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一體下的臺灣泥鰍病害防治與水質調控
發(fā)布時間:2023-03-21 19:00
<正>臺灣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為大鱗副鰍(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一種,在我國多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和臺灣島西北部的淺灘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產研究所進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順德、仙桃等水產技術站推廣養(yǎng)殖。據(jù)報道,在南方養(yǎng)殖3~4個月,本地泥鰍的平均體質量為13g,大鱗副泥鰍為20g,而臺灣泥鰍可達90g以上,是本地泥鰍的4~5倍。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基本情況
2 分析處理
2.1 藻類觀察
2.2 解剖鏡檢
2.3 水質檢測
2.4 藥敏檢測
2.5 處理方案
2.6 處理結果
3 結論與討論
3.1 消毒劑和水體環(huán)境的關系
3.2 水質變化的影響
3.3 綜合判斷治療
本文編號:3767119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基本情況
2 分析處理
2.1 藻類觀察
2.2 解剖鏡檢
2.3 水質檢測
2.4 藥敏檢測
2.5 處理方案
2.6 處理結果
3 結論與討論
3.1 消毒劑和水體環(huán)境的關系
3.2 水質變化的影響
3.3 綜合判斷治療
本文編號:3767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7671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