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生物學論文 >

海拔對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18:46
  共生微生物在宿主的營養(yǎng)攝入、生長發(fā)育、個體健康和疾病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共生微生物(如腸道、皮膚微生物等)與環(huán)境因素(如海拔、溫度)之間潛在的協(xié)同進化是微生物生態(tài)學的基本問題之一。研究指出,不同海拔下動物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微生物)在菌群組成以及結構上出現(xiàn)明顯差異。此外,海拔還可以降低宿主的組成多樣性。目前的研究主要側重獸類、哺乳類和鳥類,而關于兩棲類的研究偏少。鑒于這個有趣的科學問題(宿主及其共生微生物的協(xié)同進化),我們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細菌16S核糖體基因的MISEQ技術)對不同海拔地區(qū)的野生兩棲類的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進行了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基礎資料,豐富該研究內(nèi)容。(1)在低海拔地區(qū),我們于2018年5月份在樂山選取了7個采樣位點,海拔范圍為:360-446米,采集兩棲動物5種:中華蟾蜍(Bufo gargarizans)、飾紋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側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和澤陸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共獲得155份...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概述
    1.2 共生微生物研究技術—16S rRNA分析
    1.3 影響共生微生物的因素
        1.3.1 宿主的系統(tǒng)發(fā)生地位
        1.3.2 宿主的食物組成
        1.3.3 棲息環(huán)境
        1.3.4 海拔
        1.3.5 其他因素
    1.4 共生微生物與功能
        1.4.1 共生微生物與疾病免疫
        1.4.2 共生微生物與環(huán)境適應
    1.5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2章 低海拔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微生物樣本采集
        2.2.2 DNA提取
        2.2.3 16S rRNA基因測序和多樣性分析
    2.3 16S rRNA多樣性分析結果
        2.3.1 樣品覆蓋度
        2.3.2 同一地點不同物種下共生微生物組成與比較
        2.3.3 同一物種不同地點下共生微生物組成與結構比較
        2.3.4 不同物種下共生微生物α多樣性分析
        2.3.5 不同地點不同物種下共生微生物β多樣性分析
    2.4 討論
        2.4.1 宿主系統(tǒng)發(fā)生地位與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關聯(lián)分析
        2.4.2 棲息環(huán)境與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關聯(lián)分析
第3章 高海拔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與方法
        3.2.1 微生物樣本采集與前處理
        3.2.2 DNA提取
        3.2.3 16S rRNA基因測序和多樣性分析
        3.2.4 統(tǒng)計學分析
    3.3 16S rRNA多樣性分析結果
        3.3.1 樣品覆蓋度
        3.3.2 高海拔兩棲物種共生微生物組成與比較
        3.3.3 高海拔兩棲物種共生微生物α多樣性分析
        3.3.4 高海拔兩棲物種共生微生物β多樣性分析
    3.4 討論
        3.4.1 高海拔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組成與環(huán)境適應
        3.4.2 宿主系統(tǒng)發(fā)生地位對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第4章 海拔對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體表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4.1 引言
    4.2 材料與方法
        4.2.1 微生物樣本采集與前處理
        4.2.2 DNA提取
        4.2.3 16S rRNA基因測序和多樣性分析
        4.2.4 統(tǒng)計學分析
    4.3 16S rRNA多樣性分析結果
        4.3.1 樣品覆蓋度
        4.3.2 不同兩棲動物共生微生物變化
        4.3.3 高低海拔兩棲物種共生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4.3.4 共生微生物表型預測
        4.3.5 高低海拔兩棲物種共生微生物與環(huán)境微生物的關聯(lián)性
    4.4 討論
        4.4.1 特定的共生微生物群與高原環(huán)境的選擇性
        4.4.2 高海拔環(huán)境可能會降低共生微生物群落的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
        4.4.3 共生菌的特殊表型可能反映了高原環(huán)境的適應性
        4.4.4 體表和腸道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態(tài)位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已(待)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飾紋姬蛙四川盆地種群遺傳多樣性[J]. 張夢潔,徐亮亮,張婧,常青,王斌,朱立峰,江建平.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8(05)
[2]動物適應性進化研究的新視角:動物腸道微生物組[J]. 魏輔文.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6(11)
[3]林蛙屬3物種皮膚的組織結構比較[J]. 米志平,廖文波.  動物學雜志. 2016(05)
[4]中國兩棲動物受威脅現(xiàn)狀評估[J]. 江建平,謝鋒,臧春鑫,蔡蕾,李成,王斌,李家堂,王杰,胡軍華,王燕,劉炯宇.  生物多樣性. 2016(05)
[5]四種水體微生物總DNA提取方法的比較[J]. 賴樹錦,郭佳,陶新園,李陽,楊振飛,陳鑫,李曉華.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10)
[6]無指盤臭蛙(Odorrana grahami)典型棲息地環(huán)境微生物季節(jié)變化[J]. 陳貴英,劉炯宇,江建平,謝鋒,李維.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7]金線側褶蛙和黑斑側褶蛙皮膚顯微結構[J]. 王麗,徐珂,李晏宇,班悅,魏博,崔蘊博,陳曉虹.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6)
[8]林蛙腸道中乳酸菌的分離及鑒定[J]. 王開艷,朱明秋,李艷茹,張宗植,周末,白雪梅,李太元.  水產(chǎn)科學. 2009(08)
[9]甘孜和涼山地區(qū)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多樣性研究[J]. 謝偉,樊華,陳俊華,隆廷倫,劉興良,蔡小虎,何亞平,何飛,劉偉,張綿躍.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09(03)
[10]基于16S RNA序列的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回腸微生物多樣性分析(英文)[J]. 王升平,柏美娟,孔祥峰,吳信,黃瑞林,李鐵軍,印遇龍.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09(Z1)

博士論文
[1]高原土著動物適應性進化分子機制探討[D]. 周太成.云南大學 2015
[2]藏雞高原低氧適應生理機制及其雜交利用研究[D]. 張浩.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四川省樂山市生態(tài)環(huán)境遙感動態(tài)監(jiān)測[D]. 漆小英.成都理工大學 2008
[2]若爾蓋濕地3種兩棲類的種間競爭及畜牧業(yè)對其食性的影響[D]. 張晉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



本文編號:36411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6411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b8a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