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方東美《科學哲學與人生》之科學觀

發(fā)布時間:2020-04-05 20:05
【摘要】:方東美作為現(xiàn)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科學觀是對科玄論戰(zhàn)中玄學派對于科學認識的總結(jié)和深入,集中體現(xiàn)在其早期經(jīng)典著作《科學哲學與人生》中。研究此書中所包含的科學觀,可以為當下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哲學提供有益的思想養(yǎng)料,同時也能推進新儒家精神對于科學容納性的研究。此書方東美原分為六章,而且是和哲學結(jié)合在一起論述的,這里抽出其科學觀,并按照其內(nèi)容的邏輯結(jié)構(gòu)重新劃分為四章進行闡述,分別安排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各章節(jié)。第一章主要厘清《科學哲學與人生》一書的相關問題,包括成書的時代背景及著作的邏輯結(jié)構(gòu)等。第二章論述了科學的涵義、起源與特質(zhì),方東美對科學一詞的使用在此書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法,但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學這一意義上,并認為科學淵源于境的認識,經(jīng)由神話、常識流衍而來,具有具體性和抽象性、進步性和沖突性、根據(jù)性和臆測性、實利性和危害性等四種特質(zhì)。第三章論述古希臘的自然科學觀,古希臘人極具科學的理性精神,發(fā)展出他們樸素親驗的物格化宇宙觀,物格化宇宙觀既對希臘人的文化活動造成影響,其全部文化之創(chuàng)造都滲透著物格化的痕跡,又使得希臘人用一種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和和諧的秩序來看待整個世界,但忽略了人生情趣,造成后來希臘思想史上人本主義的反動。第四章論述歐洲近代之科學宇宙觀,方東美將近現(xiàn)代歐洲的自然科學劃分為近代物質(zhì)科學和現(xiàn)代生物科學。近代物質(zhì)科學取得了天文學、地理學、數(shù)學、化學、物理學等方面的巨大進步,形成的科學唯物思想是對希臘宇宙觀的一種解放,但方東美在肯定唯物論的進步性和數(shù)學的重要性之后,對物質(zhì)和精神的二元哲學區(qū)分則表示反對。隨后生物科學興起,以動性宇宙觀作為自己的科學觀,糾正了物質(zhì)科學上的機械式的方法。方東美還將生物科學演化論推廣至整個宇宙,形成宇宙演化論。第五章論述歐洲現(xiàn)代心理科學觀,心理科學由機械心理學發(fā)展至動性心理學。機械心理學源于科學“齊物論”,其機械性由物質(zhì)科學中帶來。機械心理學發(fā)揮平等義而成為革命理論的基礎,并以其執(zhí)著于個人主義為社會革命立下基礎。而動性心理學批判了心理學上的機械主義,發(fā)揮了動性主義,從整體上把握人生,真實地反映了人生。這是方東美闡述西方科學演進史的概貌,完成了從物到人的思想路向。方東美從融貫說的意義上看待西方科學,提倡科學的實用性,但極力反對科學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福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N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俠;后現(xiàn)代主義科學觀:一段我們必須經(jīng)歷的歷史[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年05期

2 張今杰;;論“學者傳統(tǒng)”科學觀的意義及其局限性[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3 馬來平;;從歷史的角度反思當代科學觀[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孫敏;;西方科學觀演變探析[J];科學學研究;2011年06期

5 郝寧湘;科學計算與科學觀變革[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年06期

6 劉國華,張幸;竺可楨科學觀初探[J];科學學研究;2000年01期

7 邱慧;實踐的科學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02期

8 劉宏業(yè),趙國杰;關于系統(tǒng)論科學觀的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9 余華東;走上神壇、走下神壇的科學[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年03期

10 ;“后現(xiàn)代科學觀與科學大戰(zhàn)”學術研討會通知[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俠;;后現(xiàn)代主義科學觀:一段我們必須經(jīng)歷的歷史[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覃晴;陳建新;;淺談女性意識對傳統(tǒng)科學觀念的影響和作用[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4 許志峰;馬雪梅;;試析當代美國人的科學觀與科學素質(zhì)觀[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5 任振球;;新科學觀[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代表論文集[C];2005年

6 周h"喬;;我國傳統(tǒng)科學觀的現(xiàn)代詮釋:寓理于算[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2006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學術論文匯編[C];2006年

7 盧風;;兩種科學觀:本質(zhì)主義的與非本質(zhì)主義的[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劉樹君;;凡勃倫進化的科學觀探悉[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馮國瑞;;錢學森的科學觀[A];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許志峰;;當代大科學觀雷達模型淺析[A];第五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研究會理事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什么是正確的科學觀?[N];西藏日報;2001年

2 耿云志;梁啟超的科學觀[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孟建偉;創(chuàng)新文化與科學觀的沖突統(tǒng)一[N];科學導報;2009年

4 柯文慧;多元科學觀的浮現(xiàn)及其他[N];中華讀書報;2007年

5 記者 劉莉;追求科學精神需警惕功利科學觀[N];科技日報;2012年

6 關志達;探究科技人文 促進科學發(fā)展[N];齊齊哈爾日報;2008年

7 任福君 謝小軍;警惕實用主義的科學觀[N];學習時報;2012年

8 鄭師渠;梁啟超的科學觀[N];光明日報;2002年

9 盧風 清華大學哲學系;科學的純粹性與內(nèi)在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張毅;中醫(yī) 你拿什么證明你?[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朱丹瓊;科學個案研究與中國科學觀的發(fā)展[D];西北大學;2005年

2 修圓慧;中國近代科學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周麗昀;科學實在論與社會建構(gòu)論比較研究——兼議從表象科學觀到實踐科學觀[D];復旦大學;2004年

4 劉偉;超越相對主義科學觀的探索和趨勢[D];吉林大學;2009年

5 徐志宏;馬克思科學觀初探[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亮;方東美《科學哲學與人生》之科學觀[D];福州大學;2016年

2 張景;中國歷代科學觀演變過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馬雪梅;西方歷代科學觀演變過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昊;清初科學觀和科學形態(tài)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5 王晶;科技強國背景下中國古代科學觀及其價值[D];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

6 李競平;中國共產(chǎn)黨科學觀的演進歷程及現(xiàn)實啟示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7年

7 張紀仁;近代科學觀實踐論轉(zhuǎn)向及其批判[D];黑龍江大學;2008年

8 于海;中國現(xiàn)代科學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譚琳;論現(xiàn)代西方科學觀的后現(xiàn)代轉(zhuǎn)向及其理性實質(zhì)[D];河南大學;2012年

10 王勁松;科學觀演變中的歷史性問題[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154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zkxlw/26154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f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