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
本文關鍵詞: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
摘要:主觀和客觀是地理學方法論研究的一對重要范疇。價值判斷是主客觀問題爭論的焦點。外在的科學或哲學理論和方法論等因素為客觀范疇, 地理學家的價值判斷、目的等方面的因素為主觀范疇。客觀層面的分析表明:專業(yè)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體科學發(fā)展特征, 以及科學哲學理論發(fā)展多元化的趨勢強烈影響了地理學方法論.主觀層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擺脫他的價值判斷, 價值判斷也不可能“ 中立” 于研究對象;在處理價值判斷與研究對象之間關系時, 研究者要持有審慎的態(tài)度和邏輯嚴整性的原則。從客觀和主觀結合的角度看, 方法論是科學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則與研究者個性和目的相結合的產(chǎn)物。
關鍵詞: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地理學方法論;價值判斷
1 引言
作為科學體系一個門類的地理學, 其理論和方法論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整體科學和哲學發(fā)展的影響。地理學被視為一門空間科學而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主張, 是源自哲學家康德 。前蘇聯(lián)著名地理學家阿努欽在回顧地理學思想史后總結道:“在任何時候, 任何國家的地理學理論都是這樣或那樣地與哲學相聯(lián)系。地理學的理論概念都反映出某些哲學家的觀點, 而哲學家也廣泛利用地理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盵 2]
在影響地理學方法論演進的諸要素中, 地理學家和哲學(或科學哲學)無疑是最為關鍵的兩個。本文首先分析科學發(fā)展特征和趨勢、科學方
法論演進歷程及其對地理學方法論的影響, 然后闡述價值判斷與地理學方法論的關系, 最后歸納總結主客觀范疇結合的地理學方法論的涵義。 2 科學發(fā)展的特征和趨勢
2.1 科學研究的專業(yè)化特征
某種程度上, 科學是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對象, 并隨著它的研究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演進的事業(yè)。從科學史的角度看, 科學發(fā)展的時代特征非常明顯。亞里士多德是整體科學體系的構建者, 而牛頓和愛因斯坦則是作為科學的一個門類———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物理學的建設者。 對這種專業(yè)化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學科體系劃分的重要意義, 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作為一個整體的最后集大成者———康德, 做出了這樣的闡發(fā):
“科學進步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 把各自不同的原則相互分離出來, 把每條原則納入一個特殊的體系, 使他們各自構成自己這一門科學,由此而防止由混雜所產(chǎn)生的不確定性, 因為我們可能會分辨不清, 在兩類原則中, 局限性的方面以及在運用這些原則時所可能產(chǎn)生的混淆性方面應當歸咎于哪一類原則!盵 7]
2.2 專業(yè)化的主要弊病及地理學家等的反思
毫無疑問, 專業(yè)化現(xiàn)在仍然主導著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學發(fā)展的進程。但專業(yè)化是一把雙刃劍, 它不但在學術上產(chǎn)生了“縱” 向分割和“橫” 向分割的不良傾向, 即歷史研究與現(xiàn)代研究的割裂, 各學科及其門
類之間的割裂;而且也伴生著狹隘的科學觀和排斥效應。
專業(yè)化趨勢不斷加強, 但現(xiàn)實問題和研究對象在實質(zhì)上不可分, 這兩個原因促使科學事業(yè)成為行駛在交叉化與專業(yè)化的雙軌上的列車。實際上, 專業(yè)化的要求并沒有阻止人們從“問題” 出發(fā), 因而淡化和跨越學科界限尋找普遍真理的努力。知識的一切巨大進步, 即使那些相去很遠的知識的進步, 也都促進了地理學, 并導致它向前進步”[ 16] 。 3 科學方法論的嬗變及其對地理學的影響
3.1 科學方法論的演變
近50 年來, 科學哲學理論或科學方法論主要經(jīng)歷了從范式、研究綱領到多元主義的轉(zhuǎn)變。同時, 強調(diào)科學也是一種社會活動, 有其社會文化背景的科學社會學理論日趨強大和成熟。
70 年代初, 英國哲學家伊姆雷·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在批判庫恩“非理性主義” 的基礎上, 提出了“研究綱領”(Research Prog rams) 的概念。
與科學哲學偏重于宏觀的科學史分析方法相比, 科學社會學理論側(cè)重于考察科學活動的制度和社會文化結構。
3.2 科學方法論演進對地理學方法論的影響
整體的科學方法論主要針對自然科學領域, 而且其實例也多來源于自然科學史;科學社會學則更多涉及社會科學領域。地理學受到了它們兩者的強烈影響, 西方地理學家也非常關注科學哲學的這種動向。
科學社會學理論為地理學, 尤其是為人文地理學提供了有力的解釋工具。我國地理學者應用科學社會學理論來分析地理學史和中國地理學發(fā)展的還非常少見。借鑒科學社會學理論研究中國地理學發(fā)展的特征和道路, 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法論研究方向。
4 價值判斷與地理學方法論
4.1 社會科學與地理學中關于價值觀與方法論關系的論述
從主觀范疇看, 研究者的價值判斷和目的能不能、應不應該“中立” 于研究對象呢?這個問題是包括地理學在內(nèi)的科學方法論討論的焦點。在社會科學方法論上, 對價值判斷與方法論關系的討論最具代表性的是韋伯提出的“價值中立” 原則。
4.3 對待價值觀與方法論關系的態(tài)度和原則
本文提出在處理價值觀與方法論研究關系時的態(tài)度和原則:審慎和邏輯嚴整性。其中, 審慎的態(tài)度意味著不輕率地提出和泛化地界定價值觀和價值判斷所起的作用, 而應該根據(jù)價值觀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程度和研究者對此種關系的認識程度提出有針對性的、盡可能具體的議題。邏輯嚴整性原則意味著對價值判斷與研究對象之間關系進行嚴格地、完整地證明或論述, 對地理學還意味著聯(lián)系地理現(xiàn)象和實例進行價值觀影響的深入分析;否則, 就容易陷入個人感情的偏見或言不及義。在地理學方法論討論和研究中, 當價值判斷是以審慎的態(tài)度、可行的方法以及較為確證的事實為依托而體現(xiàn)時, 就不僅會很有說服力, 而且對解決實際問題大有幫助。
4.4 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反躬自省
科學發(fā)展日趨交叉化和多元化, 不但影響、制約并塑造著我們的認識, 而且對認識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把研究視為一個展現(xiàn)新認識的過程, 那么, 在規(guī)定并考察研究對象時, 跳出固有思維和研究定式的限制和制約, 實現(xiàn)從強調(diào)學科界限到強調(diào)從問題本身出發(fā)
五星文庫wxphp.com包含總結匯報、人文社科、資格考試、文檔下載、黨團工作、經(jīng)管營銷、辦公文檔、教程攻略以及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等內(nèi)容。
本文共2頁12
本文關鍵詞:地理學方法論演變與價值判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2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17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