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937年中國蘇維埃運動簡論
本文關鍵詞:1927-1937年中國蘇維埃運動簡論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共產黨 中國蘇維埃運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經驗教訓
【摘要】:新民主主義革命深深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它使中國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變?yōu)橐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而在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史中,中國蘇維埃運動在北伐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蘇維埃政權,改變了此前的不重視武裝斗爭的傾向,為以后的革命斗爭提供了必要的借鑒。然而,在蘇維埃運動中,,由于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著眾多錯誤之處,中國革命幾乎瀕于失敗。這使得蘇維埃運動的成就也黯然失色,而后世的抗戰(zhàn)以及解放戰(zhàn)爭就因為深深汲取了蘇維埃運動中的各種問題,從而取得了超過蘇維埃運動的成果。這些都是十分值得后人分析和研究的。 盡管學術界對中國的蘇維埃運動作了一些研究,但目前對于中國蘇維埃運動主要是從它的經驗教訓、內涵、特點以及蘇維埃運動運動的歷史史實進行研究的,缺乏條理意義。本文嘗試對中國蘇維埃運動的運作特點和根本原則進行概括和提煉,使得對于中國蘇維埃運動的理論研究范式得以形成,產生一條新的對中國蘇維埃運動的研究的思路。進而將基于中國革命的實踐和蘇維埃運動的結合作出探討,進而能夠準確地判斷中國蘇維埃運動在整個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新的研究角度。 本文將首先對中國蘇維埃運動本身進行概括,進而說明選題以及當今對中國蘇維埃運動已經進行的研究。然后,對蘇維埃的含義以及優(yōu)缺點進行說明,探討蘇維埃從俄國到中國的傳播,對十年蘇維埃革命的過程作出一個基本的論述。最后將介紹中國蘇維埃運動與共產國際這個曾經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組織的關系,對蘇維埃運動所產生的錯誤進行反思,得出中國蘇維埃運動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中國蘇維埃運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經驗教訓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23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導論9-15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9-11
- 1.1.1 選題背景9-10
- 1.1.2 選題意義10-11
- 1.2 研究現狀與述評11-13
- 1.2.1 研究現狀11-12
- 1.2.2 研究述評12-13
- 1.3 研究內容和創(chuàng)新之處13-15
- 1.3.1 研究內容13
- 1.3.2 創(chuàng)新之處13-15
- 第2章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理論來源15-24
- 2.1 蘇維埃的起源15-21
- 2.1.1 蘇維埃的基本涵義15-18
- 2.1.2 蘇維埃在俄國的產生18-20
- 2.1.3 共產國際和蘇聯(lián)輸出蘇維埃革命20-21
- 2.2 蘇維埃理論在中國21-24
- 2.2.1 蘇維埃理論在中國的傳播21-22
- 2.2.2 中共對蘇維埃的認識演變22-24
- 第3章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歷史進程簡述24-33
- 3.1 中國蘇維埃從理論走向實踐24-26
- 3.1.1 大革命的失敗24-25
- 3.1.2 中共開始蘇維埃革命25-26
- 3.2 城市蘇維埃運動的實踐及失敗26-28
- 3.2.1 城市蘇維埃運動的實踐26-27
- 3.2.2 城市蘇維埃運動的失敗及向農村轉移27-28
- 3.3 農村蘇維埃運動的推進28-30
- 3.3.1 土地革命的進行28-29
- 3.3.2 地方蘇維埃政權的建立29-30
- 3.4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30-31
- 3.4.1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30-31
- 3.4.2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次代表大會31
- 3.5 蘇維埃運動的終結31-33
- 3.5.1 蘇維埃運動的戰(zhàn)略轉移31-32
- 3.5.2 蘇維埃運動的結束32-33
- 第4章 中國蘇維埃運動經驗及教訓33-41
- 4.1 共產國際與中國蘇維埃運動33-36
- 4.1.1 共產國際對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認識33
- 4.1.2 中國蘇維埃時期共產國際與中共的關系33-34
- 4.1.3 共產國際對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功過34-36
- 4.2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主要成就以及基本經驗36-38
- 4.2.1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主要成就36-37
- 4.2.2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基本經驗37-38
- 4.3 中國蘇維埃運動的教訓38-41
- 4.3.1 “左”傾錯誤對蘇維埃運動的危害38-39
- 4.3.2 過于重視共產國際和蘇聯(lián)的傾向39
- 4.3.3 忽視了與工農之外的其他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39-40
- 4.3.4 政治運動對蘇維埃的危害40-41
- 結論41-45
- (一)必須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采取適合中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41
- (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必須堅持反右,但主要是警惕“左”41-42
- (三)必須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中國化42-43
- (四)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43-45
- 參考文獻45-49
- 致謝49-5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樂平;;中華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央準備委員會的工作和歷史貢獻[J];黨的文獻;2010年01期
2 蒲國良;;斯大林蘇維埃理論的局限及其后果[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2期
3 馮進;川陜革命根據地村級蘇維埃政權的建設與民主監(jiān)督[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4 李國忠;蘇維埃運動、鄉(xiāng)村建設運動與中國農村的社會變遷比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李忠杰;;廣州起義為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作出重要貢獻[J];廣東黨史;2008年01期
6 楊誕晏;;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切實加強黨的建設[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王玉福;試論毛澤東的蘇維埃共和國思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項晨光;;共產國際與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興起[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陳學明;;評羅莎·盧森堡對蘇維埃政權的批評[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袁禮華;袁石根;;論中國蘇維埃選舉運動的特點[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趙紀梅;列寧蘇維埃制度建設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楊會清;中國蘇維埃運動中的動員模式研究(1927~1937)[D];浙江大學;2006年
3 趙崇華;中國共產黨早期政權思想研究(1920-1927)[D];四川大學;2006年
4 謝開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社會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劉文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中共執(zhí)政經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周楊;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行政組織建設的歷史考察與啟示[D];湖南大學;2008年
3 張番紅;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葛生明;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反錯誤傾向基本經驗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12年
5 夏亭亭;土地革命時期婚姻立法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6 張要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許釋心;中華蘇維埃時期毛澤東的基層行政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16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1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