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扶貧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1 01:59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而減少貧困乃至消滅貧困始終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主題之一。通常,人們將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或支出低于某一水平定義為貧困。如今,人們普遍認為:“貧困即意味著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種種發(fā)展障礙或制約因素而得不到發(fā)展機會,進而陷入到一種持續(xù)的基本生活資料貧乏的生存危機和生活困苦狀態(tài)或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標準的狀態(tài)�!敝袊愿母镩_放以來,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對于農村扶貧一系列政策和實施效果業(y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關于新時期我國農村扶貧政策的研究,學術界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在梳理有關學者關于我國的貧困特征、扶貧模式、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扶貧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分析當前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扶貧政策的有關建議,為進一步引導農村扶貧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本文共分為四個章,第一章緒論部分,主要包含當前國內與國外針對扶貧政策的研究現(xiàn)狀,選題的背景等內容;作為本文的基礎理論闡述,包含了對農村貧困與扶貧政策的界定,具體探討了當前農村貧困的類型、成因及其標準與測定方法;第二章認真分析了新時期我國農村貧困成因,探討了扶貧現(xiàn)狀...
【文章來源】: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 農村貧困與扶貧基本理論概述
1.3.1 農村貧困
1.3.2 農村貧困的類型
1.3.3 農村貧困的成因
1.3.4 農村貧困的標準與測定方法
1.4 農村扶貧理論概述
1.4.1 農村扶貧的基本概念
1.4.2 農村扶貧的基本模式
1.4.3 農村扶貧的戰(zhàn)略意義
第二章 新時期農村扶貧現(xiàn)狀及其不足
2.1 新時期農村貧困地區(qū)現(xiàn)狀分析及特性
2.1.1 農村貧困人口規(guī)模仍然較大
2.1.2 農村貧困人口素質仍然較低
2.1.3 農村貧困人口返貧率仍然較高
2.1.4 農村貧困人口動態(tài)性較強
2.1.5 農村貧困人口流動性加快
2.2 新時期農村扶貧的不足
2.2.1 扶貧資金的政策有待完善
2.2.2 扶貧標準的制定有待健全
2.2.3 實施扶貧的方式有待擴展
2.2.4 農村扶貧的效果有待加強
第三章 新時期農村扶貧政策的歷史演變及特點
3.1 新時期我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歷史演變
3.1.1 改革推動式扶貧
3.1.2 規(guī)模開發(fā)式扶貧
3.1.3 重點攻堅式扶貧
3.1.4 社會參與式扶貧
3.2 新時期我國扶貧政策實施的具體成效
3.2.1 體現(xiàn)在扶貧模式多樣
3.2.2 體現(xiàn)在扶貧重點轉變
3.2.3 體現(xiàn)在扶貧方式靈活
3.2.4 體現(xiàn)在扶貧交流廣泛
3.3 新時期我國扶貧政策的特點
3.3.1 幫扶脫貧與自主脫貧相結合
3.3.2 農村扶貧與社會保障相結合
3.3.3 專項扶貧與行業(yè)扶貧相結合
3.3.4 物質扶貧與智力扶貧相結合
第四章 新階段完善農村扶貧政策的路徑選擇
4.1 明確新階段農村扶貧政策的總體方略
4.1.1 扶貧政策的總體目標
4.1.2 扶貧政策的基本原則
4.1.3 扶貧政策的框架構想
4.2 制定新時期農村扶貧政策的實施路徑
4.2.1 在扶貧理念上堅持“四個并重”
4.2.2 在扶貧重點上突出“四大工程”
4.2.3 在扶貧機制上做好“四篇文章”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農村扶貧政策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J]. 辛衛(wèi)振,同春芬. 綏化學院學報. 2011(05)
[2]農村扶貧資金互助社試點工作亟待完善[J]. 楊勇. 金融會計. 2010(08)
[3]甘肅貧困發(fā)生率返貧率均為全國最高[J]. 甘肅金融. 2010(03)
[4]關于生態(tài)補償標準和機制[J]. 譚秋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09(06)
[5]社會發(fā)展視角下的中國農村扶貧政策改革30年[J]. 韓嘉玲,孫若梅,普紅雁,邱愛軍. 貴州社會科學. 2009(02)
[6]貧困動態(tài)性研究[J]. 張清霞.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7]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緊迫性[J]. 錢亞仙.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07(02)
