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MOC與一維NEM耦合堆芯計算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14:30
目前這一代的堆芯物理分析方法是基于“二步法”發(fā)展起來的,理論上存在近似,難以滿足當今日益復雜的堆芯設計需求。就現(xiàn)階段的計算機水平而言,直接三維全堆輸運計算耗費大量機時和資源,無法滿足工程應用的需求。為了節(jié)約計算時間同時不失全堆輸運計算的計算精度,國際上就二維/一維耦合迭代計算策略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特征線法(MOC)具有良好的幾何適應能力和可與蒙特卡洛方法相媲美的計算精度,因此被選為二維輸運計算方法,而在軸向的求解方法上可以有多種選擇。本文以開源組件計算程序DRAGON中的二維MOC計算模塊為基礎,開發(fā)二維MOC與一維節(jié)塊展開法(NEM)耦合堆芯計算程序。首先本文探究了粗網有限差分(CMFD)加速算法應用于以柵元為基礎的二維MOC計算的可行性,編寫了 CMFD加速算法模塊并在DRAGON程序中實現(xiàn)循環(huán)迭代求解,并探究了 CMFD方程求解的穩(wěn)定性及其加速算法;后根據(jù)MOC掃描計算是針對各個空間角上的各條射線獨立進行的這一特點,利用共享內存多線程并行環(huán)境OpenMP將DRAGON程序中的二維MOC計算模塊實現(xiàn)并行化;最后,在前兩項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探究二維MOC與一維NEM耦合堆芯計算方法...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二維CMFD加速算法計算流程圖??在EDI:模塊的輸入選項中添加與FLU:模塊相同的粗網編號,用于計算各個粗網的??,在應的LCM中
斂判^>?????收f??圖3.1二維CMFD加速算法計算流程圖??在EDI:模塊的輸入選項中添加與FLU:模塊相同的粗網編號,用于計算各個粗網的??均勻化參數(shù),并存儲在對應的LCM數(shù)據(jù)體中。??DIFF:模塊是本文根據(jù)DRAGON程序的API開發(fā)的用于計算CMFD方程的模塊。??在此模塊中利用EDI:模塊計算出的均勻化參數(shù),求解多群CMFD方程,得到均勻化粗??網通量,并利用(3-8)式更新個平源區(qū)通量。同時在DIFF:模塊中進行平源區(qū)通量收斂??判斷,并將收斂判斷的的標志?個整數(shù)值,輸出到LCM數(shù)據(jù)體中。??由于FLU:、EDI:以及DIFF:模塊都是一次計算的模塊,并不具備循環(huán)迭代的功能,??因此本為充分利用CLE2000控制語言的強大功能
擴展基準題,本節(jié)只介紹二維基準題。??C5G7-2D問題的全堆芯由U02燃料組件和MOX燃料組件組成,共有16個燃料組??件,具有1/4對稱性,堆芯外圍有慢化劑作為反射層材料。其堆芯布置圖如圖3.3所示,??在幾何的右部和底部采用真空邊界,而在上部和左側采用全反射邊界。整個二維幾何的??尺寸為64.26x64.26?cm,每個組件的尺寸均為21.42x21.42?cm,且堆芯外圍反射層的??厚度也為21.42?cm。??全反射邊界條件??u〇2?MOX??全???£?*??射?空??邊?MOX?U0??邊??界?2?界??條?條??件??I?件??慢化劑?_??真空邊界條件??圖3.3?C5G7-2D基準題的堆芯布置圖??該基準題的組件采用17x17的柵元排列,圖3.4給出了一個柵元的示意圖。每個柵??元的邊長為1.26?cm,并且所有的燃料棒和控制棒導向管的半徑都為0.54?cm。從圖3.4??中可以看出每個柵元由兩種材料組成,燃料與包殼或者控制棒導向管與慢化劑都采用均??勻化截面。燃料組件的分布圖如圖3.5所示,其中U02燃料組件由一種富集度的燃料組??成,而MOX燃料組件則由三種富集度的燃料組成。??該基準題采用七群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模塊化特征線方法的二維/一維耦合輸運程序開發(fā)[J]. 梁亮,吳宏春,鄭友琦,李云召. 核動力工程. 2014(S2)
博士論文
[1]基于并行技術的2D/1D耦合三維全堆輸運方法研究[D]. 吳文斌.清華大學 2014
[2]三維特征線方法的并行與加速方法研究[D]. 張知竹.清華大學 2013
[3]中子輸運方程特征線解法及嵌入式組件均勻化方法的研究[D]. 湯春桃.上海交通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14569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二維CMFD加速算法計算流程圖??在EDI:模塊的輸入選項中添加與FLU:模塊相同的粗網編號,用于計算各個粗網的??,在應的LCM中
斂判^>?????收f??圖3.1二維CMFD加速算法計算流程圖??在EDI:模塊的輸入選項中添加與FLU:模塊相同的粗網編號,用于計算各個粗網的??均勻化參數(shù),并存儲在對應的LCM數(shù)據(jù)體中。??DIFF:模塊是本文根據(jù)DRAGON程序的API開發(fā)的用于計算CMFD方程的模塊。??在此模塊中利用EDI:模塊計算出的均勻化參數(shù),求解多群CMFD方程,得到均勻化粗??網通量,并利用(3-8)式更新個平源區(qū)通量。同時在DIFF:模塊中進行平源區(qū)通量收斂??判斷,并將收斂判斷的的標志?個整數(shù)值,輸出到LCM數(shù)據(jù)體中。??由于FLU:、EDI:以及DIFF:模塊都是一次計算的模塊,并不具備循環(huán)迭代的功能,??因此本為充分利用CLE2000控制語言的強大功能
擴展基準題,本節(jié)只介紹二維基準題。??C5G7-2D問題的全堆芯由U02燃料組件和MOX燃料組件組成,共有16個燃料組??件,具有1/4對稱性,堆芯外圍有慢化劑作為反射層材料。其堆芯布置圖如圖3.3所示,??在幾何的右部和底部采用真空邊界,而在上部和左側采用全反射邊界。整個二維幾何的??尺寸為64.26x64.26?cm,每個組件的尺寸均為21.42x21.42?cm,且堆芯外圍反射層的??厚度也為21.42?cm。??全反射邊界條件??u〇2?MOX??全???£?*??射?空??邊?MOX?U0??邊??界?2?界??條?條??件??I?件??慢化劑?_??真空邊界條件??圖3.3?C5G7-2D基準題的堆芯布置圖??該基準題的組件采用17x17的柵元排列,圖3.4給出了一個柵元的示意圖。每個柵??元的邊長為1.26?cm,并且所有的燃料棒和控制棒導向管的半徑都為0.54?cm。從圖3.4??中可以看出每個柵元由兩種材料組成,燃料與包殼或者控制棒導向管與慢化劑都采用均??勻化截面。燃料組件的分布圖如圖3.5所示,其中U02燃料組件由一種富集度的燃料組??成,而MOX燃料組件則由三種富集度的燃料組成。??該基準題采用七群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模塊化特征線方法的二維/一維耦合輸運程序開發(fā)[J]. 梁亮,吳宏春,鄭友琦,李云召. 核動力工程. 2014(S2)
博士論文
[1]基于并行技術的2D/1D耦合三維全堆輸運方法研究[D]. 吳文斌.清華大學 2014
[2]三維特征線方法的并行與加速方法研究[D]. 張知竹.清華大學 2013
[3]中子輸運方程特征線解法及嵌入式組件均勻化方法的研究[D]. 湯春桃.上海交通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145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kxlw/32145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