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0世紀學院派道德哲學之困局
本文選題:麥金太爾 + 托馬斯主義 ; 參考:《世界哲學》2015年03期
【摘要】:作者簡介:A.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1929—),美國圣母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當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學家之一。提要:當代美國著名倫理學家A.麥金太爾教授在這篇文章中首先回顧了他走上道德哲學探究道路的心路歷程,20世紀不同流派道德哲學理論對他思想發(fā)展的影響,特別是元倫理學、馬克思主義、托馬斯·阿奎那哲學傳統(tǒng)對他思想的影響。其次,麥金太爾教授對整個20世紀學院派道德哲學的研究方式進行了批評與反思,指出學院派道德哲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最后,麥金太爾教授詳細闡述了自己在20世紀道德哲學發(fā)展中所堅持的托馬斯·阿奎那式的亞里士多德主義立場及其原因。
[Abstract]:I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McIntyre Alasdair MacIntyreen is a tenured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Notre Dame University an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moral philosophers. Absrtact: contemporary American famous ethicist A. In this article, Professor MacIntyre first reviews his mental course of exploring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moral philosoph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thoughts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meta-ethics and Marxism. The influence of Thomas Aquinas'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on his thought. Secondly, Professor Macintyre criticizes and reflects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cademic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whole 20th century,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academic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end, Professor MacIntyre elaborated on Thomas Aquinas Aristotelian position and its reas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單位】: 美國圣母大學哲學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基金】:蘭州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價值多元時代道德共識的尋求”(項目編號:13LZUJBWZD0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美德倫理學及其心理基礎研究”(項目編號:10CZX04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2-0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濤;;全球化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道德哲學之思考[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田海平;;走向“倫理思維”的道德哲學[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王玨;;后現(xiàn)代視閾中倫理謀劃的道德哲學基礎[J];道德與文明;2008年06期
4 彭定光;時代道德哲學的根本問題[J];求索;1998年03期
5 董群;;宗教道德哲學的基本原則[J];哲學研究;2005年11期
6 周濂;;我們彼此虧欠什么——兼論道德哲學的理論限度[J];世界哲學;2008年02期
7 周琛;;老齡關懷的道德哲學基礎[J];倫理學研究;2013年03期
8 倪愫襄;當代道德哲學的未來發(fā)展管窺[J];哲學動態(tài);1996年12期
9 張耀南;張東蓀道德哲學之基本觀點[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王則柯;汗顏讀丁丁──經(jīng)濟學的道德哲學新潮[J];開放時代;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何懷宏;;道德哲學的可能性與限度[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樊浩;;恥感的道德哲學意義[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3 詹世友;;一種道德哲學敘事:我們如何追尋正義[A];“臥龍人生”文化講演錄(第一輯)[C];2011年
4 崔宜明;;道德哲學之重建——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與倫理變革[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5 戴兆國;;康德道德哲學思想的起源和理論轉向[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6 張玉琛;;道德哲學視閾下的科技進步及其倫理困境[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7 馬慶;;對“正當優(yōu)先于善”的分析[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8 劉昱東;;“中立主義”與和平主義——試論羅素的道德哲學與和平主義思想之關系[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9 雷紅霞;;孔子與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比較研究[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樊浩;恥感的道德哲學意義[N];光明日報;2006年
2 林淼;必須從道德哲學上尋求答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范仄(書評人);“主體”權利化之后……[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4 ;中外校長、教育專家談本科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緒新;信用倫理及其道德哲學傳統(tǒng)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2 匡宏;休謨道德哲學中的情感與理性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萌萌;馬克思道德哲學進路及價值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年
2 胡娟;“依賴性”對道德哲學的啟示[D];東南大學;2006年
3 陳多旭;戴震道德哲學評析[D];安徽大學;2004年
4 劉蘭芝;康德理性主義道德哲學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德炎;康德道德哲學淺探[D];吉林大學;2012年
6 莫凡;論陸賈的道德哲學思想[D];黑龍江大學;2013年
7 張文勝;論康德的道德哲學及其價值[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夏文;康德道德哲學中的“義務”思想[D];吉林大學;2011年
9 胡念飛;追求善的起源[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02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0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