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羅非魚CD22基因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8 07:07
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是世界以及我國南方區(qū)域養(yǎng)殖的重要淡水魚類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chǎn)養(yǎng)殖規(guī)模的擴大,羅非魚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多發(fā),造成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嚴重影響該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免疫防治成為解決這些病害問題的重要突破口。CD22屬是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Sigles)家族成員,為I型跨蛋白。該基因表達在成熟的B細胞膜上。CD22的細胞內域包括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和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s,ITIM)。CD22是一個黏附類的信號分子,與細胞間相互作用有關,在B細胞的轉導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的CD22基因開放閱讀框序列,對比其表達特征及功能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本論文探索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CD22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根據(jù)NCBI上公布的羅非魚CD22基因(記為On-CD22)(Gen Bank登...
【文章來源】: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On-CD22基因克隆Fig.2-1CloningofOn-CD22
尼羅羅非魚CD22基因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16圖2-3On-CD22氨基酸序列保守結構域Fig.2-3ConservativedomainwithinaminoacidsequenceofOn-CD222.4.2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預測使用在線軟件ExPASy中的SOPMA程序預測On-CD22蛋白的二級結構,分析結果顯示(圖2-4),該蛋白以無規(guī)則卷曲為主,其中α-螺旋占總鏈的6.74%,無規(guī)則卷曲占總鏈的52.53%,β-轉角占總鏈的3.37%,延伸鏈占總鏈的37.36%。利用在線軟件SWISS-MODEL對On-CD22蛋白進行同源模建,獲其三級結構模型,其最佳模型是5vKm.1.A(圖2-5),序列一致性為30.71%;另一模型是5lf5.1A,序列一致性為22.04%。圖2-4On-CD22蛋白二級結構預測Fig.2-4PredictedsecondarystructureofOn-CD22圖注:藍色:α-螺;紅色:β-轉角;綠色:延伸鏈;紫色:無規(guī)則卷曲;Note:Blue:α-helix;Red:β-extend;Purple:randomcoil;Green:Extensionchain
廣東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7圖2-5On-CD22蛋白跨膜區(qū)三維結構Fig.2-5The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softransmembraneregionofOn-CD222.4.3On-CD22序列同源比對及進化分析利用MegAlign軟件將克隆得到的On-CD22基因序列與伯氏樸麗魚、斑馬擬麗魚、大黃魚、尼加拉瓜湖始麗魚、布氏新亮鯛、奧利亞羅非魚、小家鼠、奈里樸麗魚、智人等與該基因序列進行相似性比對,其中尼羅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序列相似性高達96.53%,與奈里樸麗魚序列相似性為54.78%(表2-4)。利用MEGA7.0軟件采用鄰接法構建羅非魚CD22基因系統(tǒng)進化樹,結果顯示尼羅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的親緣性最近,其次是奈里樸麗魚,而與小家鼠和智人等物種相距最遠。其他物種的CD22氨基酸序列的鄰接法系統(tǒng)進化樹(圖2-6)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的CD22聚為1支,有較高的同源性。表2-4序列相似性Table2-4similaritysequence物種序列號序列相似性Maylandiazebra斑馬擬麗魚XP_004566890.189.57%Larimichthyscrocea大黃魚XP_019112342.254.7%Haplochromisburtoni伯氏樸麗魚XP_005943881.190.12%Archocentruscentrarchus尼加拉瓜湖始麗魚XP_030605075.172.01%Neolamprologusbrichardi布氏新亮鯛XP_006794956.190.12%Oreochromisaureus奧利亞羅非魚XP_031588969.196.53%Musmusculus小家鼠XP_006539553.132.5%Haplochromisnyererei奈里樸麗魚XP_005743322.190.12%Homosapiens智人NP_001265346.131.0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細胞骨免疫在牙周炎中的作用[J]. 林曉萍,韓亞琨. 口腔疾病防治. 2020(04)
[2]紫紅笛鯛血細胞發(fā)生研究[J]. 鐘愛華,牟毅,高航,王文鴻. 水產(chǎn)科學. 2020(01)
[3]尼羅羅非魚TGF-β1蛋白原核表達及多克隆抗體的制備[J]. 余艷玲,馮鵬霏,潘傳燕,陳曉漢,林勇,張永德,羅洪林.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06)
