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苯氧基吡啶(嘧啶)類c-Met抑制劑的設計、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30 04:28
HGF/c-Met信號通路在細胞運動、生長、轉(zhuǎn)移、侵襲、傷口愈合、組織再生、血管生成等生物學變化中至關重要,但其過度表達往往導致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及轉(zhuǎn)移。因此,c-Met/HGF信號通路成癌癥治療的有效靶點。Class II型c-Met抑制劑具有多靶點、抗耐藥性、藥效強等特點,逐漸成為c-Met抑制劑的研究熱點;谡n題組前期研究及Class II型c-Met抑制劑的結(jié)構特征,歸納得到Class II型c-Met抑制活性骨架:A部分為吡啶/嘧啶(并芳環(huán))結(jié)構;B部分為單/無取代基的苯環(huán)結(jié)構;C部分為含1~2個氫鍵供體/受體原子且滿足“五原子規(guī)則”的活性片段;D部分為無/多取代的苯環(huán)結(jié)構。結(jié)合以上活性骨架,以Golvatinib為先導化合物,對其進行改造及修飾:(1)A部分首先保留吡啶結(jié)構并引入酰胺類柔性鏈得到吡啶酰胺母核,其次基于骨架躍遷原理得到吡咯并嘧啶母核;(2)C部分基于藥效團雜合原理、生物電子等排原理及分子對接模擬等基本改造原理引入含噠嗪酮、三氮唑及萘啶酮等結(jié)構的活性片段;(3)B、D部分引入不同取代基。設計得到3個系列68個4-苯氧基吡啶(嘧啶)類c-Met抑制劑。基于逆...
【文章頁數(shù)】:1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背景介紹
1.2 c-Met與HGF
1.2.1 c-Met與HGF的結(jié)構
1.2.2 c-Met/HGF信號通路的傳導及功能
1.3 c-Met/HGF與癌癥的關系
1.4 c-Met/HGF抑制劑研究進展
1.4.1 Class Ⅰ型c-Met抑制劑
1.4.2 Class Ⅱ型c-Met抑制劑
1.4.3 Class Ⅲ型c-Met抑制劑
1.5 選題目的及意義
第2章 目標化合物的設計
2.1 先導化合物Golvatinib構效關系分析
2.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2.3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2.4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第3章 目標化合物的合成
3.1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1.1 母核7a7e和8a8e的合成
3.1.2 側(cè)鏈12a12f的合成
3.1.3 目標化合物XHH-1XHH-14的合成
3.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2.1 側(cè)鏈16a16i的合成
3.2.2 目標化合物XHH-15XHH-50的合成
3.3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3.1 母核19a19c的合成
3.3.2 側(cè)鏈26a26h的合成
3.3.3 目標化合物XHH-51XHH-68的合成
第4章 目標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及構效關系研究
4.1 細胞株選擇
4.2 含噠嗪酮結(jié)構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2.1 含噠嗪酮結(jié)構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2.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2.3 劑量依賴性測試
4.2.4 AO染色實驗
4.2.5 細胞流式周期研究
4.2.6 分子對接模擬
4.2.7 小結(jié)
4.3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3.1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3.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3.3 濃度依賴性測試
4.3.4 AO染色測試
4.3.5 細胞流式周期研究
4.3.6 分子對接模擬
4.3.7 小結(jié)
4.4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4.1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4.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吡啶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4.3 分子對接模擬
4.4.4 小結(jié)
第5章 結(jié)論
5.1 目標化合物的設計、合成
5.2 目標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及構效關系
5.3 本課題創(chuàng)新點
第6章 實驗部分
6.1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1.1 母核7a7d的合成
6.1.2 側(cè)鏈12a12f的制備
6.1.3 目標化合物XHH-1XHH-14的合成
6.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2.1 母核7a7e和8a8e的合成
6.2.2 側(cè)鏈16a16i的合成
6.2.3 目標化合物XHH-15XHH-50的合成
6.3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3.1 母核19a19c的合成
