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研究
【摘要】:碳排放權交易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具,已經越來越受到認可。陜西省公共建筑作為非重點排放行業(yè),在運營使用階段通過消耗能源產生了大量碳排放,如何有效并以最低成本控制其排放發(fā)展成為日漸矚目且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對現(xiàn)有建筑碳排放權交易以及公共建筑碳排放有關文獻進行梳理總結的基礎上,首先分析了陜西省公共建筑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特殊性,對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以及減排潛力進行了統(tǒng)計研究,并對陜西省開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別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證和分析。其次,本文分析了陜西省排污權交易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從中提煉出其中對開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有益的關鍵點;在此基礎上,從參與主體及其職能、配額管理、交易監(jiān)管、交易實現(xiàn)等四方面對陜西省建立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實施路徑進行了研究。再次,分別從公共建筑自身能收獲一定經濟收益和其對GDP的促進作用兩方面對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與驗證。最后,總結全文研究結果,并提出了促進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良好有序發(fā)展的對策建議。本文以減少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為出發(fā)點,將碳排放權交易引入陜西省公共建筑節(jié)能減排中來,設計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并分析其實施自身和社會帶來的效果,為陜西省公共建筑開展節(jié)能減排提供新思路,補充有關公共建筑節(jié)能減排相關理論,同時為建筑業(yè)乃至其他行業(yè)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提供了一定參考。
【關鍵詞】:陜西省 公共建筑 碳排放權交易 碳排放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196;F832.5;F426.9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研究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法12-13
- 1.2.1 主要研究內容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1.3 研究基本思路及框架13-18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論文框架14-18
- 2 文獻綜述18-26
- 2.1 建筑碳排放權交易18-22
- 2.1.1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及發(fā)展18
- 2.1.2 建筑碳排放權交易有關研究18-20
- 2.1.3 碳排放權初始分配有關研究20-21
- 2.1.4 碳排放權價格有關研究21-22
- 2.2 公共建筑碳排放有關研究22-24
- 2.2.1 公共建筑能耗影響因素有關研究23
- 2.2.2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核算有關研究23-24
- 2.3 已有研究述評24-26
- 3 陜西開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6-40
- 3.1 陜西省公共建筑特點分析26-30
- 3.1.1 陜西省公共建筑領域開展碳交易的特殊性26-28
- 3.1.2 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現(xiàn)狀28-29
- 3.1.3 陜西省公共建筑減排潛力29-30
- 3.2 實施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可行性30-36
- 3.2.1 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寶貴經驗可供借鑒30-35
- 3.2.2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初具模型35
- 3.2.3 充分的現(xiàn)實準備條件35-36
- 3.3 開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必要性36-37
- 3.3.1 公共建筑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已不容忽視36
- 3.3.2 國際節(jié)能減排的號召36-37
- 3.3.3 實現(xiàn)陜西省節(jié)能減排目標的有效路徑37
- 3.3.4 填補陜西省碳交易零的空白37
- 3.4 本章小結37-40
- 4 構建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40-58
- 4.1 陜西省排污權交易發(fā)展現(xiàn)狀40-43
- 4.1.1 陜西省排污權交易實踐40-41
- 4.1.2 存在的問題41-42
- 4.1.3 對開展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的啟示42-43
- 4.2 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設計43-56
- 4.2.1 各參與方及其職能44-46
- 4.2.2 碳排放權配額的管理46-49
- 4.2.3 交易監(jiān)管49-50
- 4.2.4 碳排放權交易實現(xiàn)50-56
- 4.3 本章小結56-58
- 5 陜西省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效果分析58-68
- 5.1 公共建筑自身效益分析58-60
- 5.1.1 碳排放權交易下減排成本分析58-59
- 5.1.2 經濟收益對比分析59-60
- 5.2 公共建筑碳排放權交易對經濟的影響60-66
- 5.2.1 系統(tǒng)動力學方法介紹61-62
- 5.2.2 模型構建62-64
- 5.2.3 仿真結果分析64-66
- 5.3 本章小結66-68
- 6 結論與展望68-72
- 6.1 研究結論68-69
-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69-72
- 參考文獻72-77
- 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發(fā)表論文77-78
- 致謝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薇;;天津:中國首家國際化排放權交易所成立[J];產權導刊;2008年11期
2 丁宇;;雄心勃勃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J];產權導刊;2009年04期
3 ;中國首個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J];紙和造紙;2010年04期
4 羅薇;;成績斐然的天津排放權交易所[J];產權導刊;2010年04期
5 和晉予;肖博強;;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啟動與市場主體界定[J];改革;2010年01期
6 楊潤高;趙細康;;論我國環(huán)境排放權交易市場設計[J];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7 鄒鵬;;金融法視野下的排放權性質之初探[J];濟寧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張志磊;;淺議構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9 陳林;;航空運輸業(yè)排放權交易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初期以免費為主[J];造紙信息;2012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關于我國實行碳排放權交易的建議[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劉伯酉;;歐盟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發(fā)展、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A];2012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劉沫茹;王化雨;;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理論分析與制度完善[A];生態(tài)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冷羅生;;構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法律思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楊芬;;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處理探析[A];中國會計學會環(huán)境會計專業(yè)委員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趙細康;曾云敏;王麗娟;石寶雅;吳大磊;龍輝;;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設計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孫可娜;凌得曦;;低碳經濟格局下我國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構建——兼論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的戰(zhàn)略謀劃[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C];2013年
8 蔣亞娟;徐以祥;;論碳排放權交易法律機制:以氣候變化為背景[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淺析清潔發(fā)展機制的理論基礎[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10 張彩平;肖序;;碳排放權交易的會計核算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沈軍;日本企業(yè)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權生意[N];經濟參考報;2006年
2 記者 龐曉敏 陳t,
本文編號:5562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qiyeguanlilunwen/55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