[4]尼羅羅非魚PPARδ的原核表達及其多抗制備和純化[J]. 潘傳燕,馮鵬霏,張永德,羅洪林. 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09)
[5]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9在多種疾病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曹玲,袁小亮. 贛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9(05)
[6]中華鱘免疫分子CD2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挖掘[J]. 來璇,金鈺婷,金語嫣,廖志勇.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9(09)
[7]Siglecs家族在膿毒癥中的研究進展[J]. 褚薩薩,尤娜,汪茂榮.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8(05)
[8]魚類免疫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 張媛媛,宋理平. 河北漁業(yè). 2018(02)
[9]人源DNMT1基因啟動子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載體的構建及其活性檢測[J]. 黃滔,曹玉祥,張志堅,周興路,魏慧君,吳志浩. 皖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8(01)
[10]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李克雷,李想,叢喆,薛婧.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17(12)
博士論文
[1]鲆鰈魚IgM+B細胞內吞作用及其調控機制研究[D]. 李逸群.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鱖B淋巴細胞的發(fā)生和T淋巴細胞受體基因的克隆[D]. 田敬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3]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5種趨化因子的克隆、鑒定及表達分析[D]. 劉洋.中國海洋大學 2007
[4]牙鲆鲆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動力學研究[D]. 烏日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3
碩士論文
[1]NF-κB信號通路在B細胞惡性淋巴瘤中的發(fā)病機理和靶向治療進展[D]. 曾勁舟.南昌大學 2017
[2]無乳鏈球菌和海豚鏈球菌滅活疫苗對羅非魚的免疫效果[D]. 付天增.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3]CD22信號異常在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D]. 武曉靜.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5
[4]無乳鏈球菌誘導吉富羅非魚sIgM、mIgD重鏈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D]. 王培.廣東海洋大學 2014
[5]羅非魚免疫記憶及體外淋巴細胞增殖的研究[D]. 龐碧劍.廣東海洋大學 2012
[6]中國羅非魚出口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D]. 王斌.江南大學 2011
[7]牙鲆免疫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部分免疫細胞的功能研究[D]. 王衛(wèi)衛(wèi).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83246
【文章來源】: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On-CD22基因克隆Fig.2-1CloningofOn-CD22
尼羅羅非魚CD22基因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16圖2-3On-CD22氨基酸序列保守結構域Fig.2-3ConservativedomainwithinaminoacidsequenceofOn-CD222.4.2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預測使用在線軟件ExPASy中的SOPMA程序預測On-CD22蛋白的二級結構,分析結果顯示(圖2-4),該蛋白以無規(guī)則卷曲為主,其中α-螺旋占總鏈的6.74%,無規(guī)則卷曲占總鏈的52.53%,β-轉角占總鏈的3.37%,延伸鏈占總鏈的37.36%。利用在線軟件SWISS-MODEL對On-CD22蛋白進行同源模建,獲其三級結構模型,其最佳模型是5vKm.1.A(圖2-5),序列一致性為30.71%;另一模型是5lf5.1A,序列一致性為22.04%。圖2-4On-CD22蛋白二級結構預測Fig.2-4PredictedsecondarystructureofOn-CD22圖注:藍色:α-螺;紅色:β-轉角;綠色:延伸鏈;紫色:無規(guī)則卷曲;Note:Blue:α-helix;Red:β-extend;Purple:randomcoil;Green:Extensionchain
