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01:19
我國目前正處于各方面事業(yè)迅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zhuǎn)變縱深推進,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也正發(fā)生巨大變革,共青團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國家闊步發(fā)展時期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任務,共青團組織的發(fā)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這樣的新時期、新形勢下,共青團組織各項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社會背景變革,形形色色各類組織大量涌現(xiàn),為廣大青年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途徑;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也要求共青團組織必須改變以往的工作方式,適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竭誠服務廣大青年、組織青年緊密圍繞在黨的周圍一直以來都是共青團組織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于是,加強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成為共青團組織自身建設的重要任務。本文對共青團組織的屬性、職責、結(jié)構(gòu)等方面一一介紹,深度解析共青團組織內(nèi)涵,并進一步對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研分析,找到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存在的實效性不強、活動方式陳舊、團干部的服務意識缺乏、整合資源能力欠缺等實際問題。經(jīng)深入研究探索,分別從共青團組織的工作理念、工作水平、工作...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目的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 總體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
1.3.1 總體思路和研究內(nèi)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特色
第2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現(xiàn)狀
2.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整體思路
2.1.1 服務青年是團的全部工作的著眼點
2.1.2 服務青年是團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動力所在
2.1.3 服務青年是團的全部工作的落腳點
2.2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具體工作
2.2.1 服務青年學習成長
2.2.2 服務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2.2.3 服務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2.2.4 服務青年維護合法權(quán)益
2.2.5 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
2.2.6 服務青年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
2.3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完成途徑
2.3.1 發(fā)揮雙重屬性功能
2.3.2 創(chuàng)新完善組織結(jié)構(gòu)
2.3.3 骨干隊伍的培養(yǎng)與建設
2.4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理論分析
3.1 共青團組織內(nèi)涵
3.1.1 共青團組織特征
3.1.2 共青團組織的組織屬性
3.1.3 共青團組織的職能定位
3.2 加強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
3.2.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內(nèi)涵
3.2.2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原則
3.2.3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特征
3.3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析
4.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4.1.1 實效性不強
4.1.2 活動方式陳舊
4.1.3 團干部的服務意識缺乏
4.1.4 整合資源能力欠缺
4.2 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
4.2.1 共青團組織面臨的社會背景發(fā)生變化
4.2.2 青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對共青團組織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4.2.3 共青團組織的自身建設對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制約
4.3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5.1 強化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工作理念
5.1.1 樹立“以青年為本”的工作理念
5.1.2 樹立服務青年的工作理念
5.1.3 樹立“社會化”的工作理念
5.2 提升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水平
5.2.1 明確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標準
5.2.2 加強團干部隊伍的服務青年能力建設
5.2.3 團組織服務青年需求的導向化
5.3 建立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機制
5.3.1 建立社會化運作的工作機制
5.3.2 建立項目化管理的工作機制
5.3.3 建立及時、有效的工作反饋機制
5.4 改進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方式
5.4.1 形成網(wǎng)絡化的工作機制
5.4.2 搭建信息化的工作平臺
5.4.3 構(gòu)建扁平化的運行架構(gòu)
5.5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校共青團發(fā)揮優(yōu)勢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策略和路徑研究[J]. 秦思陽.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5)
[2]共青團組織在建設和諧礦區(qū)中發(fā)揮作用的路徑[J]. 陳娜. 大慶社會科學. 2013(02)
[3]共青團工作的價值取向與社會工作價值觀比較研究[J]. 馬燦.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3(02)
[4]新媒體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運用[J]. 張學森,彭晶.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3(03)
[5]共青團與青年關系論綱[J]. 張華.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2)
[6]論共青團組織參與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J]. 雷源.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3(01)
[7]移動互聯(lián)時代共青團工作的對策與思考[J]. 周青.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1)
[8]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張明珠.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09)
[9]共青團組織如何協(xié)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J]. 李東玲.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0(04)
[10]構(gòu)建共青團服務青年的有效模式——從香港青年服務模式談起[J]. 涂敏霞,吳冬華,魏雁濱,張炳富,楊衛(wèi)國.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9)
碩士論文
[1]常德市“兩新”組織團組織建設研究[D]. 黎鎮(zhèn)斌.湖南大學 2012
[2]政治發(fā)展視野中的社團與社團改革[D]. 劉勇.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24569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目的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2.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 總體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
1.3.1 總體思路和研究內(nèi)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特色
第2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現(xiàn)狀
2.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整體思路
2.1.1 服務青年是團的全部工作的著眼點
2.1.2 服務青年是團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動力所在
2.1.3 服務青年是團的全部工作的落腳點
2.2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具體工作
2.2.1 服務青年學習成長
2.2.2 服務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2.2.3 服務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2.2.4 服務青年維護合法權(quán)益
2.2.5 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
2.2.6 服務青年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
2.3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完成途徑
2.3.1 發(fā)揮雙重屬性功能
2.3.2 創(chuàng)新完善組織結(jié)構(gòu)
2.3.3 骨干隊伍的培養(yǎng)與建設
2.4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理論分析
3.1 共青團組織內(nèi)涵
3.1.1 共青團組織特征
3.1.2 共青團組織的組織屬性
3.1.3 共青團組織的職能定位
3.2 加強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
3.2.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內(nèi)涵
3.2.2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原則
3.2.3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特征
3.3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析
4.1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4.1.1 實效性不強
4.1.2 活動方式陳舊
4.1.3 團干部的服務意識缺乏
4.1.4 整合資源能力欠缺
4.2 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
4.2.1 共青團組織面臨的社會背景發(fā)生變化
4.2.2 青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對共青團組織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4.2.3 共青團組織的自身建設對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制約
4.3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5.1 強化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的工作理念
5.1.1 樹立“以青年為本”的工作理念
5.1.2 樹立服務青年的工作理念
5.1.3 樹立“社會化”的工作理念
5.2 提升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水平
5.2.1 明確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能力建設標準
5.2.2 加強團干部隊伍的服務青年能力建設
5.2.3 團組織服務青年需求的導向化
5.3 建立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機制
5.3.1 建立社會化運作的工作機制
5.3.2 建立項目化管理的工作機制
5.3.3 建立及時、有效的工作反饋機制
5.4 改進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方式
5.4.1 形成網(wǎng)絡化的工作機制
5.4.2 搭建信息化的工作平臺
5.4.3 構(gòu)建扁平化的運行架構(gòu)
5.5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校共青團發(fā)揮優(yōu)勢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策略和路徑研究[J]. 秦思陽.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5)
[2]共青團組織在建設和諧礦區(qū)中發(fā)揮作用的路徑[J]. 陳娜. 大慶社會科學. 2013(02)
[3]共青團工作的價值取向與社會工作價值觀比較研究[J]. 馬燦.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3(02)
[4]新媒體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運用[J]. 張學森,彭晶.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3(03)
[5]共青團與青年關系論綱[J]. 張華.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2)
[6]論共青團組織參與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J]. 雷源.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3(01)
[7]移動互聯(lián)時代共青團工作的對策與思考[J]. 周青. 中國青年研究. 2013(01)
[8]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張明珠.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09)
[9]共青團組織如何協(xié)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務[J]. 李東玲.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10(04)
[10]構(gòu)建共青團服務青年的有效模式——從香港青年服務模式談起[J]. 涂敏霞,吳冬華,魏雁濱,張炳富,楊衛(wèi)國. 中國青年研究. 2010(09)
碩士論文
[1]常德市“兩新”組織團組織建設研究[D]. 黎鎮(zhèn)斌.湖南大學 2012
[2]政治發(fā)展視野中的社團與社團改革[D]. 劉勇.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245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1245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