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社會適應發(fā)展特點及其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18:16
本研究主要考查流動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研究采用問卷法,使用《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中文修訂版)和胡韜編訂的《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以及自編的《基本情況調(diào)查問卷》,對河北省秦皇島四所普通初級中學的530個學生進行了測量,最后總計有效被試509人,其中流動兒童209人,秦皇島市本地學生300人。本研究結(jié)論如下:(一)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相比,和中國城市兒童常模相比,都明顯顯示出較低的自我意識;流動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無性別差異,在行為、合群分量表上存在性別差異,男生得分均顯著低于女生;流動兒童的自我意識總分在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不存在年級差異,行為、焦慮分量表上存在年級差異:初三學生的行為分量表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二,初三學生的焦慮分量表得分低于初二。(二)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水平總體低于秦皇島市本地兒童,二階因子社會關系與觀念適應及其所包含的四個一階因子(即人際協(xié)調(diào)、人際友好、社會認同、社會活力)均是流動兒童得分顯著低于秦皇島市本地兒童;但是,流動兒童在生活獨立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秦皇島市本地兒童;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總分的性別差異不顯著,男生...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自我意識研究概述
1.1.1 自我意識的概念界定
1.1.2 自我意識的測量
1.1.3 青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
1.1.4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
1.2 社會適應研究概述
1.2.1 社會適應的概念
1.2.2 社會適應的測量
1.2.3 青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
1.2.4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
1.3 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
2 問題的提出
2.1 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2.2 本研究探討的問題
2.3 研究的意義
3 實證研究
3.1 研究目的及假設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對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與數(shù)據(jù)處理
3.3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3.3.1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結(jié)果
3.3.2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結(jié)果
3.3.3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結(jié)果
3.4 分析與討論
3.4.1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點
3.4.2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
3.4.3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的關系
4 研究總結(jié)
4.1 結(jié)論
4.2 不足之處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安置方式與流動兒童城市適應的關系[J]. 袁曉嬌,方曉義,劉楊,李芷若.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2]北京市公立學校與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比較研究[J]. 李曉巍,鄒泓,王莉. 中國特殊教育. 2009(09)
[3]中職學生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心身癥狀的關系[J]. 潘宜亞,彭小英.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9(04)
[4]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及其與社會適應行為的關系[J]. 聶衍剛,丁莉.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2)
[5]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聚類分析[J]. 李曉巍,鄒泓,曲可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8(06)
[6]高中生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湯萬杰,王鋼,張大均.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12)
[7]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的發(fā)展特點[J]. 聶衍剛,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 心理學報. 2008(09)
[8]中學生的適應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丁桂鳳,趙國祥.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8(02)
[9]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J]. 楊彥平,金瑜.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7(04)
[10]我國青少年自我意識發(fā)展研究述評[J]. 陳家麟,張忠.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博士論文
[1]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聶衍剛.華南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北京市農(nóng)民工子女社會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 何亞璽.河南大學 2009
[2]民工子女初中生自我意識狀況及其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 郭金花.南京師范大學 2008
[3]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學研究[D]. 孫永麗.華東師范大學 2007
[4]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 胡韜.西南大學 2007
[5]提高初中二年級學業(yè)不良學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干預研究[D]. 張姣妹.云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35682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自我意識研究概述
1.1.1 自我意識的概念界定
1.1.2 自我意識的測量
1.1.3 青少年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
1.1.4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
1.2 社會適應研究概述
1.2.1 社會適應的概念
1.2.2 社會適應的測量
1.2.3 青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
1.2.4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
1.3 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
2 問題的提出
2.1 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2.2 本研究探討的問題
2.3 研究的意義
3 實證研究
3.1 研究目的及假設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對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與數(shù)據(jù)處理
3.3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3.3.1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研究結(jié)果
3.3.2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研究結(jié)果
3.3.3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結(jié)果
3.4 分析與討論
3.4.1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點
3.4.2 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
3.4.3 流動兒童自我意識與社會適應的關系
4 研究總結(jié)
4.1 結(jié)論
4.2 不足之處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育安置方式與流動兒童城市適應的關系[J]. 袁曉嬌,方曉義,劉楊,李芷若.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2]北京市公立學校與打工子弟學校流動兒童學校適應的比較研究[J]. 李曉巍,鄒泓,王莉. 中國特殊教育. 2009(09)
[3]中職學生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心身癥狀的關系[J]. 潘宜亞,彭小英.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9(04)
[4]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及其與社會適應行為的關系[J]. 聶衍剛,丁莉.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2)
[5]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聚類分析[J]. 李曉巍,鄒泓,曲可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8(06)
[6]高中生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湯萬杰,王鋼,張大均.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12)
[7]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的發(fā)展特點[J]. 聶衍剛,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 心理學報. 2008(09)
[8]中學生的適應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 丁桂鳳,趙國祥.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8(02)
[9]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J]. 楊彥平,金瑜.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7(04)
[10]我國青少年自我意識發(fā)展研究述評[J]. 陳家麟,張忠.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5)
博士論文
[1]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 聶衍剛.華南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北京市農(nóng)民工子女社會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 何亞璽.河南大學 2009
[2]民工子女初中生自我意識狀況及其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 郭金花.南京師范大學 2008
[3]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學研究[D]. 孫永麗.華東師范大學 2007
[4]流動少年兒童社會適應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 胡韜.西南大學 2007
[5]提高初中二年級學業(yè)不良學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干預研究[D]. 張姣妹.云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35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2356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