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變電磁法中減小勘探盲區(qū)的一次嘗試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17:37
瞬變電磁法以其較高的施工效率和較強的場地適應性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由于其接收信號的早期時間道中,存在無法分辨的自感信號和有用信號(關斷時間范圍內),導致了淺層的勘探盲區(qū)。為了減小勘探盲區(qū),選用拖拽式高分辨瞬變電磁系統(tǒng)進行嘗試,該系統(tǒng)采用了"恒壓鉗位"高速線性關斷技術和"跨環(huán)消耦"消互感技術。試驗結果表明,新技術的運用使有效起始采樣時間大幅提前至2μs,減小了勘探盲區(qū),提高了瞬變電磁法的應用范圍。
【文章來源】:山西焦煤科技. 2020,44(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試驗場地勘探線布設圖
根據(jù)勘察資料,勘探深度范圍內地層主要為:1) 場地表層分布為雜填土層(Q 4 ml ). 2) 中部分布第四系晚更新統(tǒng)的粉土和粉質黏土層(Q 3 al+pl ). 3) 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C 2 b )與奧陶系峰峰組(O2)基巖地層。另據(jù)調查,場地北側曾有村民進行鋁土礦開采活動(打洞開采,規(guī)模較小),礦層埋深約10 m,厚0.5~1.0 m,窯口已填埋,未留下任何資料;由于場地限制,在已填埋的小窯口附近布置了3條勘探線,線距2.7 m,點距0.5 m. 工作開始前,在場地東側進行儀器測試,選在已廢棄窯洞頂部,測試儀器對淺層空洞的反映,因為探測深度較淺,選取了直徑較小的收發(fā)一體化線圈(多匝、直徑0.5 m),電流60 A,測試結果見圖2.圖2基本反映了地層結構,由上至下,電阻率逐步增大,在可見窯洞處,均出現(xiàn)了高阻反映,最左側窯洞A,由于坍塌嚴重,高阻不明顯,B、C、D窯洞較為完整,C洞為B洞中部向右開挖的一個側洞,三窯洞均呈現(xiàn)高阻反映;試驗線里程18~20 m,深度2 m左右也出現(xiàn)了高阻,根據(jù)調查,此處也存在的窯洞(已被掩埋)。試驗結果表明,窯洞頂部最高處距勘探線布置的地面不足2 m,但都采集到了有效數(shù)據(jù),由此可見該設備在應用中盲區(qū)極小。
在該場地南側鉆探勘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深約9 m的地下人防空洞且已塌陷,為了進一步測試儀器有效性,在鉆孔附近布置了兩條相交的勘探線進行探測,兩條勘探線出現(xiàn)低阻異常位置與鉆探結果較吻合,并且由此也確定出了該人防空洞的大體走向。4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層瞬變電磁法在城市道路地下病害檢測中的應用[J]. 賴劉保,陳昌彥,張輝,白朝旭,蘇兆鋒,賈輝,肖敏,侯海濤.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6(06)
[2]瞬變電磁法在山地變電站邊坡接地網(wǎng)檢測研究[J]. 曹敏,李佳奇,畢志周,張林山,張長勝,李川.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6(08)
[3]小回線源瞬變電磁探測能力的實驗研究[J]. 馬華祥,呂阿談. 煤炭技術. 2015(11)
[4]小回線瞬變電磁法在地下火區(qū)探測中的應用[J]. 王志勵,林金波,劉麗娟,邵鵬. 江西煤炭科技. 2014(03)
[5]瞬變電磁發(fā)射機的無源恒壓鉗位技術[J]. 付一奎,楊永明,付志紅,蘇向豐.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1(08)
[6]大回線源瞬變電磁法最小探測深度的分析與估算[J]. 薛國強,宋建平,閻仕農,閻述. 工程勘察. 2004(02)
博士論文
[1]瞬變電磁小回線探測技術研究[D]. 王浩文.重慶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574975
【文章來源】:山西焦煤科技. 2020,44(11)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試驗場地勘探線布設圖
根據(jù)勘察資料,勘探深度范圍內地層主要為:1) 場地表層分布為雜填土層(Q 4 ml ). 2) 中部分布第四系晚更新統(tǒng)的粉土和粉質黏土層(Q 3 al+pl ). 3) 下伏基巖為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C 2 b )與奧陶系峰峰組(O2)基巖地層。另據(jù)調查,場地北側曾有村民進行鋁土礦開采活動(打洞開采,規(guī)模較小),礦層埋深約10 m,厚0.5~1.0 m,窯口已填埋,未留下任何資料;由于場地限制,在已填埋的小窯口附近布置了3條勘探線,線距2.7 m,點距0.5 m. 工作開始前,在場地東側進行儀器測試,選在已廢棄窯洞頂部,測試儀器對淺層空洞的反映,因為探測深度較淺,選取了直徑較小的收發(fā)一體化線圈(多匝、直徑0.5 m),電流60 A,測試結果見圖2.圖2基本反映了地層結構,由上至下,電阻率逐步增大,在可見窯洞處,均出現(xiàn)了高阻反映,最左側窯洞A,由于坍塌嚴重,高阻不明顯,B、C、D窯洞較為完整,C洞為B洞中部向右開挖的一個側洞,三窯洞均呈現(xiàn)高阻反映;試驗線里程18~20 m,深度2 m左右也出現(xiàn)了高阻,根據(jù)調查,此處也存在的窯洞(已被掩埋)。試驗結果表明,窯洞頂部最高處距勘探線布置的地面不足2 m,但都采集到了有效數(shù)據(jù),由此可見該設備在應用中盲區(qū)極小。
在該場地南側鉆探勘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深約9 m的地下人防空洞且已塌陷,為了進一步測試儀器有效性,在鉆孔附近布置了兩條相交的勘探線進行探測,兩條勘探線出現(xiàn)低阻異常位置與鉆探結果較吻合,并且由此也確定出了該人防空洞的大體走向。4 結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層瞬變電磁法在城市道路地下病害檢測中的應用[J]. 賴劉保,陳昌彥,張輝,白朝旭,蘇兆鋒,賈輝,肖敏,侯海濤.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6(06)
[2]瞬變電磁法在山地變電站邊坡接地網(wǎng)檢測研究[J]. 曹敏,李佳奇,畢志周,張林山,張長勝,李川.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6(08)
[3]小回線源瞬變電磁探測能力的實驗研究[J]. 馬華祥,呂阿談. 煤炭技術. 2015(11)
[4]小回線瞬變電磁法在地下火區(qū)探測中的應用[J]. 王志勵,林金波,劉麗娟,邵鵬. 江西煤炭科技. 2014(03)
[5]瞬變電磁發(fā)射機的無源恒壓鉗位技術[J]. 付一奎,楊永明,付志紅,蘇向豐.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2011(08)
[6]大回線源瞬變電磁法最小探測深度的分析與估算[J]. 薛國強,宋建平,閻仕農,閻述. 工程勘察. 2004(02)
博士論文
[1]瞬變電磁小回線探測技術研究[D]. 王浩文.重慶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574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5749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