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香柚皮苷酶解輔助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對OVA誘導口服耐受的影響
【圖文】:
圖 2.1 蕓香柚皮苷標準品液相色譜分析圖Figure 2.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narirutin standard2.3.4 線性關系取標準品儲備液 0.50 mL,依次稀釋成 0.50、0.25、0.125、0.0625 和 0.0312mg/mL 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待測。以標準品峰面積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如圖 2.2,得到蕓香柚皮苷濃度與峰面積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2.55×107x+1.02×106,相關系數 R2為 0.9916,在 0.03125 -0.5 mg/mL 相關性良好。y = 2.55x107x+ 1.02x106R2= 0.9916800000010000000120000001400000016000000積(mAUs)蕓香柚皮苷
第三章 蕓香柚皮苷對 OVA 口服免疫耐受的影響(5)30 mg/kg 蕓香柚皮苷耐受組(以下簡稱 30 mg/kg 耐受組):第 0 天至第 4 天通過灌胃的方式給予 1 mg/只的 OVA 和 30 mg/kg 的蕓香柚皮苷,致敏方式和激發(fā)方式均同致敏模型組。(6)50 mg/kg 蕓香柚皮苷耐受組(以下簡稱 50 mg/kg 耐受組):第 0 天至第 4 天通過灌胃的方式給予 1 mg/只的 OVA 和 50 mg/kg 的蕓香柚皮苷,致敏方式和激發(fā)方式均同致敏模型組。每次激發(fā)后 1h 后對小鼠進行腹瀉評分及體溫測量。1μgOVA/Alum(i.P.)30mgOVAorPBS(P.O.)1mgOVAorPBS(P.O.)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Q46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耕先,朱立平;口服耐受的機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治療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8年04期
2 虞濤;口服耐受機制的研究進展[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口服耐受方法治療風濕病[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4年03期
4 徐叔云,丁長海;口服耐受及其應用前景[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5 劉學彬,馮璞,謝蜀生;口服耐受防治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的實驗研究[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6 馬雄 ,邱德凱 ,李恩靈 ,彭延申 ,陳曉宇;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口服耐受誘導研究[J];胃腸病學;2003年02期
7 陳建蘇,李志杰,李辰;口服耐受機制和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0年01期
8 高揚;;何謂口服耐受與自身免疫性疾病?[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10期
9 解德瓊,甘華,杜小剛;口服免疫耐受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2005年01期
10 王永明;胡燕;黎海芪;;T細胞在口服耐受和食物過敏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慧芳;呂佩源;陳競青;林嘉友;;細胞因子在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口服耐受機制中作用的研究[A];山東省2013年神經內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神經免疫大會2013論文匯編[C];2013年
2 鄧曉靜;陳寶安;丁家華;孫雪梅;董偉民;畢延智;張琰;趙剛;高沖;孫耘玉;王駿;程堅;馬燕;宋慧慧;鮑文;Schmitt A;Schmitt M;;口服耐受后過繼轉輸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鄧曉靜;陳寶安;丁家華;孫雪梅;董偉民;畢延智;張琰;趙剛;高沖;孫耘玉;王駿;程堅;馬燕;宋慧慧;鮑文;Schmitt A;Schmitt M;;移植前供鼠口服受鼠脾淋巴細胞對移植后GVHD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付莉;卵巢早衰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口服耐受治療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樂敏;闌尾切除及口服耐受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小鼠結腸炎的作用及相關機制探討[D];浙江大學;2006年
3 朱平;口服耐受治療佐劑性關節(jié)炎及其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9年
4 王宏坤;重組人Ⅱ型膠原250-270多肽的鑒定及其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李小芳;口服抗原誘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模型T細胞耐受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葉月芳;腸粘膜淋巴細胞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小鼠結腸炎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劉寶平;家蠶表達的霍亂病毒B亞基融合蛋白防治1型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癥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姜旭淦;雞CⅡ的分離提取、生物學特性分析及其口服耐受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干預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趙麗娜;蕓香柚皮苷酶解輔助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對OVA誘導口服耐受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9年
2 吳宜;CCL20-CCR6軸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打破卵蛋白(OVA)口服免疫耐受小鼠模型中的作用[D];皖南醫(yī)學院;2017年
3 熊曉亮;動脈粥樣硬化的口服免疫耐受及細胞因子檢測[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彤;HSP60口服免疫耐受及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D];吉林大學;2012年
5 陳慧芳;口服髓鞘素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防治作用及口服耐受機理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武慧麗;樹突狀細胞在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發(fā)病和耐受中作用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沈降;灌腸誘導粘膜耐受抑制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視網膜炎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王宏坤;重組人Ⅱ型膠原250-270多肽的基因構建和表達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9 李學義;重組人Ⅱ型膠原250-270多肽的表達和免疫原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695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9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