萱;建筑更新領域學術研究發(fā)展歷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學;2011年
6 金鋮;構筑想象的城堡[D];吉林大學;2012年
7 王云;西方前現(xiàn)代泛詩傳統(tǒng)——以中國古代詩歌相關傳統(tǒng)為參照系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劉雅杰;論先秦文學的水意象[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廣;“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學[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馮民生;中西傳統(tǒng)繪畫空間表現(xiàn)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任艷;失衡導致的悲劇—莎士比亞劇作的悲劇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薛嬌;范疇化理論視角下漢英詞匯范疇翻譯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梅振鐸;《李爾王》的生態(tài)敘事消極體驗[D];西南大學;2011年
5 劉俊;論錢穆對“士”精神的認知、堅守與承傳[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韓紹深;葛洪政治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蔣夏萌;水中的戀人[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琳;帶著鐐銬的舞蹈[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婷;命運與悲。簭墓畔ED到人文主義時代[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聶優(yōu)平;獨龍族怒族學生文學想象力培養(yǎng)的族際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欖;李銳鋒;;淺析技術倫理評價原則的實踐困境與出路[J];黑河學刊;2010年09期
2 胡啟勇;;“忠恕之道”及其實踐困境[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本文編號:2371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7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