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蘭水文站1982-2016年徑流量演變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17:29
為了研究中小河流徑流量演變的特征,選用線性趨勢法、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等多種方法,對綠蘭水文站1982-2016年35 a徑流量變化趨勢性、突變性、周期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綠蘭水文站徑流量序列整體呈微弱上升變化趨勢,年上升量為0.0 085 m3/s;(2)徑流量序列不存在實質性突變;(3)徑流量序列存在多尺度周期變化規(guī)律,第一主周期為30 a,第二主周期為12 a,第三主周期為5 a。
【文章來源】:廣西水利水電. 2020,(02)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綠蘭水文站近35 a徑流量變化趨勢圖
采用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對綠蘭水文站近35 a年均進行突變性檢驗,并繪制UF、UB曲線(見圖2),本次研究采用顯著性水平α=0.05,因此統(tǒng)計量UF和UB的臨界值為±1.96。由圖2可知,UF、UB曲線在置信區(qū)間內不存在相交情況,說明在近35 a綠蘭水文站徑流量沒有發(fā)生突變。3.3 周期性分析
利用matlab數(shù)值軟件計算綠蘭水文站近35 a徑流量序列小波系數(shù),并繪制小波系數(shù)實部和模值等值線圖,結果如圖3、圖4所示,同時計算小波系數(shù)的方差,并繪制方差在時間尺度上的變化曲線,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3可知,綠蘭水文站徑流量序列存在著4~6 a、9~16 a、16~22 a、28~32 a多尺度周期變化規(guī)律;由圖4可知,周期在5 a、12 a、30 a三個時間尺度處震蕩較為強烈,處于周期震蕩中心。由圖5可知,小波方差曲線的3個峰值分別對應著5 a、12 a、30 a三個時間尺度,這跟小波模值等值線圖一致,進一步印證了其震蕩中心的特征。三個峰值中,30 a尺度對應的峰值最高,說明30 a為綠蘭水文站徑流量時間序列的第一主周期,其次為12 a、5 a,分別為第二、第三主周期。圖4 綠蘭水文站徑流量序列小波系數(shù)模值等值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月北半球海冰趨勢變化的區(qū)域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 陳樟,吳仁廣.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10)
[2]1956-2017年黃河干流徑流量時空變化新特征[J]. 李勃,穆興民,高鵬,趙廣舉,孫文義.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3]變化環(huán)境下巖溶區(qū)流域徑流變化特征研究[J]. 莫崇勛,劉朋,朱新榮,阮俞理,楊云川,孫桂凱.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4)
[4]大渡河流域降水時空分布特征[J]. 肖楊,袁淑杰,張碧,何興潼,于飛. 人民長江. 2019(S1)
[5]廣西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管理探討[J]. 李恒昌. 廣西水利水電. 2013(06)
本文編號:3574964
【文章來源】:廣西水利水電. 2020,(02)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綠蘭水文站近35 a徑流量變化趨勢圖
采用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對綠蘭水文站近35 a年均進行突變性檢驗,并繪制UF、UB曲線(見圖2),本次研究采用顯著性水平α=0.05,因此統(tǒng)計量UF和UB的臨界值為±1.96。由圖2可知,UF、UB曲線在置信區(qū)間內不存在相交情況,說明在近35 a綠蘭水文站徑流量沒有發(fā)生突變。3.3 周期性分析
利用matlab數(shù)值軟件計算綠蘭水文站近35 a徑流量序列小波系數(shù),并繪制小波系數(shù)實部和模值等值線圖,結果如圖3、圖4所示,同時計算小波系數(shù)的方差,并繪制方差在時間尺度上的變化曲線,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3可知,綠蘭水文站徑流量序列存在著4~6 a、9~16 a、16~22 a、28~32 a多尺度周期變化規(guī)律;由圖4可知,周期在5 a、12 a、30 a三個時間尺度處震蕩較為強烈,處于周期震蕩中心。由圖5可知,小波方差曲線的3個峰值分別對應著5 a、12 a、30 a三個時間尺度,這跟小波模值等值線圖一致,進一步印證了其震蕩中心的特征。三個峰值中,30 a尺度對應的峰值最高,說明30 a為綠蘭水文站徑流量時間序列的第一主周期,其次為12 a、5 a,分別為第二、第三主周期。圖4 綠蘭水文站徑流量序列小波系數(shù)模值等值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3月北半球海冰趨勢變化的區(qū)域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 陳樟,吳仁廣.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10)
[2]1956-2017年黃河干流徑流量時空變化新特征[J]. 李勃,穆興民,高鵬,趙廣舉,孫文義.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6)
[3]變化環(huán)境下巖溶區(qū)流域徑流變化特征研究[J]. 莫崇勛,劉朋,朱新榮,阮俞理,楊云川,孫桂凱.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4)
[4]大渡河流域降水時空分布特征[J]. 肖楊,袁淑杰,張碧,何興潼,于飛. 人民長江. 2019(S1)
[5]廣西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管理探討[J]. 李恒昌. 廣西水利水電. 2013(06)
本文編號:35749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5749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