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北極浮冰理化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6 00:52
自2000年以來,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在加劇退縮,特別是在2007年夏季,海冰覆蓋率達到歷史最低值。以“海冰快速變化”為主的北極變化對北極及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引起各國高度關注,其中,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研究已經(jīng)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海冰生物群落組成、分布特性及其年際特征變化也是其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本文主要利用熒光顯微分析技術對2008和2010年度夏季(7-9月)采集于北極加拿大海盆及北冰洋中心區(qū)的浮冰和冰下水柱生物群落的細菌和原生生物群落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形態(tài)學分析軟件對各生物類群豐度和生物量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結果顯示北極海冰及冰下生物群落組成主要包括:異養(yǎng)細菌、單胞藻類(主要為硅藻和自養(yǎng)鞭毛藻)、原生動物(主要為異養(yǎng)鞭毛蟲和纖毛蟲)。2008年夏季,加拿大海盆浮冰生物群落存在三大顯著特征:(1)低生物量,冰芯柱總生物量在12.3-56.7mg C m-2之間波動,平均生物量僅為34.5mg C m-2;(2)異養(yǎng)生物,特別是細菌在浮冰生物群落中占據(jù)優(yōu)勢,異養(yǎng)生物在群落生物量中的百分比高達89%,細菌生物量占總生物量的比例達54.3%;(3)冰藻生物量較低,平均僅為0.25...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008年夏季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海冰站位分布
圖 2-2 浮冰溫度的垂直分布Fig 2-2 Vertical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within pack ice特性而言,冰芯鹽度較低,在 0-4.4 之間波動,其中低值出現(xiàn)在上表層 4
圖 2-3 浮冰鹽度的垂直剖面圖Fig.2-3 Vertical profiles of salinity within pack ice 葉綠素a分布特性葉綠素 a 濃度在 0.003-2.39 mg /m3之間,最高值出現(xiàn)在 SI7 站位的冰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mmer pack ice biotic community of Canada Basin[J]. HE Jianfeng1, CAI Minghong1, JIANG Xiaodong1, CHEN Bo1, YU Yong1 1.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Polar Science,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200136,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5(06)
本文編號:3345247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008年夏季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海冰站位分布
圖 2-2 浮冰溫度的垂直分布Fig 2-2 Vertical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within pack ice特性而言,冰芯鹽度較低,在 0-4.4 之間波動,其中低值出現(xiàn)在上表層 4
圖 2-3 浮冰鹽度的垂直剖面圖Fig.2-3 Vertical profiles of salinity within pack ice 葉綠素a分布特性葉綠素 a 濃度在 0.003-2.39 mg /m3之間,最高值出現(xiàn)在 SI7 站位的冰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mmer pack ice biotic community of Canada Basin[J]. HE Jianfeng1, CAI Minghong1, JIANG Xiaodong1, CHEN Bo1, YU Yong1 1.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Polar Science,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200136,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5(06)
本文編號:3345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34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