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秋冬季濃霧天氣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21:01
本文重點對近年來江蘇秋冬季節(jié)發(fā)生的持續(xù)性的濃霧天氣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NCEP/NCAR資料、常規(guī)觀測資料,風廓線雷達資料等從多角度研究江蘇秋冬季的濃霧天氣特征、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以及消散原因,尋找并歸納江蘇濃霧的基本環(huán)流特征。1.歸納并提煉得到了江蘇地區(qū)濃霧天氣的基本環(huán)流形勢場和主要影響系統(tǒng)。對江蘇大霧天氣歷史個例綜合分析,初步得到了江蘇持續(xù)性濃霧天氣的基本環(huán)流形勢場。利于濃霧發(fā)展的形勢如下:500hPa中緯度是以寬平的偏西氣流和弱溫度平流為主:700hPa主要是風速小且南風分量大利于水汽輸送,850hPa主要是內(nèi)陸地區(qū)有暖中心或暖脊,我國東部處于均壓場中、東海上空反氣旋利于水汽輸送。濃霧維持階段特征在于形勢場穩(wěn)定少動,風向、流場、能量場均有利于暖濕氣流的輸送。濃霧消散階段特征是各層環(huán)流形勢的調(diào)整,均有較強冷空氣入侵,各層偏北風速變大,湍流增強。2.通過強濃霧天氣的物理量分析得到不同類型強濃霧發(fā)生發(fā)展的特征,維持的熱力、動力因子。輻射-平流霧在輻射降溫條件下形成,低空暖濕平流作用由輻射霧轉(zhuǎn)為平流霧,濃霧的維持條件有中高層輻散下沉增溫,低層弱上升運動,穩(wěn)定的逆溫層維持并且對垂直運動有抑制作...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2006年12月24日至27日南京霧過程能見度隨時間演變圖(每30分鐘的平均??
從等壓面圖上看地面至中層均為東南風的水汽輸送,24日H時的福合,中屯、出??現(xiàn)在950hPa高度,水汽福合值達-0.52x1?〇’8g,cm’2hPay。水汽福合強度有隨著高度増高減??弱的趨勢,到了?SOOhPaW上均轉(zhuǎn)為福散,SOOhPa到600hPa之間水汽通量散度的變化值非??常小,水汽值較為穩(wěn)定,端流交換較少。在霧的生成期,這種強的化層水汽的福合為霧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
2006年12月(a)?26日14時;(的%日20時??26日中午日出加上前期暖平流的積累,溫度上升,水汽凝結(jié)條件差,江蘇上空相對濕??度減。▓D3.9a),近地層強逆溫區(qū)有所抬升,霧頂下降,n時能見度略有回升,M時溫??度達到霧過程最大值14.5‘C。近地層風向轉(zhuǎn)變后冷平流開始滲入,溫度露點差變小,濕度??上升(圖3.9b),能見度再次下降。??3丄4.2熱力條件??由25日02時和08時800hPa溫度平流(圖3.10a,b)看出我國東南沿海有正溫度平流??中必,海上回流的暖平流非常強,是霧體由福射霧轉(zhuǎn)為平流霧的關(guān)鍵,也是霧體穩(wěn)定維持??的重要條件,海上的暖平流不僅暖,還攜帶大量水汽,此暖濕回流給給霧區(qū)供應(yīng)了充足的??水汽,并且使得地面溫度回升但逆溫層仍然穩(wěn)定。??25日14時(圖3Jb),暖平流中屯、升高至8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秋季輻射霧與平流霧邊界層氣象要素特征比較[J]. 沈澄,姜有山,劉冬晴. 氣象科技. 2013(03)
[2]滬寧高速公路一次復雜性大霧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試驗[J]. 包云軒,丁秋冀,袁成松,嚴明良. 大氣科學. 2013(01)
[3]蘇州市能見度與影響因子關(guān)系研究[J]. 朱焱,楊金彪,朱蓮芳,劉紅年,張劍. 氣象科學. 2011(05)
[4]華東地區(qū)一次輻射霧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 劉漢衛(wèi),潘曉濱,臧增亮,何宏讓,范紅軍. 干旱氣象. 2011(02)
[5]中國大陸1951—2005年霧與輕霧的長期變化[J]. 吳兌,吳曉京,李菲,譚浩波,陳靜,陳歡歡,曹治強,孫弦. 熱帶氣象學報. 2011(02)
[6]滬寧高速公路大霧及氣象要素特征分析[J]. 吳和紅,嚴明良,繆啟龍,段春鋒. 氣象與減災(zāi)研究. 2010(04)
[7]不同陸面方案對滬寧高速公路團霧的模擬[J]. 萬小雁,包云軒,嚴明良,袁成松,錢瑋. 氣象科學. 2010(04)
[8]2009年11月25—27日蘇州地區(qū)持續(xù)性大霧天氣過程分析[J]. 湯小紅,張宇堯,王建根,潘哲,金建平. 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 2010(12)
[9]華東霧和霾日數(shù)的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史軍,崔林麗,賀千山,孫林. 地理學報. 2010(05)
[10]華北地區(qū)平流霧過程湍流輸送及演變特征[J]. 吳彬貴,張宏升,張長春,朱好,王兆宇,解以揚. 大氣科學. 2010(02)
本文編號:3228329
【文章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2006年12月24日至27日南京霧過程能見度隨時間演變圖(每30分鐘的平均??
