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傷害與尊嚴——一種情感社會學的探析
本文選題:羞恥 + 尊嚴; 參考:《道德與文明》2017年03期
【摘要】:羞恥的現(xiàn)象學本質是為尋求人之尊嚴而在自我意識中產生的價值沖突,其社會性根源在于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共同體價值與權力不平等,這兩方面若平衡不好,羞恥感則可能經由內在化的壓抑、累積及遞歸機制和外向化的轉化、轉嫁及發(fā)泄機制而對自我、他人與社會構成嚴重的傷害。因而將羞恥感作為起到自我提升作用的道德情感的同時,還必須限制權力對此種情感的利用和侵害,防止權勢者對弱勢者的羞恥性傷害。
[Abstract]:The phenomenological essence of shame is the value conflict in self-consciousness for the sake of seeking human dignity. Its social origin lies in the unequal community value and power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 if the balance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is not good. Shame may cause serious harm to self, others and society through internalized repression, accumulation and recursion, and extroversion, transference and venting. Therefore, while taking shame as the moral emotion that plays the role of self-improvement, we must also limit the use and infringement of power to such emotion, and prevent the power from harming the disadvantaged.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基金】:南京大學優(yōu)秀博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201601B029)
【分類號】:B82-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佳鵬;;在狂歡感受與僵化結構之間——從網絡流行語看網絡青年的社會境遇與社會心態(tài)[J];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04期
2 王佳鵬;;網絡羞辱文化的發(fā)生機制與社會根源[J];人文雜志;2016年03期
3 楊峻嶺;任鳳彩;;對幾個與恥感相近、相關概念的厘定與辨析[J];河北學刊;2010年03期
4 張任之;;舍勒的羞感現(xiàn)象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呈晨;鄭欣;;語言的游戲:青少年網絡流行語的傳播語境及其行動邏輯[J];新聞界;2017年05期
2 王佳鵬;;羞恥、傷害與尊嚴——一種情感社會學的探析[J];道德與文明;2017年03期
3 石立春;;未民主先民粹:裹挾愛國情緒的底層抗爭——當代青年學生政治心態(tài)民粹化傾向的質性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7年04期
4 魏曉娟;;青少年使用網絡流行語的心理動因及教育應對[J];當代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5 王錕;;電視真人秀與互聯(lián)網“羞辱文化”的負面效應[J];出版廣角;2016年20期
6 代成燁;;從網絡流行語看社會心態(tài)的培育[J];中華少年;2016年28期
7 孟暉;;從“猴子砸死董事長”看新聞倫理失范[J];傳媒評論;2016年05期
8 李昕桐;;“羞感”的倫理思考——從舍勒到施密茨[J];道德與文明;2015年04期
9 張任之;;自身感受與人格生成——舍勒人格倫理學中的“志向改變”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10 楊峻嶺;吳潛濤;;論自由意志與道德恥感[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伯清;;代際差異、感受結構與社會變遷——從文化反哺說起[J];河北學刊;2015年03期
2 張洪忠;張燕;王雨欣;宋偉超;;無奈現(xiàn)實的虛擬釋放:流行語“\L絲”的網絡建構[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年11期
3 王仕勇;;網絡流行語:關涉議題及議題建構[J];求索;2014年08期
4 敖成兵;;“土豪”流行語背后的青年階層固化現(xiàn)象檢視[J];中國青年研究;2014年06期
5 汪振;軍常欽;;網絡造句:大眾文化的狂歡盛宴[J];中州學刊;2014年03期
6 林品;;從網絡亞文化到共用能指——“\L絲”文化批判[J];文藝研究;2013年10期
7 鄭滿寧;;“戲謔化”:社會化媒體中草根話語方式的嬗變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8 陳氚;劉少杰;;網絡流行語的感性化與諷喻性[J];人文雜志;2013年03期
9 李明潔;;作為流行文化的流行語:概念與特質[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董海軍;黃啟萍;;\L絲流行及意蘊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少明;;關于羞恥的現(xiàn)象學分析[J];哲學研究;2006年12期
2 蘇曉麗;;淺談如何培養(yǎng)人的道德羞恥感[J];中國西部科技;2006年35期
3 崔愛芝;;論羞恥感的當代道德價值[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伍志燕;;人之德性的試金石——良心[J];理論導刊;2012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 李虹;羞恥感功能論[N];光明日報;2008年
2 深圳大學文學院 王曉華;有些人為什么淡漠了羞恥感[N];社會科學報;2009年
,本文編號:20313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3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