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等離子體薄膜沉積提高環(huán)氧樹脂沿面耐壓機理研究
【學位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Q323.5
【部分圖文】: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1.2.1 表面電荷積聚與消散特性的研究圖 1.1 所示為電荷遷移的物理過程,表面電荷的來源包括場致發(fā)射、局部放電、氣體電離、電極注入、晶格電離等方式,可分為氣體側(cè)、固體側(cè)和固體表面?zhèn)鲗N途徑,在干凈的氣體絕緣系統(tǒng)中,固體側(cè)電導是絕緣子表面電荷的主要來源[18]-[22]。相應的,表面電荷消散可通過與氣體離子中和,沿表面?zhèn)鬏敽脱鼗w傳輸,建立在圖 1.2 的模型中,在位置向量 r 定義的位置處,式(1.1)可以描述表面電荷密度 (r,t)隨時間的變化[23],[24]。表面電阻率較低時,俘獲的電荷只沿表面移動,而當表面電阻率足夠高時,電荷將積聚在表面,飽和電荷密度可由式(1.2)計算[25]。( r,t)J(r,t)J(r,t)(r,t)tVnGntS =++ (1.1)sat E E= 11n22n(1.2)
圖 1.2 表面電荷消散機制及氣體離子中和對表面電位的影響測量表面電荷的方法分為粉塵圖法、Pockels 效應法和靜電探頭法,如圖1.3 所示[26],[27]。粉塵圖法利用顏色差距明顯的帶電粉塵定性表征電荷分布,由于對試樣有破壞作用,一般只用作輔助驗證。Pockels 效應法將激光通過晶體時的相位延遲轉(zhuǎn)換為光強變化,得到與電荷密度的線性關系,具有測量速度快,精度和空間分辨率高的優(yōu)勢,但目前只能測量透明薄膜。無源靜電探頭基于靜電感應和電容分壓原理,需保證輸入的阻抗足夠大以減小泄漏電流的影響,且測量錐形和盆式絕緣子時無法取得準確的 Cps和 Cs值。有源靜電探頭和靜電計的組合裝置是近年來大部分學者采用的方法,當探頭電位與被測表面電位不相等時,感應電極將產(chǎn)生感應電流,控制靜電計中的電壓源輸出直流電壓,使探頭電位逐步靠近被測表面電位,直至感應電流為零。
1 緒論表面電荷的動態(tài)情況時刻改變著電場分布,影響絕緣材料的耐壓性能。Qi 等人[28]利用步進電機和靜電探頭裝置測量了不同電壓幅值、脈沖次數(shù)和極性下的盆式絕緣子電荷分布情況,如圖 1.4 所示,分析了積聚的電荷平均密度與閃絡電壓間的聯(lián)系,結果表明隨著電荷密度的上升,閃絡電壓值呈下降趨勢。Li 等人[29]綜述了電荷的積聚機理以及影響電荷輸運的因素,并對不同的電壓脈沖下表面電荷對沿面閃絡電壓的影響作了分析,結果表明凸面上累積的電荷更易引發(fā)閃絡,表面電荷可以完全改變沿面閃絡路徑,并可能直接影響到表面電荷的穩(wěn)定狀態(tài)。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研究單位也對不同外界條件下的電荷分布特性做了相應的研究[30]-[34]。除此之外,表面裂痕、毛刺、金屬微粒等都是影響表面電荷分布的重要因素,金屬微粒導致表面出現(xiàn)電荷斑,可能發(fā)生飛螢現(xiàn)象和豎立現(xiàn)象,造成氣隙擊穿電壓的大幅下降[35],[36]。圖 1.5 所示為電荷環(huán)與閃絡路徑的關系以及金屬微粒引起的表面電荷斑。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云奇;我國真空薄膜沉積技術的發(fā)展近況及動向[J];真空;1988年02期
2 邱柳卿;;美國專利文摘[J];真空電子技術;1989年05期
3 夏煥雄;汪勁松;向東;;薄膜沉積反應腔室多場建及輪廓調(diào)控方法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7年06期
4 夏煥雄;汪勁松;;薄膜沉積反應腔室多場建及輪廓調(diào)控方法研究[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7年06期
5 徐淑艷;馬欣新;唐光澤;孫明仁;;磁控濺射沉積參數(shù)對硼碳氮薄膜沉積速率的影響[J];金屬熱處理;2009年07期
6 宋鵬;陸建生;周潔;張德豐;楊濱;;影響金屬薄膜沉積初期因素的有限單元法模擬[J];材料科學與工藝;2007年02期
7 宋鵬,陸建生,瑚琦,趙明娟,楊濱;薄膜沉積機理的計算機模擬應用和發(fā)展[J];材料導報;2003年S1期
8 王長林;;二氧化硅薄膜沉積技術的主要化學反應與方法[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惠迎雪,杭凌俠,徐均琪;磁控濺射薄膜沉積速率的研究[J];西安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劉雄飛,高金定,周昕,肖劍榮,張云芳;射頻功率對a-C:F薄膜沉積速率和結構的影響[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4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梅顯秀;強流脈沖離子束類金剛石薄膜沉積及高速鋼輻照處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2 于威;晶態(tài)氮化碳薄膜沉積及其生長機理研究[D];河北大學;2002年
3 楊雨晨;磁控濺射放電等離子體與非蒸發(fā)型吸氣薄膜[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4 李喚;微波等離子體及其功能薄膜沉積[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5 何文杰;原子層沉積系統(tǒng)設計及其溫度的模型預測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6 夏煥雄;薄膜沉積反應腔室多場建模及輪廓調(diào)控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翊洋;大氣壓等離子體薄膜沉積提高環(huán)氧樹脂沿面耐壓機理研究[D];鄭州大學;2019年
2 王曉雷;高效模塊化薄膜沉積系統(tǒng)設計及優(yōu)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
3 蔡婷;磁控濺射制備含氦鈦膜及薄膜沉積蒙特卡羅模擬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謝菁琛;聚酰亞胺薄膜沉積銅銦硒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年
5 張海燕;氟摻雜SiCOH薄膜沉積的等離子體化學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國政;等離子體輔助原子層沉積在銅互連薄膜沉積工藝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年
7 蘇朝輝;電弧源制備光學薄膜的技術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牟明川;脈沖二極濺射銅薄膜沉積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喻莉;載能粒子沉積薄膜的Kinetic Monte Carlo模擬[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王新海;納米薄膜沉積及金屬氧化過程中力學行為的分子動力學模擬[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88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8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