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作者信息造假現(xiàn)象分析及防范對策
發(fā)布時間:2022-01-11 00:49
作者信息造假是學術不端行為的一種,其操作手段隱蔽,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不僅敗壞了學術研究的風氣,還可能損害"被署名"作者學術聲譽,同時也給發(fā)文期刊帶來不良影響。為了遏制和消除作者信息造假行為,學術期刊應堅持以學術質(zhì)量為稿件錄用標準;學術期刊編輯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甄別虛假作者信息;學術期刊應推行論文發(fā)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發(fā)揮公示預警功能;學術期刊應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論文撤稿制度,發(fā)揮警示作用。
【文章來源】:編輯學報. 2020,3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作者信息造假的表現(xiàn)形式及成因
1.1 作者不知情“被掛名”
1.2 作者身份信息造假
1.3 作者聯(lián)系方式造假
1.4 作者不同意署名而被署名
1.5“搭便車”作者署名
2 作者信息造假行為的危害
2.1 敗壞學術研究風氣,助長急功近利思想
2.2 損害“被署名”作者學術聲譽
2.3 給發(fā)文期刊帶來不良影響
2.4 對科研統(tǒng)計和評價形成干擾
3 作者信息造假行為的防范對策
3.1 學術期刊應堅持以學術質(zhì)量為稿件錄用標準
3.2 編輯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甄別虛假作者信息
3.3 推行論文發(fā)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
3.4 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論文撤稿制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期刊視角下醫(yī)學研究生學術誠信建設的機制[J]. 吳飛盈,季魏紅,吳昔昔,謝浩煌,毛文明,胡臻. 編輯學報. 2019(06)
[2]科技期刊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演變及應對措施[J]. 吳寧. 編輯學報. 2019(04)
[3]把好科技論文通信作者署名質(zhì)量關[J]. 郝秀清. 傳播與版權. 2019(07)
[4]明確學術出版道德 強化期刊編輯規(guī)范[J]. 田恬,陳廣仁. 編輯學報. 2017(03)
[5]百篇論文遭撤,學術行政化毒瘤必須摘除[J]. 熊丙奇. 中國醫(yī)院院長. 2017(10)
[6]醫(yī)學論文作者單位署名不當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分析及倫理規(guī)范探討[J]. 張維,汪勤儉,鄧強庭,冷懷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7(04)
[7]學術論文“形式作者”現(xiàn)象剖析[J]. 魯守博,尹玉吉. 編輯之友. 2017(01)
[8]學術期刊應加強對作者署名問題的規(guī)范化管理[J]. 鄢子平.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08)
[9]科技論文變更作者署名情況剖析[J]. 潘淑君,李無雙,李丹. 天津科技. 2014(07)
[10]學術期刊編輯如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J]. 李新根,徐用吉. 科技與出版. 2010(08)
本文編號:3581745
【文章來源】:編輯學報. 2020,3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作者信息造假的表現(xiàn)形式及成因
1.1 作者不知情“被掛名”
1.2 作者身份信息造假
1.3 作者聯(lián)系方式造假
1.4 作者不同意署名而被署名
1.5“搭便車”作者署名
2 作者信息造假行為的危害
2.1 敗壞學術研究風氣,助長急功近利思想
2.2 損害“被署名”作者學術聲譽
2.3 給發(fā)文期刊帶來不良影響
2.4 對科研統(tǒng)計和評價形成干擾
3 作者信息造假行為的防范對策
3.1 學術期刊應堅持以學術質(zhì)量為稿件錄用標準
3.2 編輯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甄別虛假作者信息
3.3 推行論文發(fā)表前“主要信息公示”制度
3.4 建立健全作者信息造假論文撤稿制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期刊視角下醫(yī)學研究生學術誠信建設的機制[J]. 吳飛盈,季魏紅,吳昔昔,謝浩煌,毛文明,胡臻. 編輯學報. 2019(06)
[2]科技期刊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演變及應對措施[J]. 吳寧. 編輯學報. 2019(04)
[3]把好科技論文通信作者署名質(zhì)量關[J]. 郝秀清. 傳播與版權. 2019(07)
[4]明確學術出版道德 強化期刊編輯規(guī)范[J]. 田恬,陳廣仁. 編輯學報. 2017(03)
[5]百篇論文遭撤,學術行政化毒瘤必須摘除[J]. 熊丙奇. 中國醫(yī)院院長. 2017(10)
[6]醫(yī)學論文作者單位署名不當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分析及倫理規(guī)范探討[J]. 張維,汪勤儉,鄧強庭,冷懷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7(04)
[7]學術論文“形式作者”現(xiàn)象剖析[J]. 魯守博,尹玉吉. 編輯之友. 2017(01)
[8]學術期刊應加強對作者署名問題的規(guī)范化管理[J]. 鄢子平.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08)
[9]科技論文變更作者署名情況剖析[J]. 潘淑君,李無雙,李丹. 天津科技. 2014(07)
[10]學術期刊編輯如何防范學術不端行為[J]. 李新根,徐用吉. 科技與出版. 2010(08)
本文編號:35817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8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