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和諧思想比較——以倫理學為視野
本文選題:和諧思想 + 中西 ; 參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摘要】:學術界普遍忽略西方的和諧思想,而認定和諧思想屬于儒家學派的特殊貢獻,是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價值原則。實際上,和諧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和普遍主題,無論哪個民族都有關于和諧的向往和思想,因此,西方也有和諧思想。當然,中西和諧思想則既有相同,也有差異,而且差異是根本的。比之于中國,西方和諧思想具有非常獨特的內涵。如果以倫理學為視野對中西和諧思想差異做出比較,從學理層面上看,必有助于從道德價值維度揭示和諧的本質、特征和內核,清除和諧問題討論的誤區(qū),推進和諧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從實踐層面上看,必有助于化解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矛盾,實現(xiàn)社會生活的"和生、和處、和愛",歸整當代社會的價值秩序。
[Abstract]:The academic circle generally ignores the harmonious thought of the west, and it is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the highest value principle of the whol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fact, harmony is the common ideal and universal theme of all mankind. No matter which nation has the yearning for harmony and the thought of harmony, there is also a harmonious thought in the West. The harmonious though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s the same and difference, and the difference is fundamental. Compared to China, the western harmonious thought has a very unique connotation. If we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harmonious thought with the view of ethics, from the academic level, it will be helpful to reveal the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e of harmony from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aode. In addition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 of harmony, the research of the harmonious theory is carried out in depth.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it will help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real life and realize the "and the living, the place and love" of the social life and the value order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作者單位】: 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暨哲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BZX059
【分類號】:B8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史軍;;流行病防控的倫理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4 向寶云;盧衍鵬;;生存的艱難與平凡的偉大——簡評傅恒的長篇小說《天地平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5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6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8 張志勇;;人與制度關系的哲學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9 張君平;;費希特“法權人格”思想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10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全林;;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正視大學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代價[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2 宮睿;;作為理性的批判的“啟蒙”——對康德“啟蒙”思想的一個闡釋[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3 劉長軍;;財產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4 邱國良;鄭延恒;;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民主溝通[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李陽;;我國檢察官職業(yè)道德建設之應然路徑與實然選擇——以制度建設和檢察文化建設為視角[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王艷秀;;現(xiàn)代化及其背反——論道德困境產生的根源[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王燕;;當代詈語的嬗變[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胡純;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陳姝媛;再犯罪人員特殊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責任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麗;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運行中的公正問題探討[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郭倩;農村低保對象的社會支持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曾煥平;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公平的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朱漢明;基于農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張磊;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堯新瑜;;“倫理”與“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較義[J];倫理學研究;2006年04期
2 江暢;;中西當代戰(zhàn)爭與恐怖主義倫理思想比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趙亞丹;淺談中西倫理思想之比較[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肖鳳良,伍世文;邊沁與穆勒的功利主義思想之比較[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5 都予新,姚愷;中西傳統(tǒng)人生價值觀之比較[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6 黃渭波;淺析西方功利主義道德目的論之合理限度[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段少軍;;亞里士多德與孔子之倫理思想比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9期
8 劉穎;邵龍寶;;東西方人格理論之比較[J];社科縱橫;2010年02期
9 羅俊麗;;邊沁和密爾的功利主義比較研究[J];蘭州學刊;2008年03期
10 高尚國;王學先;;個體幸福與社會興利的詮釋——伊壁鳩魯與墨子幸福觀之比較[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云;董曉靜;胡麗娜;;輔助生殖技術(ART)對倫理學的挑戰(zhàn)[A];中國性學會成立十周年首屆中國性科學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2 舒遠招;;西方進化倫理學的哲學收獲和界限[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孫海霞;童謹;;當代中國經濟倫理研究的新進展——市倫理學會等承辦全國經濟倫理學術研討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許麗萍;;對列維納斯他者倫理學的幾點思考[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5 史勁松;;關于合成生物學倫理學的認識[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0: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與生物安全[C];2010年
6 孫慶斌;;勒維納斯與他者倫理學[A];中西視野下的實踐哲學與文化哲學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4年
7 李光耀;;倫理學是修身學[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劉德培;梁植權;;基因治療與倫理學[A];’96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大會學術講演與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9 戴茂堂;;倫理學何以可能?——一個人性論視角[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江暢;;應當重視倫理學教育[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范小華;話說倫理學轉型[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2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 龐立生;倫理學如何轉向生活世界[N];光明日報;2010年
3 廖志誠邋陳思敏;省倫理學會在榕成立[N];福建日報;2007年
4 [英]尚塔爾·墨菲/著 尹樹廣/譯;民主的倫理學[N];社會科學報;2004年
5 李連科;倫理學與經濟學的互補[N];人民日報;2001年
6 龔群;當代西方倫理學的發(fā)展[N];學習時報;2001年
7 馬進;倫理學基本問題商榷[N];光明日報;2007年
8 楊通進;對倫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N];人民日報;2008年
9 馮蕾、薄潔萍;中韓倫理學國際研討會十屆又一[N];光明日報;2003年
10 龔天平;倫理學的人性基礎[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衛(wèi)東;亞當·斯密的倫理學[D];浙江大學;2004年
2 滕琪;以位格為中心的塑造[D];浙江大學;2005年
3 彭勇;列維納斯的他異性美(倫理)學[D];廈門大學;2009年
4 周治華;倫理學視閾中的尊重[D];復旦大學;2007年
5 謝金林;公共政策的倫理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6 盧德之;經濟倫理研究的一個契入點[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志強;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8 陳緒新;信用倫理及其道德哲學傳統(tǒng)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9 吳畛;人道主義與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鄭根成;媒介載道—傳媒倫理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三愛;墨子和亞當·斯密義利思想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趙曉丹;中西方倫理學關于古代人性思想的比較[D];黑龍江大學;2005年
3 何劍;町人與儒商倫理思想之比較[D];延邊大學;2007年
4 顧平;倫理學視野中的語言傷害問題及對策[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王娟華;倫理的政治化與倫理的哲學化[D];河南大學;2005年
6 劉華堂;古代中西方義利觀之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7 彭建河;梁啟超《新民說》倫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8 虞萍;中西方生命道德教育比較[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9 葉素紅;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中的倫理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10 李嵩;現(xiàn)代醫(yī)學高技術的倫理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26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2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