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磨機磨片間隙液壓比例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21 15:47
熱磨機的磨片間隙是指熱磨過程中動、定磨片在研磨區(qū)內磨齒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磨片間隙的大小對纖維分離質量與能耗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磨片間隙應保持在0.2~0.5mm的范圍內,精度應達到0.01mm。但是在實際的纖維分離過程中,由于磨片磨損、磨盤受力不均、研磨溫度和壓力的變化、以及軸承間隙產(chǎn)生的誤差等因素,使得預先調定的磨片間隙極易發(fā)生改變。目前,對于磨片間隙的調節(jié)普遍采用機械調節(jié)和液壓調節(jié)兩種方式,但這兩種方式均存在調整速度較慢、精度較差和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導致產(chǎn)出的纖維質量不理想。因此設計一種以電液比例控制技術為基礎的、能夠自動檢測磨片間隙,并且能夠根據(jù)磨片間隙的變化做出實時且精確調整的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對提高熱磨效率和纖維質量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跓崮C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影響熱磨機磨片間隙變化的主要因素,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典型的熱磨機磨片間隙測量及調整方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種采用電液比例控制技術進行磨片間隙的調整,利用纖維研磨時驅動主軸移動的液壓缸壓力與磨片間隙值的函數(shù)關系,對磨片磨損造成的間隙誤差進行自動補償?shù)姆桨?說明了系統(tǒng)的控制原理,并完...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熱磨機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送料螺旋送入研磨室的磨片間,使其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受到壓縮、剪切、摩擦、水解??等多種外力的重復作用,最終完成纖維的分離。研磨裝置主要由研磨室、主軸、磨片間??隙調整裝置和輔助支撐裝置等構成[38],F(xiàn)有熱磨機的基本結構如圖2-1所示。??1?2?3?4?5?6?7?8?9?10?11??v=娜?__?;??ill?^?It!??響M?? ̄\\\\\\V\\\\\\\\\J?v//////////j??m?u?./??1.進料口?2.研磨室3.磨室殼體4.磨片5.磨盤6.密封及冷卻裝置??7.主軸8.前軸承組9.磨片間隙調整裝置10.后軸承組11輔助支撐裝置??圖2-1熱磨機研磨裝置的主要結構??2.1?_1研磨室??熱磨機的研磨室2主要由磨室殼體3、磨盤5、磨片4和密封及冷卻裝置6構成。??根據(jù)磨室殼體的開合結構不同,研磨室又分為剖分式和側開式。剖分式研磨室的主要缺??點是當需要安裝或更換磨片時,其操作空間狹;特別是當磨盤直徑較大時,這一缺點??則尤為突出。相較于剖分式結構,側開式研磨室具有結構更加緊湊,磨片更換及設備維??修便利,磨片的安裝精度高等優(yōu)點。因此,如今大多數(shù)熱磨機制造廠商將研磨室設計為??側開式結構。熱磨機的磨盤包括定磨盤和動磨盤。定磨盤根據(jù)基準面用螺栓緊固在磨室??殼體上,其中心通孔1為木料的進料口;動磨盤安裝于主軸的端部,與主軸一起做徑向??-7?-??
前、后兩腔的油液壓力,并將測得的位移量和壓力值轉換為磨片間隙控制信號,即可構??成熱磨機磨片間隙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主體結構。磨片間隙液壓比例控制系統(tǒng)的原理簡圖如??圖2-3所示。??-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LabVIEW的電液比例控制液壓試驗臺的設計[J]. 武利友,黃勛,劉苗苗. 機床與液壓. 2018(14)
[2]PID控制參數(shù)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研究[J]. 余明亮,彭菊紅.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 2018(04)
[3]中密度纖維板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及產(chǎn)品質量分析[J]. 林文龍. 四川建材. 2017(08)
[4]機械制漿過程磨機負荷內模PI控制[J]. 李明杰,周平.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5]高強度耐磨秸稈磨漿機磨片[J]. 徐紅霞. 中華紙業(yè). 2017(10)
[6]基于速度反饋與PID的電液比例位置系統(tǒng)特性仿真分析[J]. 王收軍,楊靜,郭津津. 重型機械. 2017(03)
[7]MTS RH型位移傳感器的應用[J]. 郭利中,王志彬. 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17(07)
[8]磨片精磨區(qū)纖維軌跡模型的建立及磨齒作用頻數(shù)的求解[J]. 花軍,林曉亮,陳光偉.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7(04)
[9]盤磨機磨盤磨損檢測技術的研究[J]. 劉慶立,湯偉,王孟效,王博,徐英英,劉慶紅. 中國造紙. 2017(01)
[10]熱磨機振動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J]. 錢廣圣. 中國人造板. 2016(10)
博士論文
