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普魯蘭酶菌株的篩
發(fā)布時間:2020-11-01 11:58
普魯蘭酶(Pullulanase,EC 3.2.1.41)是一種淀粉脫支酶,能夠專一性地作用于普魯蘭糖、支鏈淀粉、極限糊精中的α-l,6糖苷鍵,切下整個側枝,形成直鏈淀粉,是淀粉加工業(yè)中的關鍵酶,在食品、釀造、醫(yī)療、化工等行業(yè)中也有著極大的應用需求。本研究以淀粉廠污水為原料,旨在篩選出產普魯蘭酶優(yōu)勢菌株,對其進行菌種鑒定,克隆出其普魯蘭酶基因并通過異源表達提高其發(fā)酵水平,研究純化后的重組酶的酶學性質,對國內普魯蘭酶的開發(fā)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通過以支鏈淀粉為唯一碳源進行初篩,普魯蘭糖培養(yǎng)基進一步鑒定,結合酶活力測定,從淀粉廠污水中分離篩選出一株產普魯蘭酶活力較高的菌株LK18(1.53±0.16 U/mL)。通過形態(tài)特征觀察、生理生化試驗、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系統進化樹構建等方法,將其鑒定為Paenibacillus puldeungensis,并命名為Paenibacillus puldeungensis LK18。(2)選取與Paenibacillus puldeungensis LK18的16S rDNA同源性較高的菌株的普魯蘭酶蛋白序列進行多序列比對,通過CODEHOP法設計兼并引物,擴增出部分普魯蘭酶編碼序列。然后根據該段基因序列的比對結果,進一步設計引物擴增出全長序列pulA,該基因全長1968 bp,編碼655個氨基酸。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該酶為I型普魯蘭酶,屬于糖苷水解酶13家族。(3)構建重組表達載體pET-28a(+)-pulA,在E.coli BL21(DE3)中進行異源表達并初步探索其誘導條件,結果顯示:在22℃,IPTG終濃度為0.5 mmol/L的條件下誘導12 h,該重組酶的表達效果最好,酶活力可達248.52 U/mL。(4)通過鎳柱親和層析對最優(yōu)誘導條件下的粗酶液進行純化,成功分離出重組蛋白,其分子量約為76.95 kDa,測定出重組酶的比酶活達508.8 U/mg。酶學性質研究表明:該重組酶的最適反應溫度為45℃,最適pH為6.0,在35℃~40℃或pH 6.0~8.0條件下較為穩(wěn)定。10 mmol/L的K~+和Mg~(2+)對該重組酶有激活作用,Zn~(2+)、Ni~(2+)、Fe~(2+)、Cu~(2+)等對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他離子對該酶無明顯作用。以普魯蘭糖為底物時,該酶的Km值和Vmax值分別為3.69 mg/mL和384.62μmol/(min·mL)。
【學位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Q78
【部分圖文】:
圖 1-1 普魯蘭糖的水解方式Fig.1-1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pullulan 普魯蘭酶的產生菌種 1961 年 Bender 和 Wallenfels 首次從產氣氣桿菌 Aerobacter aerogene 中酶以來,研究人員從多種細菌、真菌和古生菌中發(fā)現了普魯蘭酶的存在[1
us GK-24 75 5.5 65 構與催化機理構特征糖基水解酶 GH13 家族(又稱 α-淀粉酶家族),類都含有 4 個保守的結構域(I~IV),共同組魯蘭酶也含有 4 個這樣的結構域(表 1-3), α 螺旋結構的形成,它們組成了(β/α)8桶狀結構疊桶第三個 β 折疊和第三個 α 螺旋之間的一個和活性口袋;結構域 III 位于結構域 I 的 C 端,結構;結構域 IV 位于結構域 I 的 N 端,是由反向平行 β 片層的 β 三明治型結構[29]。
圖 2-1 葡萄糖標準曲線Fig.2-1 The standard curve of glucose圖 2-1 所示,以葡萄糖為標準品,采用 DNS 繪制標準曲線,曲線方程11x-0.0227,相關系數 R2=0.9984,表明在測定范圍內,葡萄糖濃度和 OD的線性關系。菌種篩選過以支鏈淀粉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進行初篩,共挑選出 32 株碘液染色后能水解圈(圖 2-2a)的菌株,將其轉接到普魯蘭糖鑒別培養(yǎng)基進一步鑒定, 6 株在普魯蘭糖鑒別培養(yǎng)基上呈現出較大透明圈(圖 2-2b)的菌株。將這種到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進一步發(fā)酵培養(yǎng),通過 DNS 法測定其發(fā)酵上清液酶活力其中菌株 LK18 的酶活力最高,為 1.53±0.16 U/mL,將其作為后期研究的對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65498
