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蟻亞科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26 01:27
【摘要】:本研究第一部分以55種螞蟻575個標本為研究對象,運用形態(tài)測量學方法,選取每頭螞蟻16個性狀進行測量,以各性狀為變量進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統(tǒng)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探討形態(tài)測量學在本類群鑒別分類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表明,3個主成分在體長(TL)、柄節(jié)比(SI)、前胸比(PI)3個性狀上的負荷值較大,能夠有效將55種螞蟻明顯區(qū)分;聚類結果顯示,55種螞蟻可依據(jù)形態(tài)差異初步有效歸類為8大支;判別分析結果顯示,同屬物種聚在本屬質心附近。結果表明,形態(tài)測量學可以應用于蟻亞科昆蟲的形態(tài)分類研究方面。論文第二部分運用Morpho J進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變量分析(CVA)分析蟻亞科頭部正面觀和胸部側面觀的形態(tài)變化和種間的形態(tài)差異。主成分分析散點圖顯示蟻亞科和外群之間的頭部正面觀與胸部側面觀存在一定的重疊,但頭部正面觀的普氏距離和馬氏距離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蟻亞科和外群的頭部正面觀存在顯著性差異。以頭部正面觀外輪廓形態(tài)變化作為分類性狀,蟻亞科與外群各亞科間以及蟻亞科屬間均能顯示出顯著性差異(P0.01);以胸部側面觀外輪廓形態(tài)變化作為分類性狀,不能將蟻亞科與外群各亞科亞科間以及蟻亞科各屬屬間明顯區(qū)分開。綜上所述,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方法可以應用于蟻科昆蟲的分類研究,幾何形態(tài)測量學方法可基于頭部正面觀外輪廓形態(tài)變化作為分類性狀應用于蟻科昆蟲的分類研究,不建議使用胸部側面觀外輪廓形態(tài)變化作為分類性狀應用于分類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Q964
【圖文】:
11圖 3-1 55 種蟻亞科昆蟲形態(tài)測量學主成分得分散點圖Fig.3-1 The scatter diagram of the score of the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55 species of ants ofFormicinae
15圖 3-3 弓背蟻屬、多刺蟻屬、尼氏蟻屬和蟻屬四屬螞蟻系統(tǒng)聚類圖Fig.3-3 Cluster analysis of ants of 4 genus of Formicinae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Q964
【圖文】:
11圖 3-1 55 種蟻亞科昆蟲形態(tài)測量學主成分得分散點圖Fig.3-1 The scatter diagram of the score of the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55 species of ants ofFormicinae
15圖 3-3 弓背蟻屬、多刺蟻屬、尼氏蟻屬和蟻屬四屬螞蟻系統(tǒng)聚類圖Fig.3-3 Cluster analysis of ants of 4 genus of Formicinae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鋒;李萍;;幾何形態(tài)測量學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概況[J];古生物學報;2016年04期
2 李榮榮;李生才;張虎芳;;幾何形態(tài)測量學及其在半翅目中的研究進展[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3 夏
本文編號:2729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swxlw/27296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