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載型超強酸的制備及其催化的煤的加氫裂解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TQ529.1
【圖文】:
的吸收峰對應 OH 官能團,而 TFMSA/MSZO 在此處的吸收強度明顯大于 MSZO630 cm 1吸收譜峰為結合水的 H OH 彎曲振動吸收[151]。此外,與 MSZO 相比FMSA/MSZO 的紅外光譜出現(xiàn)了四個特征吸收峰:1243 和 1159 cm 1處對應 S=O 鍵的與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1054 cm 1對應 C F 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602 cm 1對應 C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52,153]。以上分析表明 TMSTFMS 成功負載到 MSZO 上,且活性與載體存在相互作用。3.1.2 TEM-EDS 表征如圖 3-2 所示,載體 MSZO 呈現(xiàn)出蠕蟲狀有序的介孔結構,粒徑大小 5 nm 左右FMSA/MSZO 的形貌與 MSZO 類似,不同的是粒徑變大,這與負載的 TFMSA 在一定上侵蝕了孔結構有關。此外,MSZO 和 TFMSA/MSZO 均出現(xiàn)無序的六角晶格。圖 3示的能譜分析表明 MSZO 表面僅包含 Zr 和 O 兩種元素,沒有出現(xiàn)其他元素峰,說備的 MSZO 較純;而 TFMSA/MSZO 表面除檢測到 Zr 和 O 兩種元素外,還檢查到源于活性組分 TFMSA 的 F(5.2 at%)和 S(1.7 at%)等特征元素,EDS 分析結果表FMSA 負載到 MSZO 上,且負載量較少。
圖 6-5 BOB 中原子的電荷分布Figure 6-5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atoms in BOBO OH+OH+H++++ 6-6 環(huán)己烷溶劑中 TFMSA/MPZCA 催化 BOB 加氫裂解的反應ssible mechanism for BOB hydrocracking over TFMSA/MPZCA inO OH+OH+H++
圖 6-9 DBE 中原子的電荷分布Figure 6-9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atoms in DBEHO+OH+H++++OHH+H+-10 環(huán)己烷溶劑中 TFMSA/MPZCA 催化 DBE 加氫裂解的反應ssible mechanism for DBE hydrocracking over TFMSA/MPZCAHOH OHH+H+++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燁;;國外擬建和在建的加氫裂解裝置[J];金山石油化工化纖技術;1984年02期
2 ;煤用熔融氯化鋅加氫裂解成輕質餾分油[J];煤炭轉化;1982年02期
3 高晉生,吳幼青,孫培樺,杭月珍,范麗萍,王湛;煤加氫液化研究——瀝青烯的加氫裂解[J];燃料化學學報;1989年01期
4 劉旭光,謝克昌,鞏志建,周沛平,凌大琦;以環(huán)己烷為溶劑菲的催化加氫裂解動力學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1989年02期
5 ДЫЛЯ;馬治邦;;煙煤的加氫裂解[J];煤炭轉化;1990年03期
6 ;多產(chǎn)柴油的加氫裂解工藝[J];石油煉制與化工;1976年02期
7 ;德國薩爾煤加氫制取馬達燃料[J];煤炭轉化;1982年02期
8 ;四種新型催化劑通過鑒定[J];精細化工信息;1986年07期
9 常娜;顧兆林;侯雄坡;劉宗寬;王贊社;;高溫煤焦油加氫裂解反應動力學研究[J];煤炭轉化;2010年02期
10 ;用高壓差熱分析法測定煤加氫裂解催化劑的活性[J];煤炭轉化;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學禮;王德舉;汪哲明;吳征;劉仲能;;粘結劑對裂解汽油催化加氫裂解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7年
2 王德舉;李學禮;劉仲能;;裂解汽油加氫裂解增產(chǎn)BTX芳烴反應行為的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2008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3 路芳;于維強;楊艷良;張俊杰;高進;徐杰;;Ni-La/AC催化劑上C5糖醇的水相加氫裂解[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于維強;趙靜;宋奇;徐杰;;新方法合成Ni/AC催化劑及其用于生物質基多元醇加氫裂解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1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美霞;負載型超強酸的制備及其催化的煤的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2 岳曉明;煤及其萃余物和液化殘渣的催化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啟文;煤及其相關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氫裂解研究[D];安徽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于利成;鐵硫化合物催化勝利褐煤的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趙思敏;高硫煤直接加氫裂解過程中硫遷移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4 馬巍巍;磁性負載型超強堿制備及霍林郭勒褐煤催化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英華;葛亭煙煤的催化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6 曹宇鋒;精餾集成技術提取加氫裂解碳九芳烴中輕碳九餾分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姜增琨;木質生物質液化、催化裂解及加氫裂解制備多元醇類化合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8 楊超;微纖結構化催化劑用于F-T合成蠟加氫裂解過程強化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62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76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