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與出版?zhèn)鞑?/H1>
發(fā)布時間:2019-10-24 18:10
【摘要】:當今中國,出版?zhèn)髅揭云洳粩喔碌拿浇闃討B(tài)和豐富的大眾文化樣式,不僅使媒介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參與現(xiàn)實的構(gòu)建,而且媒介的本體意義也得以凸現(xiàn),已成為探析當代文學不可規(guī)避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長期以來,世界——作家——作品——讀者構(gòu)成了文學研究的四要素,而文學生產(chǎn)、傳播、消費流程中的媒介因素以及傳媒文化對文學的深遠影響卻長期被遮蔽和忽視。因此,傳媒視角對于文學研究來說,是一個新的理論視點,出版?zhèn)鞑ァ⒊霭婷浇榈纫刂谖膶W研究應賦予重要的理論意義。 本論文就是試圖利用出版?zhèn)髅秸Z境來對茅盾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展開研究。作為當代中國的第一文學大獎,茅盾文學獎已舉辦了八屆,展現(xiàn)了中國文學近三十年的巨大成就。總體來看,茅盾文學獎是以出版?zhèn)鞑榛A的,出版媒介于其中擔當了重要的“傳者”角色。同時,茅盾文學獎本身也成為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傳播平臺,對當代文學的生產(chǎn)與再傳播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梢哉f,當我們將“茅盾文學獎”與“出版?zhèn)鞑ァ睂訒r,其跨學科研究的意義也就呼之欲出。出版?zhèn)鞑ゲ粌H為文學提供了生長園地,而且也引導了文學觀念、創(chuàng)作趨向、審美趣味,甚至對當代文學生態(tài)的調(diào)整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我們通過比較分析,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茅盾文學獎與出版?zhèn)鞑サ木o密關系。 本文共分七個部分,第一章是緒論,對選題的研究目的、意義、文獻綜述,擬采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介紹;第二章“茅盾文學獎的傳播平臺構(gòu)建”,著重對茅盾文學獎的由來、發(fā)展軌跡以及獲獎作品展開了論述;第三章“茅盾文學獎作品的傳播模式”,分別介紹了紙質(zhì)出版為主的傳統(tǒng)傳播模式和正在發(fā)展中的多元化傳播模式;第四章“茅盾文學獎作品的傳播主體”,分別從文學和傳播學角度探討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體和傳播主體——作者;第五章“媒介力量”,試圖從出版社、影視劇和網(wǎng)絡三大媒介角度來探析媒介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推動作用;第六章“讀者的接受”,重點是從作為意見領袖的文學評論家和普通讀者兩個角度來分析獲獎作品的接受情況。最后總結(jié)“文學離不開媒介”,總結(jié)性的強調(diào)出版?zhèn)鞑ξ膶W發(fā)展的重要性。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230;I20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達;;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學獎[J];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09年01期
2 何啟治;;《當代》選發(fā)《塵埃落定》始末[J];出版史料;2009年03期
3 吳俊;;中國當代文學評獎的制度性之辨——關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之類“國家文學”評獎[J];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06期
4 林為進;歷史的限制與現(xiàn)實的選擇──重評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J];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02期
5 任美衡;;評茅盾文學獎的“經(jīng)典觀”[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年06期
6 譚五昌;;簡談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選背后的文化選擇[J];名作欣賞;2009年03期
7 韓浩月;;茅盾文學獎為何離讀者越來越遠[J];教書育人;2009年08期
8 李掖平;;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縱橫談[J];山東文學;2011年10期
9 賀紹俊;;十進五的游戲——關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隨想[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楊經(jīng)建;;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困境的展示與平庸的抉擇[J];文藝評論;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大春;90年代中國文學與出版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
本文編號:2552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52650.html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230;I206.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達;;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學獎[J];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09年01期
2 何啟治;;《當代》選發(fā)《塵埃落定》始末[J];出版史料;2009年03期
3 吳俊;;中國當代文學評獎的制度性之辨——關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之類“國家文學”評獎[J];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06期
4 林為進;歷史的限制與現(xiàn)實的選擇──重評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J];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02期
5 任美衡;;評茅盾文學獎的“經(jīng)典觀”[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8年06期
6 譚五昌;;簡談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選背后的文化選擇[J];名作欣賞;2009年03期
7 韓浩月;;茅盾文學獎為何離讀者越來越遠[J];教書育人;2009年08期
8 李掖平;;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縱橫談[J];山東文學;2011年10期
9 賀紹俊;;十進五的游戲——關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隨想[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楊經(jīng)建;;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困境的展示與平庸的抉擇[J];文藝評論;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大春;90年代中國文學與出版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52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526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