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社會的變遷與文藝副刊的轉(zhuǎn)型——1987年前夕臺灣報紙文藝副刊的媒介生態(tài)學(xué)分析
[Abstract]:Literary and artistic supplements played a role of reflecting social chang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ocial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in different ag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fluenced by the latter, they adjusted or changed their own forms. Based on the views and theories of media ecolo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iterary supplement on the eve of 1987. On the eve of 1987, the political loosening in Taiwan brought about the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supplement. Economically,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newspaper distribution competition and capital conversion, the literary supplement gradually takes the drive of social trends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in culture, it breaks through the existing paradigm and moves towards the new realm of cultural supplement; technically, it optimizes the visual effect of the layout. At this time, the literary supplement played a powerful role in shaping the social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media, and highlighted the history of the supplement communication affecting social changes.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
【基金】:廣西大學(xué)“211四期”區(qū)域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交流研究學(xué)科群研究項目“社會的變遷·資本的轉(zhuǎn)換·文化的傳承:臺灣報紙副刊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211QYWH13Z01),是1987年前夕臺灣報紙文藝副刊系列研究之一
【分類號】:G2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曉姝;突出地方性 追求高品位──關(guān)于地市縣報文藝副刊的一些思考[J];黑河學(xué)刊;2000年01期
2 肖柳文;文藝副刊在增強報紙可讀性方面的作用[J];華北礦業(yè)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0年S1期
3 何述強;辦好高校報紙文藝副刊,為繁榮文藝作貢獻[J];河池師專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3期
4 陳雪春;文藝副刊“變臉”三議[J];新聞通訊;2001年06期
5 潘凱雄;尋找那淡去的傳統(tǒng)——讀馮并新著《中國文藝副刊史》[J];新聞戰(zhàn)線;2002年08期
6 許維萍;;注重“四性”——如何發(fā)揮報紙文藝副刊的優(yōu)勢[J];記者搖籃;2002年02期
7 陳敘;文藝副刊式微現(xiàn)象的審視[J];新聞界;2002年05期
8 霍春光;新形勢下文藝副刊的審美趨勢[J];新聞采編;2003年03期
9 王臻青;;論黨報文藝副刊的再定位[J];記者搖籃;2003年01期
10 楊妤;趙雪松;;報紙文藝副刊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J];記者搖籃;2003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鹿耀世;要重視文藝副刊[N];光明日報;2004年
2 楚楚;淺談如何增強黨報文藝副刊專版競爭力[N];中華新聞報;2007年
3 于芳;談如何辦好黨報文藝副刊[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4 記者 高浣心;本報文藝副刊獲表彰[N];天津日報;2009年
5 鄭鍵;就檢察說社會 以副刊寫法制[N];檢察日報;2000年
6 王燦發(fā) 丁漢青;報紙大眾化及副刊發(fā)展的若干問題[N];中華新聞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韓為卿;《中原風(fēng)》:好風(fēng)拂面欲醉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陳敘;20世紀90年代中國報紙副刊發(fā)展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秋月;守一注文學(xué)的椰風(fēng)[D];海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徐文靜;接受美學(xué)視野下的報紙文藝副刊[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3 寧靜;網(wǎng)絡(luò)時代京滬穗三地晚報文藝副刊現(xiàn)狀與出路探析[D];暨南大學(xué);2010年
4 龔齊飛;文藝副刊的堅守與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2年
5 孫慧;延安《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1-1946)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3年
6 陳哲;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日報》(漢文版)文藝副刊研究(1979-2007)[D];新疆大學(xué);2008年
7 王少輝;地方性書寫中的文化記憶—文藝副刊《天府周末》研究[D];湖北民族學(xué)院;2014年
8 李丹;新媒體時代下文藝副刊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4年
9 馬明明;堅守傳媒的文化高地[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10 鞏勇;論黨報副刊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D];廣西大學(xué);2004年
,本文編號:2161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216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