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齒蓑蘚遺傳多樣性和植物地理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16:01
缺齒蓑蘚(Macromitrium gymnostomum Sull.&Lesq.)是亞熱帶、暖溫帶廣布的蘚類植物。由于該種分布較廣泛,存在較大的形態(tài)變異。為掌握該種遺傳多樣性和形態(tài)變異特點、不同地理來源種群的形態(tài)分化情況,以及這種變異是否具有遺傳背景,是否受地理來源的影響,本文從浙江、廣西、福建、貴州、臺灣境內采集了缺齒蓑蘚共25個地理來源的140份樣本,測定了32個葉片性狀數(shù)據(jù),并獲取了這些樣本的ITS2序列,開展了缺齒蓑蘚遺傳多樣性、分子親緣地理學、形態(tài)變異式樣及地理來源間分化的研究;同時為了解該種潛在地理分布范圍,以及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該種分布區(qū)可能的變遷,開展了該種地理分布預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共測定了缺齒蓑蘚25個地理居群140份樣本的32個形態(tài)性狀。按變異系數(shù)大小,發(fā)現(xiàn)枝葉基部寬度、下部細胞寬度、中上部細胞長度、枝葉基部長度和枝葉下部長度是五個變異最強烈的形態(tài)學性狀;而中肋長度、枝葉褶皺數(shù)目、枝葉基部細胞的寬度、枝葉角度和背卷數(shù)目等是相對穩(wěn)定的性狀;在檢測的140份樣本中,共有93份具有芽胞,占全部樣本的66.43%。芽胞在不同地理來源種群上存在明顯分化...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缺齒蓑蘚植物簡介
1.2 親緣地理學及其研究的主要內容
1.3 遺傳多樣性概述
1.3.1 遺傳多樣性的概念
1.3.2 遺傳結構
1.4 基于Maxent模型的植物潛在分布預測
1.5 苔蘚親緣地理學研究現(xiàn)狀
1.5.1 發(fā)現(xiàn)了一些隱形種(crypticspecies)
1.6 相關的分子標記技術
1.6.1 DNA片段測序(DNAsequencing)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2章 基于缺齒蓑蘚25個群體形態(tài)變異與分化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方法概述
2.1.2 技術路線
2.1.3 實驗材料
2.1.4 形態(tài)性狀選擇和測量
2.1.5 數(shù)據(jù)分析
2.2 實驗結果
2.2.1 形態(tài)性狀的變異分析
2.2.2 形態(tài)性狀的聚類分析
2.2.3 基于32個形態(tài)性狀的140份標本主成分分析
第3章 基于核基因單倍型的親緣地理分析
3.1 實驗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引物篩選
3.1.3 DNA提取、PCR擴增及測序
3.1.4 目的DNA的擴增
3.1.5 PCR產(chǎn)物鑒定
3.1.6 數(shù)據(jù)分析
3.2 實驗結果
3.2.1 核基因序列信息與單倍型分布特點
3.2.2 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3.2.3 單倍型的分布及單倍型網(wǎng)格
3.2.4 中性檢驗和失配分布分析
3.2.5 基于ITS2的缺齒蓑蘚遺傳分化特點
3.2.6 缺齒蓑蘚形態(tài)、遺傳變異之間的關系及其地理因素
第4章 基于MaxEnt模型預測缺齒蓑蘚在中國潛在分布區(qū)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數(shù)據(jù)來源
4.1.2 軟件來源
4.1.3 預測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3 討論
第5章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A 缺齒蓑蘚140份樣本的32個形態(tài)性狀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氣候變化情境下中國木靈蘚屬和蓑蘚屬植物的潛在分布格局[J]. 沈陽,于晶,郭水良. 生態(tài)學報. 2015(19)
[2]杭州市狹葉小羽蘚遺傳多樣性研究[J]. 陸文怡,張軍,潘江杰,張曉勤,吳玉環(huán),薛大偉.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3]神農(nóng)架大九湖濕地泥炭蘚遺傳多樣性RAPD研究[J]. 杜明,盛桂蓮.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5)
[4]氣候變暖對中國栓皮櫟地理分布格局影響的預測[J]. 李垚,張興旺,方炎明.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12)
[5]氣候變化下桃兒七潛在地理分布的預測[J]. 郭彥龍,衛(wèi)海燕,路春燕,張海龍,顧蔚.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3)
[6]中國蓑蘚屬與木靈蘚屬分布式樣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 麻亞鴻,李丹丹,于晶,郭水良. 生物多樣性. 2013(02)
[7]基于4個葉綠體基因識別蓑蘚屬(Macromitrium)植物的可行性研究[J]. 李丹丹,郭水良,于晶,李莎,曹同. 植物科學學報. 2013(01)
[8]基于GIS和MaxEnt比較中國砂蘚屬與紫萼蘚屬植物地理分布[J]. 于晶,唐艷雪,郭水良. 植物科學學報. 2012(05)
[9]基于RAPD數(shù)據(jù)探討中華蓑蘚(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 Thér.)形態(tài)變異的遺傳基礎[J]. 郭水良,鄭園園,婁玉霞,沈蕾. 植物科學學報. 2011(03)
[10]生物入侵風險分析的研究進展[J]. 孫文濤,劉雅婷.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0(07)
