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沙丘—草甸相間地區(qū)表土飽和導水率的土壤傳遞函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01:37
【摘要】:本研究以科爾沁沙地典型坨-甸相間地區(qū)為研究區(qū),野外布設239個采樣點,測定了其含水率、干容重、有機質、飽和導水率等理化特性。整理分析各理化特性數據,得出以下結論: 1.對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丘區(qū)楊樹林、沙丘區(qū)耕地、低覆蓋度草甸、高覆蓋度草甸、草甸區(qū)耕地、撂荒地九種地貌類型下的表層土壤進行了采樣,分析了不同地貌類型下表層土壤理化參數差異。 2.選取Campbell、Cosby、Wosten、Saxton四種土壤傳遞函數,對該地區(qū)表土飽和導水率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這幾種土壤傳遞函數預測值與實測值偏差較大,相關系數均小于0.3,精度難以滿足本地區(qū)應用。 3.采用主成分分析與非線性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預測本地區(qū)表土飽和導水率的土壤傳遞函數,土壤傳遞函數中僅使用了有機質和土壤粒度參數,并且土壤飽和導水率的預測值與實測值相關系數為0.661,該傳遞函數可應用于科爾沁沙地表層土壤飽和導水率的預測。 4.應用BP神經網絡技術用于預測表層土壤飽和導水率,選取土壤容重、有機質含量、飽和含水率、平均粒徑、粒徑標準偏差五種土壤特性參數作為輸入變量,并對所建立的PTFS函數進行驗證,數據顯示用于建立和檢驗模型的數據的預測值與實測值相關系數均大于0.7,相關性良好,說明BP神經網絡模型所選用的參數合理。 5.綜合分析評價兩函數模型的有效性,適用性和精度后發(fā)現,BP神經網絡技術所建立的土壤傳遞函數(PTFs)優(yōu)于傳統(tǒng)回歸方法,但兩種模型建立土壤傳遞函數(PTFs)的預測效果都比較理想,均可應用于科爾沁試驗區(qū)。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S812.2
【圖文】: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72研究區(qū)概況2. 1地理位置科爾泌沙地屬于典型旱地區(qū),位于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之間,是中國北方四大沙地之一(Wu等,2001) "■“,也是最典型的北方半干旱農牧交錯區(qū)區(qū)域。研究區(qū)位于科爾泌沙地南緣,隸屬于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泌左翼后旗阿古拉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 122° 33' 00" -122° 41' 00",北諱 43° 18' 48" -43° 21' 24“,面積約55 km2,地貌特點為流動、半流動、半固定與固定沙丘和草甸地相間分布,屬典型的半干旱荒漠化地區(qū)。地形趨勢為南北高翅,中間低平,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186?232m。沙丘、草甸、農田、湖泊和村莊分別占研究區(qū)總面積的54.5%、26.6%, 10.4%, 5.2%和 3.3%腳。
:?》桃 irr usnrtri: irr^-trj:圖2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與試驗點分布Fig.2 Loc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study area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S812.2
【圖文】: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72研究區(qū)概況2. 1地理位置科爾泌沙地屬于典型旱地區(qū),位于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之間,是中國北方四大沙地之一(Wu等,2001) "■“,也是最典型的北方半干旱農牧交錯區(qū)區(qū)域。研究區(qū)位于科爾泌沙地南緣,隸屬于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泌左翼后旗阿古拉鎮(zhèn),地理坐標為東經 122° 33' 00" -122° 41' 00",北諱 43° 18' 48" -43° 21' 24“,面積約55 km2,地貌特點為流動、半流動、半固定與固定沙丘和草甸地相間分布,屬典型的半干旱荒漠化地區(qū)。地形趨勢為南北高翅,中間低平,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186?232m。沙丘、草甸、農田、湖泊和村莊分別占研究區(qū)總面積的54.5%、26.6%, 10.4%, 5.2%和 3.3%腳。
:?》桃 irr usnrtri: irr^-trj:圖2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與試驗點分布Fig.2 Loc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study area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曉鵬;張佳寶;吉麗青;朱安寧;劉金濤;;土壤傳遞函數在計算土壤飽和導水率中的應用[J];灌溉排水學報;2009年02期
2 朱大奇;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現狀及其展望[J];江南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楊培嶺;羅遠培;石元春;;用粒徑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科學通報;1993年20期
4 駱建國;鄭文靖;;川西北草地沙漠化現狀與防治對策研究[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6年01期
5 賈宏偉;康紹忠;張富倉;佟玲;姚立民;;石羊河流域平原區(qū)土壤入滲特性空間變異的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6年04期
6 王慧芳;邵明安;;含碎石土壤水分入滲試驗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6年05期
7 汪恕誠;怎樣解決中國4大水問題[J];水利經濟;2005年02期
8 顏永強;段文標;王晶;;蓮花湖庫區(qū)水源涵養(yǎng)林土壤入滲性能的空間分布特征[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年03期
9 門明新;彭正萍;許v
本文編號:2720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zrdllw/272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