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誘發(fā)錒系元素裂變的宏觀-微觀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0 05:46
宏觀-微觀模型是核裂變機制理論研究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有希望可以很好詮釋實驗并與實驗結(jié)果進行定量比較的理論方法.本文綜述了在中子誘發(fā)錒系元素裂變的宏觀-微觀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通過開展宏觀-微觀模型研究,實現(xiàn)了基于五維形變參量的勢能曲面的真實計算,利用先進的搜索算法研究獲得了核裂變路徑、鞍點構(gòu)型等勢能曲面結(jié)構(gòu)信息.基于五維勢能曲面上的裂變動力學(xué)研究,實現(xiàn)了對主要錒系元素的裂變碎片質(zhì)量分布數(shù)據(jù)的理論描述.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xué):物理學(xué) 力學(xué) 天文學(xué). 2020,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圖文】:
連接二次曲面(a)和廣義勞倫斯形狀[35](b)的示意圖.各個參量的含義在圖中已標明
(網(wǎng)絡(luò)版彩圖)LSD模型(藍色曲線)與MS-LDM(朱紅色曲線)模型宏觀能計算結(jié)果的沿裂變路徑的比較
(3)第三次遍歷網(wǎng)格,尋找分水嶺.分水嶺由相鄰的格點串接而成.判斷某個格點是否在分水嶺上的條件是,它具有至少一個能量更低并屬于不同盆地的鄰居格點.圖3(c)和(d)中,分水嶺由虛線標記.(4)確定每一對相鄰盆地間的鞍點.這一過程要遍歷所有的分水嶺上的格點(圖3(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36U Multi-modal Fission Paths on a Fiv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Surface[J]. 王智明,朱文杰,朱鑫,鐘春來,樊鐵栓.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9(04)
本文編號:3532016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xué):物理學(xué) 力學(xué) 天文學(xué). 2020,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圖文】:
連接二次曲面(a)和廣義勞倫斯形狀[35](b)的示意圖.各個參量的含義在圖中已標明
(網(wǎng)絡(luò)版彩圖)LSD模型(藍色曲線)與MS-LDM(朱紅色曲線)模型宏觀能計算結(jié)果的沿裂變路徑的比較
(3)第三次遍歷網(wǎng)格,尋找分水嶺.分水嶺由相鄰的格點串接而成.判斷某個格點是否在分水嶺上的條件是,它具有至少一個能量更低并屬于不同盆地的鄰居格點.圖3(c)和(d)中,分水嶺由虛線標記.(4)確定每一對相鄰盆地間的鞍點.這一過程要遍歷所有的分水嶺上的格點(圖3(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36U Multi-modal Fission Paths on a Fiv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Surface[J]. 王智明,朱文杰,朱鑫,鐘春來,樊鐵栓.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9(04)
本文編號:3532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35320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