碩士論文
[1]三種蓑蘚屬植物的形態(tài)變異與遺傳結構研究[D]. 劉小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6
[2]基于生態(tài)位模型的傳統(tǒng)中藥秦艽潛在地理分布研究[D]. 張海龍.陜西師范大學 2014
[3]基于GARP和MAXENT的空心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風險預測[D]. 劉欣.山東師范大學 2012
[4]中國蓑蘚屬植物Macromitrium分類學和地理分布研究[D]. 李莎.上海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47399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9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缺齒蓑蘚植物簡介
1.2 親緣地理學及其研究的主要內容
1.3 遺傳多樣性概述
1.3.1 遺傳多樣性的概念
1.3.2 遺傳結構
1.4 基于Maxent模型的植物潛在分布預測
1.5 苔蘚親緣地理學研究現(xiàn)狀
1.5.1 發(fā)現(xiàn)了一些隱形種(crypticspecies)
1.6 相關的分子標記技術
1.6.1 DNA片段測序(DNAsequencing)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2章 基于缺齒蓑蘚25個群體形態(tài)變異與分化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方法概述
2.1.2 技術路線
2.1.3 實驗材料
2.1.4 形態(tài)性狀選擇和測量
2.1.5 數(shù)據(jù)分析
2.2 實驗結果
2.2.1 形態(tài)性狀的變異分析
2.2.2 形態(tài)性狀的聚類分析
2.2.3 基于32個形態(tài)性狀的140份標本主成分分析
第3章 基于核基因單倍型的親緣地理分析
3.1 實驗方法
3.1.1 實驗材料
3.1.2 引物篩選
3.1.3 DNA提取、PCR擴增及測序
3.1.4 目的DNA的擴增
3.1.5 PCR產(chǎn)物鑒定
3.1.6 數(shù)據(jù)分析
3.2 實驗結果
3.2.1 核基因序列信息與單倍型分布特點
3.2.2 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3.2.3 單倍型的分布及單倍型網(wǎng)格
3.2.4 中性檢驗和失配分布分析
3.2.5 基于ITS2的缺齒蓑蘚遺傳分化特點
3.2.6 缺齒蓑蘚形態(tài)、遺傳變異之間的關系及其地理因素
第4章 基于MaxEnt模型預測缺齒蓑蘚在中國潛在分布區(qū)
4.1 材料與方法
4.1.1 數(shù)據(jù)來源
4.1.2 軟件來源
4.1.3 預測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3 討論
第5章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A 缺齒蓑蘚140份樣本的32個形態(tài)性狀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氣候變化情境下中國木靈蘚屬和蓑蘚屬植物的潛在分布格局[J]. 沈陽,于晶,郭水良. 生態(tài)學報. 2015(19)
[2]杭州市狹葉小羽蘚遺傳多樣性研究[J]. 陸文怡,張軍,潘江杰,張曉勤,吳玉環(huán),薛大偉.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3]神農(nóng)架大九湖濕地泥炭蘚遺傳多樣性RAPD研究[J]. 杜明,盛桂蓮.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5)
[4]氣候變暖對中國栓皮櫟地理分布格局影響的預測[J]. 李垚,張興旺,方炎明.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4(12)
[5]氣候變化下桃兒七潛在地理分布的預測[J]. 郭彥龍,衛(wèi)海燕,路春燕,張海龍,顧蔚.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3)
[6]中國蓑蘚屬與木靈蘚屬分布式樣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 麻亞鴻,李丹丹,于晶,郭水良. 生物多樣性. 2013(02)
[7]基于4個葉綠體基因識別蓑蘚屬(Macromitrium)植物的可行性研究[J]. 李丹丹,郭水良,于晶,李莎,曹同. 植物科學學報. 2013(01)
[8]基于GIS和MaxEnt比較中國砂蘚屬與紫萼蘚屬植物地理分布[J]. 于晶,唐艷雪,郭水良. 植物科學學報. 2012(05)
[9]基于RAPD數(shù)據(jù)探討中華蓑蘚(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 Thér.)形態(tài)變異的遺傳基礎[J]. 郭水良,鄭園園,婁玉霞,沈蕾. 植物科學學報. 2011(03)
[10]生物入侵風險分析的研究進展[J]. 孫文濤,劉雅婷.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0(07)
碩士論文
[1]三種蓑蘚屬植物的形態(tài)變異與遺傳結構研究[D]. 劉小慧.上海師范大學 2016
[2]基于生態(tài)位模型的傳統(tǒng)中藥秦艽潛在地理分布研究[D]. 張海龍.陜西師范大學 2014
[3]基于GARP和MAXENT的空心蓮子草在中國的入侵風險預測[D]. 劉欣.山東師范大學 2012
[4]中國蓑蘚屬植物Macromitrium分類學和地理分布研究[D]. 李莎.上海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473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324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