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粉絲”身份認同 ——基于韓庚“粉絲”的質(zhì)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7 02:01
“粉絲”,近年來新誕生的一個群體,以青年為代表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其身份認同即是個體偶像崇拜過程的體驗,也是群體歸屬的結(jié)果。本研究以“身份認同”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與觀察獲得一手資料,以客觀的立場描述粉絲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與實現(xiàn)身份認同的過程,以心理學、社會學為主要的學科視角,解釋粉絲身份認同的形成來源,試圖探究粉絲在偶像崇拜中的自我行動方式;趯5位研究對象訪談和質(zhì)性分析,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粉絲身份認同包含偶像認同與群體認同兩個維度。粉絲身份認同具有過程性與層次性,包括前期身份確定、中期身份實踐、后期身份消退。1.前期身份確定由粉絲對偶像的認同決定,認同存在三種類型:理智型、過渡型、情感型,每種類型都源自當時情境下個體的自我需要,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價值觀、個人品質(zhì)與外貌氣質(zhì)。2.中期身份實踐期,身份認同受群體認同與偶像認同共同影響。個體在生活情境中與偶像的互動形成偶像認同。在群體中,粉絲擁有高自我價值感、高安全感及高歸屬感,群體內(nèi)行動表現(xiàn)出高頻率人際互動、強內(nèi)部規(guī)則及群體偏好,對群體的認同包括群體價值觀認同與群體崇拜方式認同。3.在個案中發(fā)現(xiàn),身份消退過程中偶像認同與群體認同...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一) 研究的緣起
(二) 問題的浮現(xiàn)
二、 文獻綜述
(一) 已有研究的學科視角
(二) 已有研究主要關(guān)注的內(nèi)容
(三) 已有研究使用的方法
第二章 理論與方法
一、 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一) 概念的辨析與界定
(二) 身份認同理論
二、 研究的實施過程
(一) 研究對象的選擇
(二)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一、 身份的起點:個體如何成為一個粉絲
(一) 理智型:我決定成為一個粉絲
(二) 過渡型:不知不覺就“粉”了
(三) 情感型:喜歡他,我就是他的粉絲
二、 身份的實踐: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
(一) 情感投射:草根榜樣
(二) 自我評價:不一樣的自己
(三) 自我實現(xiàn):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三、 身份的消退:決定不再做一個“庚飯”
(一) 合理化失。涸瓉硭沁@樣的
(二) 價值觀顛覆:這一群人都變了
第四章 結(jié)論與討論
一、 結(jié)論
二、 對研究的反思與期待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大學生空虛感的研究[J]. 李盼盼.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2(03)
[2]身份認同研究綜述[J]. 張淑華,李,,劉芳. 心理研究. 2012(01)
[3]關(guān)于“粉絲”的媒介研究[J]. 莫梅鋒,饒德江. 電影藝術(shù). 2007(03)
[4]當平民遭遇“皇后”:“粉絲”及其偶像崇拜行為研究——以后選秀時代的“玉米”粉絲為例[J]. 鄭欣. 青年研究. 2007(03)
[5]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機制探究[J]. 岳曉東,嚴飛. 中國德育. 2006(12)
[6]社會認同理論及其發(fā)展[J]. 張瑩瑞,佐斌.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3)
[7]淺議“粉絲”[J]. 徐福坤. 修辭學習. 2006(02)
[8]論偶像—榜樣教育[J]. 岳曉東. 中國教育學刊. 2004(09)
[9]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1995(06)
博士論文
[1]超女粉絲與當代大眾文化消費[D]. 楊玲.首都師范大學 2009
[2]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 何小忠.蘇州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真人秀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粉絲[D]. 王雅.北京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60647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一) 研究的緣起
(二) 問題的浮現(xiàn)
二、 文獻綜述
(一) 已有研究的學科視角
(二) 已有研究主要關(guān)注的內(nèi)容
(三) 已有研究使用的方法
第二章 理論與方法
一、 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一) 概念的辨析與界定
(二) 身份認同理論
二、 研究的實施過程
(一) 研究對象的選擇
(二) 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一、 身份的起點:個體如何成為一個粉絲
(一) 理智型:我決定成為一個粉絲
(二) 過渡型:不知不覺就“粉”了
(三) 情感型:喜歡他,我就是他的粉絲
二、 身份的實踐: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
(一) 情感投射:草根榜樣
(二) 自我評價:不一樣的自己
(三) 自我實現(xiàn):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三、 身份的消退:決定不再做一個“庚飯”
(一) 合理化失。涸瓉硭沁@樣的
(二) 價值觀顛覆:這一群人都變了
第四章 結(jié)論與討論
一、 結(jié)論
二、 對研究的反思與期待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大學生空虛感的研究[J]. 李盼盼.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2(03)
[2]身份認同研究綜述[J]. 張淑華,李,,劉芳. 心理研究. 2012(01)
[3]關(guān)于“粉絲”的媒介研究[J]. 莫梅鋒,饒德江. 電影藝術(shù). 2007(03)
[4]當平民遭遇“皇后”:“粉絲”及其偶像崇拜行為研究——以后選秀時代的“玉米”粉絲為例[J]. 鄭欣. 青年研究. 2007(03)
[5]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機制探究[J]. 岳曉東,嚴飛. 中國德育. 2006(12)
[6]社會認同理論及其發(fā)展[J]. 張瑩瑞,佐斌.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3)
[7]淺議“粉絲”[J]. 徐福坤. 修辭學習. 2006(02)
[8]論偶像—榜樣教育[J]. 岳曉東. 中國教育學刊. 2004(09)
[9]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1995(06)
博士論文
[1]超女粉絲與當代大眾文化消費[D]. 楊玲.首都師范大學 2009
[2]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 何小忠.蘇州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真人秀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粉絲[D]. 王雅.北京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606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4606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