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對俄羅斯鱘形體和血液指標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04 23:37
為探討?zhàn)囸I脅迫對俄羅斯鱘(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形體和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以室內養(yǎng)殖俄羅斯鱘為研究對象進行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實驗,分別在饑餓7、14、21、28 d和恢復投喂后20 d,分析形體和血液指標變化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饑餓脅迫和復投喂過程中,俄羅斯鱘體長和體質量變化不顯著,肝指數(shù)和肥滿度顯著下降(P<0.01),肝質量在短期饑餓脅迫后相對穩(wěn)定,而隨著饑餓時間延長顯著下降(P<0.01)。饑餓脅迫條件下,俄羅斯鱘血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總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保持穩(wěn)定。饑餓脅迫和再投喂過程中,血清肌酐和尿素顯著下降(P<0.01),長期饑餓脅迫和復投喂后甘油三酯水平顯著下降(P<0.01)。結果表明,饑餓脅迫對俄羅斯鱘肝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肝質量和肝指數(shù)下降,肝細胞結構未受損傷,肝臟合成貯存功能未受影響;饑餓脅迫對俄羅斯鱘能量代謝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嘌呤代謝、肌肉代謝和脂肪代謝過程。
【文章來源】:河北漁業(yè). 2020,(11)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1.3 統(tǒng)計分析
2 實驗結果
2.1 俄羅斯鱘形體指標的變化分析
2.2 俄羅斯鱘肝臟酶活性變化分析
2.3 俄羅斯鱘能量代謝指標的變化分析
3 討論
3.1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影響俄羅斯鱘形體指標
3.2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下俄羅斯鱘肝臟功能變化
3.3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影響俄羅斯鱘魚能量代謝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饑餓再投喂對黑鱾幼魚消化酶活性與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張怡波,呂慧明,袁子,徐善良,王丹麗. 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9(05)
[2]饑餓處理對鳙魚形態(tài)和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分析[J]. 鐘金香,李俊偉,頡曉勇,郭永堅,王珺,朱長波,陳素文,李婷.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9(08)
[3]鱘魚育種技術之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應用與展望[J]. 東天,胡紅霞. 中國水產(chǎn). 2018(05)
[4]飼料脂肪水平對俄羅斯鱘幼魚生長、血液生化指標及抗氧化性能的影響[J]. 朱婷婷,李琦,朱浩擁,王和偉,李二超,陳立僑. 海洋漁業(yè). 2017(01)
[5]黃河裸裂尻魚肌酸激酶M-CK cDNA的克隆及組織表達分析[J]. 孔慶輝,晁燕,夏明哲,李長忠,祁得林. 動物學雜志. 2016(01)
[6]饑餓脅迫對刀鱭形體、體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 金鑫,徐鋼春,杜富寬,徐跑,顧若波. 動物學雜志. 2014(06)
[7]鱘魚種質鑒定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 董穎,胡紅霞. 中國水產(chǎn). 2014(10)
[8]文昌魚嘌呤代謝酶基因:結構與演化[J]. 張宇,叢藝,張士璀.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9]饑餓時間對越冬期黃顙魚血清及魚體生化成分的影響[J]. 楊嚴鷗,姚峰,余文斌,李光榮,舒克邦,許金杰.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nóng)學卷. 2007(04)
[10]饑餓對養(yǎng)殖鱸魚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錢云霞,陳惠群,孫江飛.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02(02)
博士論文
[1]斑馬魚早期胚胎/幼魚急相期反應基因表達模式研究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功能分析[D]. 孫委委.中國海洋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76627
【文章來源】:河北漁業(yè). 2020,(11)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1.3 統(tǒng)計分析
2 實驗結果
2.1 俄羅斯鱘形體指標的變化分析
2.2 俄羅斯鱘肝臟酶活性變化分析
2.3 俄羅斯鱘能量代謝指標的變化分析
3 討論
3.1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影響俄羅斯鱘形體指標
3.2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下俄羅斯鱘肝臟功能變化
3.3 饑餓脅迫和再投喂影響俄羅斯鱘魚能量代謝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饑餓再投喂對黑鱾幼魚消化酶活性與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張怡波,呂慧明,袁子,徐善良,王丹麗. 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 2019(05)
[2]饑餓處理對鳙魚形態(tài)和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分析[J]. 鐘金香,李俊偉,頡曉勇,郭永堅,王珺,朱長波,陳素文,李婷.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9(08)
[3]鱘魚育種技術之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應用與展望[J]. 東天,胡紅霞. 中國水產(chǎn). 2018(05)
[4]飼料脂肪水平對俄羅斯鱘幼魚生長、血液生化指標及抗氧化性能的影響[J]. 朱婷婷,李琦,朱浩擁,王和偉,李二超,陳立僑. 海洋漁業(yè). 2017(01)
[5]黃河裸裂尻魚肌酸激酶M-CK cDNA的克隆及組織表達分析[J]. 孔慶輝,晁燕,夏明哲,李長忠,祁得林. 動物學雜志. 2016(01)
[6]饑餓脅迫對刀鱭形體、體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 金鑫,徐鋼春,杜富寬,徐跑,顧若波. 動物學雜志. 2014(06)
[7]鱘魚種質鑒定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J]. 董穎,胡紅霞. 中國水產(chǎn). 2014(10)
[8]文昌魚嘌呤代謝酶基因:結構與演化[J]. 張宇,叢藝,張士璀.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9]饑餓時間對越冬期黃顙魚血清及魚體生化成分的影響[J]. 楊嚴鷗,姚峰,余文斌,李光榮,舒克邦,許金杰.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nóng)學卷. 2007(04)
[10]饑餓對養(yǎng)殖鱸魚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 錢云霞,陳惠群,孫江飛.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02(02)
博士論文
[1]斑馬魚早期胚胎/幼魚急相期反應基因表達模式研究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功能分析[D]. 孫委委.中國海洋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76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4766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