【學位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Q78
【部分圖文】:
圖 1-1 普魯蘭糖的水解方式Fig.1-1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pullulan 普魯蘭酶的產生菌種 1961 年 Bender 和 Wallenfels 首次從產氣氣桿菌 Aerobacter aerogene 中酶以來,研究人員從多種細菌、真菌和古生菌中發(fā)現了普魯蘭酶的存在[1
us GK-24 75 5.5 65 構與催化機理構特征糖基水解酶 GH13 家族(又稱 α-淀粉酶家族),類都含有 4 個保守的結構域(I~IV),共同組魯蘭酶也含有 4 個這樣的結構域(表 1-3), α 螺旋結構的形成,它們組成了(β/α)8桶狀結構疊桶第三個 β 折疊和第三個 α 螺旋之間的一個和活性口袋;結構域 III 位于結構域 I 的 C 端,結構;結構域 IV 位于結構域 I 的 N 端,是由反向平行 β 片層的 β 三明治型結構[29]。
圖 2-1 葡萄糖標準曲線Fig.2-1 The standard curve of glucose圖 2-1 所示,以葡萄糖為標準品,采用 DNS 繪制標準曲線,曲線方程11x-0.0227,相關系數 R2=0.9984,表明在測定范圍內,葡萄糖濃度和 OD的線性關系。菌種篩選過以支鏈淀粉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進行初篩,共挑選出 32 株碘液染色后能水解圈(圖 2-2a)的菌株,將其轉接到普魯蘭糖鑒別培養(yǎng)基進一步鑒定, 6 株在普魯蘭糖鑒別培養(yǎng)基上呈現出較大透明圈(圖 2-2b)的菌株。將這種到發(fā)酵培養(yǎng)基進一步發(fā)酵培養(yǎng),通過 DNS 法測定其發(fā)酵上清液酶活力其中菌株 LK18 的酶活力最高,為 1.53±0.16 U/mL,將其作為后期研究的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桑戈;田德雨;;普魯蘭酶對大麥釀酒性能的影響[J];啤酒科技;2015年07期
2 林親錄;周麗君;符瓊;;淀粉轉化生產葡萄糖工藝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年04期
3 焦豫良;王淑軍;呂明生;;GH57家族高溫淀粉普魯蘭酶的結構與功能分析[J];微生物學報;2011年01期
4 葉紅玲;杜先鋒;;全酶法制備超高麥芽糖漿工藝[J];食品科學;2010年20期
5 王中榮,劉雄;高直鏈淀粉性質及應用研究[J];糧食與油脂;2005年11期
6 馬曉軍,張曉君,王銳,陳拓,楊玲,馮清平;堿性普魯蘭酶產生菌選育和發(fā)酵條件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2年04期
7 唐寶英,朱曉慧,劉佳;耐酸耐熱普魯蘭酶菌株的篩選及發(fā)酵條件的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鄒純;重組Bacillus deramificans普魯蘭酶的高效胞外表達及其應用[D];江南大學;2016年
2 陳文波;普魯蘭酶的產生菌篩選及其表達與分泌調控[D];江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桂龍;蘇云金芽孢桿菌BTR05普魯蘭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D];齊魯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朱夢;普魯蘭酶產生菌的篩選及其酶學性質的研究[D];海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654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286549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