[8]當代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的歷史經驗[J]. 韓廣富,王麗君. 東北師大學報. 2006(01)
[9]論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貧困問題[J]. 王卓. 經濟體制改革. 2004(06)
[10]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界定[J]. 林閩鋼. 管理現(xiàn)代化. 1994(02)
博士論文
[1]中國農村扶貧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 龔曉寬.四川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我國政府農村扶貧政策研究[D]. 高飛.燕山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0735
【文章來源】: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 農村貧困與扶貧基本理論概述
1.3.1 農村貧困
1.3.2 農村貧困的類型
1.3.3 農村貧困的成因
1.3.4 農村貧困的標準與測定方法
1.4 農村扶貧理論概述
1.4.1 農村扶貧的基本概念
1.4.2 農村扶貧的基本模式
1.4.3 農村扶貧的戰(zhàn)略意義
第二章 新時期農村扶貧現(xiàn)狀及其不足
2.1 新時期農村貧困地區(qū)現(xiàn)狀分析及特性
2.1.1 農村貧困人口規(guī)模仍然較大
2.1.2 農村貧困人口素質仍然較低
2.1.3 農村貧困人口返貧率仍然較高
2.1.4 農村貧困人口動態(tài)性較強
2.1.5 農村貧困人口流動性加快
2.2 新時期農村扶貧的不足
2.2.1 扶貧資金的政策有待完善
2.2.2 扶貧標準的制定有待健全
2.2.3 實施扶貧的方式有待擴展
2.2.4 農村扶貧的效果有待加強
第三章 新時期農村扶貧政策的歷史演變及特點
3.1 新時期我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歷史演變
3.1.1 改革推動式扶貧
3.1.2 規(guī)模開發(fā)式扶貧
3.1.3 重點攻堅式扶貧
3.1.4 社會參與式扶貧
3.2 新時期我國扶貧政策實施的具體成效
3.2.1 體現(xiàn)在扶貧模式多樣
3.2.2 體現(xiàn)在扶貧重點轉變
3.2.3 體現(xiàn)在扶貧方式靈活
3.2.4 體現(xiàn)在扶貧交流廣泛
3.3 新時期我國扶貧政策的特點
3.3.1 幫扶脫貧與自主脫貧相結合
3.3.2 農村扶貧與社會保障相結合
3.3.3 專項扶貧與行業(yè)扶貧相結合
3.3.4 物質扶貧與智力扶貧相結合
第四章 新階段完善農村扶貧政策的路徑選擇
4.1 明確新階段農村扶貧政策的總體方略
4.1.1 扶貧政策的總體目標
4.1.2 扶貧政策的基本原則
4.1.3 扶貧政策的框架構想
4.2 制定新時期農村扶貧政策的實施路徑
4.2.1 在扶貧理念上堅持“四個并重”
4.2.2 在扶貧重點上突出“四大工程”
4.2.3 在扶貧機制上做好“四篇文章”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農村扶貧政策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J]. 辛衛(wèi)振,同春芬. 綏化學院學報. 2011(05)
[2]農村扶貧資金互助社試點工作亟待完善[J]. 楊勇. 金融會計. 2010(08)
[3]甘肅貧困發(fā)生率返貧率均為全國最高[J]. 甘肅金融. 2010(03)
[4]關于生態(tài)補償標準和機制[J]. 譚秋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09(06)
[5]社會發(fā)展視角下的中國農村扶貧政策改革30年[J]. 韓嘉玲,孫若梅,普紅雁,邱愛軍. 貴州社會科學. 2009(02)
[6]貧困動態(tài)性研究[J]. 張清霞.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
[7]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緊迫性[J]. 錢亞仙.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07(02)
[8]當代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的歷史經驗[J]. 韓廣富,王麗君. 東北師大學報. 2006(01)
[9]論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貧困問題[J]. 王卓. 經濟體制改革. 2004(06)
[10]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界定[J]. 林閩鋼. 管理現(xiàn)代化. 1994(02)
博士論文
[1]中國農村扶貧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 龔曉寬.四川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我國政府農村扶貧政策研究[D]. 高飛.燕山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0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1307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