廣東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7圖2-5On-CD22蛋白跨膜區(qū)三維結構Fig.2-5The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softransmembraneregionofOn-CD222.4.3On-CD22序列同源比對及進化分析利用MegAlign軟件將克隆得到的On-CD22基因序列與伯氏樸麗魚、斑馬擬麗魚、大黃魚、尼加拉瓜湖始麗魚、布氏新亮鯛、奧利亞羅非魚、小家鼠、奈里樸麗魚、智人等與該基因序列進行相似性比對,其中尼羅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序列相似性高達96.53%,與奈里樸麗魚序列相似性為54.78%(表2-4)。利用MEGA7.0軟件采用鄰接法構建羅非魚CD22基因系統(tǒng)進化樹,結果顯示尼羅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的親緣性最近,其次是奈里樸麗魚,而與小家鼠和智人等物種相距最遠。其他物種的CD22氨基酸序列的鄰接法系統(tǒng)進化樹(圖2-6)羅非魚與奧利亞羅非魚的CD22聚為1支,有較高的同源性。表2-4序列相似性Table2-4similaritysequence物種序列號序列相似性Maylandiazebra斑馬擬麗魚XP_004566890.189.57%Larimichthyscrocea大黃魚XP_019112342.254.7%Haplochromisburtoni伯氏樸麗魚XP_005943881.190.12%Archocentruscentrarchus尼加拉瓜湖始麗魚XP_030605075.172.01%Neolamprologusbrichardi布氏新亮鯛XP_006794956.190.12%Oreochromisaureus奧利亞羅非魚XP_031588969.196.53%Musmusculus小家鼠XP_006539553.132.5%Haplochromisnyererei奈里樸麗魚XP_005743322.190.12%Homosapiens智人NP_001265346.131.0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細胞骨免疫在牙周炎中的作用[J]. 林曉萍,韓亞琨. 口腔疾病防治. 2020(04)
[2]紫紅笛鯛血細胞發(fā)生研究[J]. 鐘愛華,牟毅,高航,王文鴻. 水產(chǎn)科學. 2020(01)
[3]尼羅羅非魚TGF-β1蛋白原核表達及多克隆抗體的制備[J]. 余艷玲,馮鵬霏,潘傳燕,陳曉漢,林勇,張永德,羅洪林.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06)
[4]尼羅羅非魚PPARδ的原核表達及其多抗制備和純化[J]. 潘傳燕,馮鵬霏,張永德,羅洪林. 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09)
[5]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9在多種疾病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曹玲,袁小亮. 贛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9(05)
[6]中華鱘免疫分子CD2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挖掘[J]. 來璇,金鈺婷,金語嫣,廖志勇.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9(09)
[7]Siglecs家族在膿毒癥中的研究進展[J]. 褚薩薩,尤娜,汪茂榮.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8(05)
[8]魚類免疫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 張媛媛,宋理平. 河北漁業(yè). 2018(02)
[9]人源DNMT1基因啟動子熒光素酶報告基因載體的構建及其活性檢測[J]. 黃滔,曹玉祥,張志堅,周興路,魏慧君,吳志浩. 皖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8(01)
[10]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李克雷,李想,叢喆,薛婧.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17(12)
博士論文
[1]鲆鰈魚IgM+B細胞內吞作用及其調控機制研究[D]. 李逸群.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鱖B淋巴細胞的發(fā)生和T淋巴細胞受體基因的克隆[D]. 田敬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3]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5種趨化因子的克隆、鑒定及表達分析[D]. 劉洋.中國海洋大學 2007
[4]牙鲆鲆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動力學研究[D]. 烏日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3
碩士論文
[1]NF-κB信號通路在B細胞惡性淋巴瘤中的發(fā)病機理和靶向治療進展[D]. 曾勁舟.南昌大學 2017
[2]無乳鏈球菌和海豚鏈球菌滅活疫苗對羅非魚的免疫效果[D]. 付天增.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3]CD22信號異常在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D]. 武曉靜.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5
[4]無乳鏈球菌誘導吉富羅非魚sIgM、mIgD重鏈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D]. 王培.廣東海洋大學 2014
[5]羅非魚免疫記憶及體外淋巴細胞增殖的研究[D]. 龐碧劍.廣東海洋大學 2012
[6]中國羅非魚出口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D]. 王斌.江南大學 2011
[7]牙鲆免疫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部分免疫細胞的功能研究[D]. 王衛(wèi)衛(wèi).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832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4832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