從等壓面圖上看地面至中層均為東南風的水汽輸送,24日H時的福合,中屯、出??現(xiàn)在950hPa高度,水汽福合值達-0.52x1?〇’8g,cm’2hPay。水汽福合強度有隨著高度増高減??弱的趨勢,到了?SOOhPaW上均轉(zhuǎn)為福散,SOOhPa到600hPa之間水汽通量散度的變化值非??常小,水汽值較為穩(wěn)定,端流交換較少。在霧的生成期,這種強的化層水汽的福合為霧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
2006年12月(a)?26日14時;(的%日20時??26日中午日出加上前期暖平流的積累,溫度上升,水汽凝結(jié)條件差,江蘇上空相對濕??度減。▓D3.9a),近地層強逆溫區(qū)有所抬升,霧頂下降,n時能見度略有回升,M時溫??度達到霧過程最大值14.5‘C。近地層風向轉(zhuǎn)變后冷平流開始滲入,溫度露點差變小,濕度??上升(圖3.9b),能見度再次下降。??3丄4.2熱力條件??由25日02時和08時800hPa溫度平流(圖3.10a,b)看出我國東南沿海有正溫度平流??中必,海上回流的暖平流非常強,是霧體由福射霧轉(zhuǎn)為平流霧的關(guān)鍵,也是霧體穩(wěn)定維持??的重要條件,海上的暖平流不僅暖,還攜帶大量水汽,此暖濕回流給給霧區(qū)供應(yīng)了充足的??水汽,并且使得地面溫度回升但逆溫層仍然穩(wěn)定。??25日14時(圖3Jb),暖平流中屯、升高至8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南京秋季輻射霧與平流霧邊界層氣象要素特征比較[J]. 沈澄,姜有山,劉冬晴. 氣象科技. 2013(03)
[2]滬寧高速公路一次復雜性大霧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試驗[J]. 包云軒,丁秋冀,袁成松,嚴明良. 大氣科學. 2013(01)
[3]蘇州市能見度與影響因子關(guān)系研究[J]. 朱焱,楊金彪,朱蓮芳,劉紅年,張劍. 氣象科學. 2011(05)
[4]華東地區(qū)一次輻射霧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 劉漢衛(wèi),潘曉濱,臧增亮,何宏讓,范紅軍. 干旱氣象. 2011(02)
[5]中國大陸1951—2005年霧與輕霧的長期變化[J]. 吳兌,吳曉京,李菲,譚浩波,陳靜,陳歡歡,曹治強,孫弦. 熱帶氣象學報. 2011(02)
[6]滬寧高速公路大霧及氣象要素特征分析[J]. 吳和紅,嚴明良,繆啟龍,段春鋒. 氣象與減災(zāi)研究. 2010(04)
[7]不同陸面方案對滬寧高速公路團霧的模擬[J]. 萬小雁,包云軒,嚴明良,袁成松,錢瑋. 氣象科學. 2010(04)
[8]2009年11月25—27日蘇州地區(qū)持續(xù)性大霧天氣過程分析[J]. 湯小紅,張宇堯,王建根,潘哲,金建平. 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 2010(12)
[9]華東霧和霾日數(shù)的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史軍,崔林麗,賀千山,孫林. 地理學報. 2010(05)
[10]華北地區(qū)平流霧過程湍流輸送及演變特征[J]. 吳彬貴,張宏升,張長春,朱好,王兆宇,解以揚. 大氣科學. 2010(02)
本文編號:3228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2283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