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飲食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3 12:22
【摘要】:李漁是17世紀后半葉中國文壇上的一位“怪杰”,他多才多藝,無論是史學、戲曲、小說,還是園林、飲食、服飾、養(yǎng)生,都有自己獨到見解;他特立獨行,組織家庭戲班,側(cè)身俳優(yōu),自寫自演;他深受普通百姓歡迎,卻不容于正統(tǒng)文人。數(shù)百年來,李漁一直游離于學界主流之外,直到近代,人們才開始正視其偉大成就,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李漁研究專著,但是其中大多集中于他的文學成就,其它方面雖有涉及,但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不盡如人意。本文試圖從飲食思想方面入手,為李漁研究做一個必要補充。 從現(xiàn)存的李漁著作中來看,李漁的飲食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閑情偶寄》的《飲饌部》中,《頤養(yǎng)部》和《器物部》分別從飲食養(yǎng)生和飲食器皿兩方面來體現(xiàn)其飲食思想。綜合以上文字記載,筆者將李漁飲食思想歸納為“尚節(jié)儉、近自然、鄙肉食、鮮本味、巧烹調(diào)、重養(yǎng)生、美器物”七大核心內(nèi)容,系統(tǒng)、全面地展現(xiàn)了李漁的飲食思想。 以歷史的角度分析,李漁之所以能形成系統(tǒng)、縝密、完整、集中的飲食思想論述,與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個人人生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從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其生活的時代背景是促成李漁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礎,他的一生恰逢明清易代之際,明代中晚期開始蔓延起來的奢侈飲食風氣和個性解放思潮己然發(fā)展到極致,士人們爭相追求一種高度精致的飲食生活。從客觀的個人人身經(jīng)歷角度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李漁以“高等食客”的身份長期“游食”于富豪顯貴門下,借此得以躋身上層社會的豪奢宴飲場合,這種經(jīng)歷既給了他研究飲食必備的物質(zhì)基礎,也促使他要對飲食生活有更雅趣、精致的研究,迎合上層社會的精神需求,并且時不時以一些“奇談怪論”來引人側(cè)目,以達到彰顯個人才華的目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漁是一個嚴肅的飲食理論家,與歷史上諸多所謂文人美食家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因為他的飲食思想不但批判性地承繼歷代前賢的飲食思想,同時也對以“食圣”袁枚為主要代表清代飲食理論家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整個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中,李漁在其中起著復古啟新、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作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史上第一個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飲食思想的飲食理論家,李漁飲食思想研究的空間還很大。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S971
本文編號:2739655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S97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和惠;;論晚明社會風尚[J];安徽史學;1990年03期
2 溫茂興;;從“醫(yī)道相通”透視道教文化對中醫(yī)養(yǎng)生思想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郭英德;明代文人結(jié)社說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04期
4 劉軍麗;;晚明士大夫的飲食觀念與飲食著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1期
5 王曉;道教服食藥與中醫(yī)食療[J];中國道教;2003年01期
6 趙軼峰;山人與晚明社會[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1期
7 劉曉東;晚明士人生計與士風[J];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01期
8 伍成泉;段曉娥;;敦煌本《老子說法食禁誡經(jīng)》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8年03期
9 陳寶良;晚明社會生活的新動向[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9期
10 陳寶良;;“清客幫閑”:明清時期的無賴知識人及其形象[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紅娟;李漁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趙海霞;李漁文化活動及觀念考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39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qgylw/27396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