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典范的當代困境及其對策
本文選題:道德典范 切入點:道德建設 出處:《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摘要】:道德典范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具有示范、激勵及傳承三大功能。然而在當代,道德典范卻遭遇現實困境,其原因主要是:多元價值侵蝕道德典范產生的思想基礎,塑造宣傳過程中的不當做法減弱了道德典范的崇高性與感染力,權益保障機制的缺失則使道德典范作用無法持久。要解決這種困境則需要建立健全現代道德體系,完善道德典范的塑造宣傳過程,并加強道德典范的權益保護制度建設。
[Abstract]:Moral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ral construction, with three functions: demonstration, encouragement and inheritance.However, in contemporary times, moral models are confronted with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the plural values erode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moral models, and the improper practices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and propagating have weakened the sublimity and appeal of moral models.The absence of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makes the role of moral model unsustainable.To solve this dilemm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odern moral system, perfect the process of shaping and propagating the moral model,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oral model.
【作者單位】: 懷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07XZX007)
【分類號】:B82-0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廖小平;;論道德榜樣——對現代社會道德榜樣的檢視[J];道德與文明;2007年02期
2 陳文江;關于道德榜樣的幾個問題[J];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03期
3 唐國戰(zhàn);;價值多元化視閾下的榜樣教育反思[J];領導科學;2010年26期
4 周甜;論典型示范教育的創(chuàng)新[J];求實;2000年09期
5 姚迎春;榜樣示范效應弱化現象分析[J];探索;2002年06期
6 曠平昌;周良榮;杜作勛;;建國六十年我國道德榜樣的歷史變遷及其現實意義[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9年13期
7 劉劍霞;;新時期榜樣示范的出路[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寧莉莉;王傳明;;莊嚴的禮樂 卑微的塾師——試析蒲松齡《鬧館》對禮樂文化的反諷[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4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5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6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9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10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唐旭天;集團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朱清梅;關于對先進典型問題的若干思考[J];平原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2 周甜;論典型示范教育的創(chuàng)新[J];求實;2000年09期
3 姚迎春;榜樣示范效應弱化現象分析[J];探索;2002年06期
4 肖仲輝;當前榜樣教育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石淑杰;思想政治工作中典型教育之淺見[J];學術交流;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新曦;關于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1994年04期
2 李方真;試談道德建設與體制改革[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3 曉亮;搞好道德建設,構筑信用制度[J];經貿導刊;2002年02期
4 陳加興;對道德建設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思考[J];蘇鹽科技;2003年02期
5 王習勝;;新中國成立60年來倫理學研究與道德建設研討會述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張銳;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J];唐都學刊;1997年03期
7 羅明星;;利益環(huán)境與道德建設析論[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8 張曉林;;道德建設中的他律[J];前線;2005年12期
9 俞樹彪;;論道德建設的制度安排[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2期
10 夏偉東;;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J];決策咨詢通訊;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金鴻;;道德責任與構建和諧社會[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2 戴茂堂;;論道德的公共性[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3 趙士輝;;簡論加強道德的組織評價[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4 任其昆;;論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5 李茂森;;對待全球化的倫理態(tài)度[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陳澤環(huán);;傳承還是斷裂——試論道德建設的文化根基性[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7 劉為民;;論道德文化的現代創(chuàng)新[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周中之;;誠信建設與當代中國道德理論與實踐的突破[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9 樊泳湄;;從儒家的“修身”與“克己”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自律與他律[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10 陳沙麥;黃江波;黃建順;;和諧社會與公共倫理體系的構建[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曜;弘揚孝敬文化 推進道德建設[N];溫州日報;2008年
2 郝貴生;道德建設中的領導行為[N];天津日報;2009年
3 周星;堅守社會責任 執(zhí)著道德文章[N];人民日報;2006年
4 上海大學 郝雨;網絡時代的道德失序[N];社會科學報;2003年
5 王淑芹;道德研究二題[N];光明日報;2005年
6 李培超;讓高尚的道德回歸生活、引領生活[N];光明日報;2006年
7 程世榮;法治與道德的內在聯系淺析[N];貴州政協報;2008年
8 侯斌;制度:道德建設的社會基礎設施[N];社會科學報;2001年
9 徐元善;制度倫理與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02年
10 許躍芝;加強生態(tài)道德教育 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N];經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玉琴;經濟誠信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對中國轉型時期道德建設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宏平;經濟全球化與道德嬗變[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華忠;善的支撐[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承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系統(tǒng)工程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田志欣;環(huán)境的道德建設與法律規(guī)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3 王順娟;港口企業(yè)管理人員職業(yè)道德現狀分析及對策[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4 彭錚;論制度的道德意蘊以及制度倫理的價值取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永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建設的特殊性[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6 成珂;利益·制度·道德[D];武漢大學;2003年
7 李輝;道德制度化與道德的合法性[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評價的現代轉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莉;從知行分離看道德教育的缺失[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10 呂建春;軟件開發(fā)的倫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10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1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