6.3.2 側(cè)鏈16a16h的制備
6.3.3 目標化合物XHH-51XHH-68的合成
6.4 體外抗腫瘤實驗
6.4.1 細胞的復蘇、傳代和培養(yǎng)
6.4.2 MTT法測定化合物活性
6.4.3 AO染色觀察細胞形態(tài)
6.5 酶活性評價
6.5.1 實驗儀器及材料
6.5.2 激酶實驗
6.6 Axinnex V-FIFE細胞凋亡實驗
6.7 細胞周期實驗
6.8 分子對接模擬
參考文獻
附圖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所獲榮譽
致謝
本文編號:3806420
【文章頁數(shù)】:1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背景介紹
1.2 c-Met與HGF
1.2.1 c-Met與HGF的結(jié)構
1.2.2 c-Met/HGF信號通路的傳導及功能
1.3 c-Met/HGF與癌癥的關系
1.4 c-Met/HGF抑制劑研究進展
1.4.1 Class Ⅰ型c-Met抑制劑
1.4.2 Class Ⅱ型c-Met抑制劑
1.4.3 Class Ⅲ型c-Met抑制劑
1.5 選題目的及意義
第2章 目標化合物的設計
2.1 先導化合物Golvatinib構效關系分析
2.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2.3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2.4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設計
第3章 目標化合物的合成
3.1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1.1 母核7a7e和8a8e的合成
3.1.2 側(cè)鏈12a12f的合成
3.1.3 目標化合物XHH-1XHH-14的合成
3.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2.1 側(cè)鏈16a16i的合成
3.2.2 目標化合物XHH-15XHH-50的合成
3.3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3.3.1 母核19a19c的合成
3.3.2 側(cè)鏈26a26h的合成
3.3.3 目標化合物XHH-51XHH-68的合成
第4章 目標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及構效關系研究
4.1 細胞株選擇
4.2 含噠嗪酮結(jié)構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2.1 含噠嗪酮結(jié)構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2.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2.3 劑量依賴性測試
4.2.4 AO染色實驗
4.2.5 細胞流式周期研究
4.2.6 分子對接模擬
4.2.7 小結(jié)
4.3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3.1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3.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3.3 濃度依賴性測試
4.3.4 AO染色測試
4.3.5 細胞流式周期研究
4.3.6 分子對接模擬
4.3.7 小結(jié)
4.4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活性研究
4.4.1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數(shù)據(jù)
4.4.2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吡啶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
4.4.3 分子對接模擬
4.4.4 小結(jié)
第5章 結(jié)論
5.1 目標化合物的設計、合成
5.2 目標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及構效關系
5.3 本課題創(chuàng)新點
第6章 實驗部分
6.1 含噠嗪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1.1 母核7a7d的合成
6.1.2 側(cè)鏈12a12f的制備
6.1.3 目標化合物XHH-1XHH-14的合成
6.2 含三氮唑結(jié)構的4-苯氧基吡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2.1 母核7a7e和8a8e的合成
6.2.2 側(cè)鏈16a16i的合成
6.2.3 目標化合物XHH-15XHH-50的合成
6.3 含萘啶酮結(jié)構的4-苯氧基嘧啶類化合物的合成
6.3.1 母核19a19c的合成
6.3.2 側(cè)鏈16a16h的制備
6.3.3 目標化合物XHH-51XHH-68的合成
6.4 體外抗腫瘤實驗
6.4.1 細胞的復蘇、傳代和培養(yǎng)
6.4.2 MTT法測定化合物活性
6.4.3 AO染色觀察細胞形態(tài)
6.5 酶活性評價
6.5.1 實驗儀器及材料
6.5.2 激酶實驗
6.6 Axinnex V-FIFE細胞凋亡實驗
6.7 細胞周期實驗
6.8 分子對接模擬
參考文獻
附圖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所獲榮譽
致謝
本文編號:38064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8064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