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假說法的角度看偽科學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15:48
【摘要】:偽科學本身不是科學卻偽裝成科學,打著科學的旗號行騙。本文主要從假說法的角度來審視偽科學,用假說法的標準來衡量偽科學,用假說法來揭露偽科學的問題。文章首先對假說法的一般特征進行概括,從假說的提出、假說的檢驗以及對通過檢驗的假說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概括出假說的一般特征從而證明假說作為科學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偽科學的一般特征的研究,先對偽科學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對偽科學案例分析,歸納出偽科學的一般特征。偽科學家主要是通過案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對偽科學案例的分析,便于對偽科學家研究思路的把握,有助于對偽科學的一般特征進行總結。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用假說法的原則來對照偽科學的一般特征,分析偽科學對假說法的背離,用假說法的標尺來量偽科學,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結合前面兩章內(nèi)容,從假說法的角度來揭露偽科學的虛假面貌。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通過三個階段來分析假說法的一般特征,從假說的提出,到假說的檢驗,再到對通過檢驗的假說進行評估。假說的提出方式是假說法可靠的基礎,假說的科學性也由此體現(xiàn)。在運用假說的過程中,對假說進行檢驗,假說的檢驗包括三種重要的方式,實踐檢驗、“判決性實驗”檢驗和邏輯檢驗,這三種檢驗方式相輔相成,相互補充,通過了檢驗的假說并不意味著就是科學假說,只是這樣的假說具備了成為科學假說的條件。通過檢驗的假說還要被評估,通過檢驗的假說還應該具有保守性、謙和性、簡單性、概括性、精確性、可證偽性這些優(yōu)點。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形成了假說法這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體系,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假說法的科學性。而偽科學研究方法卻不同,偽科學觀點的形成主要是通過對一些具體案例的分析,憑著主觀感覺歸納出一般特征,據(jù)此形成偽科學理論,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科學的成分。關于偽科學的定義在學界一直沒有定論,至今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根據(jù)學術界對偽科學的內(nèi)涵探究,筆者在這一章中給出了自己對偽科學的理解,并通過對偽科學典型案例研究過程的分析,歸納出偽科學的一般特征。區(qū)分偽科學與科學、非科學、反科學概念有利于更加精確地把握偽科學的特征,有利于更加準確地理解偽科學的內(nèi)涵,通過概念的比較,筆者認為偽科學可以這樣定義,那些違背基本的科學事實和客觀規(guī)律,本身不是科學,卻冒充科學理論以騙人的知識體系,我們可以稱之為偽科學。通過對“飛碟說”、“地平說”、“李森科主義”和“占星術”這幾個案例的分析歸納出偽科學的一般特征,綜合這幾個典型案例,歸納出偽科學具有神秘性、冗雜性、不可重復檢驗性、無法駁斥性、功利性和使用思維相似性這些特征。通過對偽科學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偽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偽科學觀點的提出過程和假說的形成過程存在本質(zhì)差別。從偽科學的特征可以看出,偽科學對假說法的背離。從假說的檢驗過程來看,偽科學違背了假說的實踐可檢驗性原則和合邏輯性原則。偽科學背離了優(yōu)質(zhì)假說的保守性、謙和性、簡單性、概括性、精確性和可證偽性特征,對每一點的背離都能通過偽科學的特征表現(xiàn)出來。通過本文的寫作,筆者主要弄清一個問題,偽科學家聲稱自己的學說具有科學性,認為自己的學說應該與科學具有同樣的權威,甚至應該比科學更科學,但是他們的理論卻不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得到的,也不能通過科學方法的檢驗。用非科學的方法無法得到科學的理論,科學的理論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研究得出。本文通過對偽科學典型案例的分析,歸納出偽科學的一般特征,進一步分析這些特征對科學方法論中的假說法的背離,從而推翻了偽科學家們自稱自己的理論是科學的說法。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N02
本文編號:2722639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N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曉軍;;基于奎因信念網(wǎng)的思想分析進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2 陳首珠;孟春陽;;正名偽科學——從科學的劃界標準談起[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11年09期
3 夏國軍;苗毅;;規(guī)范的還是描述的——論自然化認識論的承諾[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謝中起;朱樹蒂;張云;;拉卡托斯對“判決性實驗”理論的“判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16期
5 鄒樺;李章呂;;論科學假說的證實與證偽[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張之滄;;如何看“偽科學”[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江天驥;段秀芳;;可證偽性、可批評性和科學方法[J];世界哲學;2007年02期
8 朱彤;20世紀對西方占星術的科學檢驗[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08期
9 蘇富忠;科學精神的認識維時代精神觀[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榮聰賢;假說與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關系探析[J];黑河學刊;2004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思櫻;科學認識中的“判決性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22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272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