[1]熱磨法磨片纖維分離機理的模型分析與實驗研究[D]. 陳光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2]熱磨機磨盤實際間隙精確測量與主軸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的研究[D]. 王寶金.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纖維熱磨過程能耗預測模型的研究[D]. 劉冰.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2]62英寸熱磨機主軸軸向支撐設計與理論研究[D]. 李寧.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3]基于SVM的盤磨間隙軟測量技術研究[D]. 趙艷子.陜西科技大學 2012
[4]電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統(tǒng)設計[D]. 虞紅志.上海交通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91444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熱磨機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送料螺旋送入研磨室的磨片間,使其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受到壓縮、剪切、摩擦、水解??等多種外力的重復作用,最終完成纖維的分離。研磨裝置主要由研磨室、主軸、磨片間??隙調整裝置和輔助支撐裝置等構成[38],F(xiàn)有熱磨機的基本結構如圖2-1所示。??1?2?3?4?5?6?7?8?9?10?11??v=娜?__?;??ill?^?It!??響M?? ̄\\\\\\V\\\\\\\\\J?v//////////j??m?u?./??1.進料口?2.研磨室3.磨室殼體4.磨片5.磨盤6.密封及冷卻裝置??7.主軸8.前軸承組9.磨片間隙調整裝置10.后軸承組11輔助支撐裝置??圖2-1熱磨機研磨裝置的主要結構??2.1?_1研磨室??熱磨機的研磨室2主要由磨室殼體3、磨盤5、磨片4和密封及冷卻裝置6構成。??根據(jù)磨室殼體的開合結構不同,研磨室又分為剖分式和側開式。剖分式研磨室的主要缺??點是當需要安裝或更換磨片時,其操作空間狹;特別是當磨盤直徑較大時,這一缺點??則尤為突出。相較于剖分式結構,側開式研磨室具有結構更加緊湊,磨片更換及設備維??修便利,磨片的安裝精度高等優(yōu)點。因此,如今大多數(shù)熱磨機制造廠商將研磨室設計為??側開式結構。熱磨機的磨盤包括定磨盤和動磨盤。定磨盤根據(jù)基準面用螺栓緊固在磨室??殼體上,其中心通孔1為木料的進料口;動磨盤安裝于主軸的端部,與主軸一起做徑向??-7?-??
前、后兩腔的油液壓力,并將測得的位移量和壓力值轉換為磨片間隙控制信號,即可構??成熱磨機磨片間隙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主體結構。磨片間隙液壓比例控制系統(tǒng)的原理簡圖如??圖2-3所示。??-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LabVIEW的電液比例控制液壓試驗臺的設計[J]. 武利友,黃勛,劉苗苗. 機床與液壓. 2018(14)
[2]PID控制參數(shù)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研究[J]. 余明亮,彭菊紅.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 2018(04)
[3]中密度纖維板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及產(chǎn)品質量分析[J]. 林文龍. 四川建材. 2017(08)
[4]機械制漿過程磨機負荷內模PI控制[J]. 李明杰,周平.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5]高強度耐磨秸稈磨漿機磨片[J]. 徐紅霞. 中華紙業(yè). 2017(10)
[6]基于速度反饋與PID的電液比例位置系統(tǒng)特性仿真分析[J]. 王收軍,楊靜,郭津津. 重型機械. 2017(03)
[7]MTS RH型位移傳感器的應用[J]. 郭利中,王志彬. 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 2017(07)
[8]磨片精磨區(qū)纖維軌跡模型的建立及磨齒作用頻數(shù)的求解[J]. 花軍,林曉亮,陳光偉.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17(04)
[9]盤磨機磨盤磨損檢測技術的研究[J]. 劉慶立,湯偉,王孟效,王博,徐英英,劉慶紅. 中國造紙. 2017(01)
[10]熱磨機振動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J]. 錢廣圣. 中國人造板. 2016(10)
博士論文
[1]熱磨法磨片纖維分離機理的模型分析與實驗研究[D]. 陳光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2
[2]熱磨機磨盤實際間隙精確測量與主軸運行狀態(tài)監(jiān)測的研究[D]. 王寶金.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纖維熱磨過程能耗預測模型的研究[D]. 劉冰.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2]62英寸熱磨機主軸軸向支撐設計與理論研究[D]. 李寧.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3]基于SVM的盤磨間隙軟測量技術研究[D]. 趙艷子.陜西科技大學 2012
[4]電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統(tǒng)設計[D]. 虞紅志.上海交通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91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9914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