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07:31
王季同(1875-1948)一生先后活躍在科學界、佛教界,在自然科學研究、佛學研究上均取得一定成就,為中國近現代的科學、佛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因而在中國近現代科學界、佛教界均有一定地位。王季同是中國較早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現代數學論文的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籍科學理論弘揚佛法的佛教信仰者。他撰寫了一批有關科學與佛學的著作,其中《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產生了很大影響。王季同利用科學方法、科學理論來證明佛法、弘揚佛教的研究方法對后代的佛學研究、科學反思產生了深遠影響。論文共有六個部分。緒論部分主要介紹選題原因及意義、學術界研究現狀、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之處。指出,當前中國仍不斷呼喚提高科學意識,“科學與佛教”話題也頗受關注,筆者希望從自然科學家王季同如何調適科學與佛學的做法得到一些解決上述問題的啟發(fā)。第一章主要介紹20世紀初的中國對科學認識的不斷深化及佛教界應對科學的挑戰(zhàn)積極尋找出路,由此促成了王季同獨特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第二章主要評述王季同的生平事跡、科學成就、佛學成就及對科學與佛學的看法。王季同本著對科學的局限性的深刻認識及弘揚佛法的目的,把科學與佛學進行比較,提出佛學是不折不扣的科學的論斷。第三章...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原因及意義
二 研究學術史回顧
三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20世紀初中國的科學觀念
第二節(jié) 20世紀初佛學如何應對科學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王季同的科學研究與佛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王季同的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 王季同的科學研究
第三節(jié) 王季同的佛學研究
第四節(jié) 王季同如何看待科學與佛教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產生的效應
第一節(jié) 胡適對王季同的批評
第二節(jié) 蔡元培對王季同的贊賞
第三節(jié) 尤智表對王季同的效仿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學術影響
第二節(jié) 從王季同的研究路徑看科學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代中國人的“科學”概念及其由來[J]. 吳國盛. 人民論壇. 2012(02)
[2]佛教與科學比附研究之批判[J]. 羅軍. 前沿. 2011(17)
[3]清末民初江南士紳家族的“中西觀”——以蘇州東山莫厘王氏為中心[J]. 張建華,徐茂明.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4]從“格致”到“科學”——近代國人科學觀的演進[J]. 鄭軍.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5]華爾和胡德關于螺旋彈簧新公式的研究及王季同的回應[J]. 郭金海.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5(04)
[6]戊戌維新派與近代科學方法[J]. 邱若宏.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5(05)
[7]尢智表的佛學科學分析[J]. 麻天祥.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8]佛教與科學的當代對話——以佛教空性論與量子理論為線索[J]. 王萌.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4(02)
[9]佛教與科學關系中的融攝現象[J]. 王萌. 云南社會科學. 2004(02)
[10]王季同的電網絡分析新方法及其學術影響[J]. 郭金海. 中國科技史料. 2003(04)
碩士論文
[1]中譯本《西洋科學史》初探[D]. 王佶慧.東華大學 2012
[2]從江南科舉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門[D]. 張建華.蘇州大學 2009
[3]五四白話文運動主將的近代白話報刊實踐(1903—1909)[D]. 胡曉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27626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原因及意義
二 研究學術史回顧
三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20世紀初中國的科學觀念
第二節(jié) 20世紀初佛學如何應對科學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王季同的科學研究與佛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王季同的生平簡介
第二節(jié) 王季同的科學研究
第三節(jié) 王季同的佛學研究
第四節(jié) 王季同如何看待科學與佛教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產生的效應
第一節(jié) 胡適對王季同的批評
第二節(jié) 蔡元培對王季同的贊賞
第三節(jié) 尤智表對王季同的效仿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王季同的科學與佛學思想的學術影響
第二節(jié) 從王季同的研究路徑看科學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代中國人的“科學”概念及其由來[J]. 吳國盛. 人民論壇. 2012(02)
[2]佛教與科學比附研究之批判[J]. 羅軍. 前沿. 2011(17)
[3]清末民初江南士紳家族的“中西觀”——以蘇州東山莫厘王氏為中心[J]. 張建華,徐茂明.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3)
[4]從“格致”到“科學”——近代國人科學觀的演進[J]. 鄭軍. 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5]華爾和胡德關于螺旋彈簧新公式的研究及王季同的回應[J]. 郭金海.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5(04)
[6]戊戌維新派與近代科學方法[J]. 邱若宏.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5(05)
[7]尢智表的佛學科學分析[J]. 麻天祥.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8]佛教與科學的當代對話——以佛教空性論與量子理論為線索[J]. 王萌.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4(02)
[9]佛教與科學關系中的融攝現象[J]. 王萌. 云南社會科學. 2004(02)
[10]王季同的電網絡分析新方法及其學術影響[J]. 郭金海. 中國科技史料. 2003(04)
碩士論文
[1]中譯本《西洋科學史》初探[D]. 王佶慧.東華大學 2012
[2]從江南科舉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門[D]. 張建華.蘇州大學 2009
[3]五四白話文運動主將的近代白話報刊實踐(1903—1909)[D]. 胡曉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27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362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