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鱒鰭條細胞系的建立及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4 11:22
細胞培養(yǎng)技術已在生物中廣泛應用。本研究基于赤眼鱒比草魚更具有抗GCRV特性,為草魚抗病新品種選育研究開辟新的魚類細胞資源。本人開展了赤眼鱒鰭條細胞系的建立及初步應用研究,獲得了以下結果:1.通過采用組織培養(yǎng),啟動了赤眼鱒鰭條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7-8天左右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開始從組織塊周圍遷出細胞。原代培養(yǎng)14天左右后,組織塊周圍生長成暈,并且呈放射狀。通過采用酶消化法,成功的進行了細胞的傳代培養(yǎng),將其命名為SCF,目前已經(jīng)成功傳代40多次,細胞呈成纖維樣生長。2.將初始密度為2.0×105個/mL的細胞分別接種到MEN、L-15、M19、R-1640四種不同培養(yǎng)基中,發(fā)現(xiàn)赤眼鱒鰭條細胞在Leibovitz-15培養(yǎng)基條件下呈現(xiàn)最適合的生長狀態(tài);將初始密度為2.0×105個/mL的細胞接種到含有5%、10%、15%、20%血清濃度的L-15培養(yǎng)基中,發(fā)現(xiàn)赤眼鱒鰭條細胞25℃條件下在含有20%血清濃度的L-15中呈最適合生長。液氮保存經(jīng)復蘇后,有82.5%的細胞仍然保持活性;染色體分析結果顯示,第25代赤眼鱒鰭條細胞染色體為48條,為正常的二倍體。為進一步研究此細胞來源于...
【文章來源】: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細胞培養(yǎng)概況
1.2 魚類細胞系的應用
1.2.1 魚類病毒分離和鑒定
1.2.2 魚類細胞疫苗制備
1.2.3 轉基因技術
1.2.4 基因的篩選與功能分析
1.2.5 免疫機理研究
1.2.6 生理特性研究
1.2.7 細胞核移植
1.2.8 環(huán)境毒物以及污染物的檢測
1.2.9 魚類資源保護研究
1.3 建立魚類細胞系方法
1.3.1 常用的消毒方法
1.3.2 細胞培養(yǎng)常用的方法
1.4 細胞的組織來源
1.5 細胞的培養(yǎng)條件
1.5.1 細胞培養(yǎng)用的培養(yǎng)基
1.5.2 溫度對細胞的作用
1.5.3 清對細胞的作用
1.6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赤眼鱒鰭條組織來源細胞系的建立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材料與方法
2.1.2 實驗結果
2.2 討論
2.3 小結
第三章 赤眼鱒鰭條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試劑與器皿
3.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3.1.4 實驗方法
3.2 實驗結果
3.2.1 赤眼鱒鰭條細胞最適合的培養(yǎng)基類型
3.2.2 赤眼鱒鰭條細胞最適合血清濃度
3.2.3 赤眼鱒鰭條細胞系染色體核型分析
3.2.4 赤眼鱒鰭條細胞的18SrRNA序列比對分析
3.3 討論
3.4 小結
第四章 赤眼鱒鰭條細胞系的初步應用研究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
4.1.1 材料
4.1.2 試劑與器皿
4.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4.1.4 實驗方法
4.2 實驗結果
4.2.1 質粒pEGFP-N1轉染赤眼鱒鰭條細胞
4.2.2 病毒GCRV以及GISV病毒滴度的測定
4.3 討論
4.4 小結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sticular Sertoli cell line from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J]. 彭麗敏,鄭媛,尤鋒,吳志昊,鄒玉霞,張培軍.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6(05)
[2]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Marine Fish Cell Line from Ovary of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J]. XU Xiaohui,FAN Tingjun,JIANG Guojian,YANG Xiuxi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5(06)
[3]不同倍性泥鰍鰭細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學特性分析[J]. 李霞,馬辰,秦艷杰,李雅娟,吳迪,白麗雯,劉博. 水生生物學報. 2014(01)
[4]魚類細胞系在病毒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 周廣舟,景紅娟. 生物技術通報. 2011(03)
[5]半滑舌鰨肝臟細胞系的建立與鑒定[J]. 任國誠,陳松林,沙珍霞. 高技術通訊. 2008(06)
[6]施氏鱘不同組織來源細胞離體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 孟彥,張燕,張林,肖漢兵,李羅新,楊焱清,曾令兵. 細胞生物學雜志. 2007(05)
[7]漠斑牙鲆胚胎細胞系的建立與鑒定[J]. 任國誠,陳松林,沙珍霞.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07(04)
[8]赤眼鱒繁殖生物學研究[J]. 楊明生,陳金安,黃孝湘,李建華. 淡水漁業(yè). 2005(03)
[9]胚胎干細胞生物學特性[J]. 楊玉艾,華進聯(lián),馬勇江,竇忠英.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04(03)
[10]動物血清在細胞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及其質量控制標準[J]. 馬忠仁,馮玉萍,李倬,喬自林,侯蘭新,李明生,馮若飛.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3)
博士論文
[1]團頭魴三種細胞系的建立、鑒定及其初步應用[D]. 祝東梅.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性腺體細胞系的建立、鑒定及應用[D]. 齊文闖.西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75625
【文章來源】: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細胞培養(yǎng)概況
1.2 魚類細胞系的應用
1.2.1 魚類病毒分離和鑒定
1.2.2 魚類細胞疫苗制備
1.2.3 轉基因技術
1.2.4 基因的篩選與功能分析
1.2.5 免疫機理研究
1.2.6 生理特性研究
1.2.7 細胞核移植
1.2.8 環(huán)境毒物以及污染物的檢測
1.2.9 魚類資源保護研究
1.3 建立魚類細胞系方法
1.3.1 常用的消毒方法
1.3.2 細胞培養(yǎng)常用的方法
1.4 細胞的組織來源
1.5 細胞的培養(yǎng)條件
1.5.1 細胞培養(yǎng)用的培養(yǎng)基
1.5.2 溫度對細胞的作用
1.5.3 清對細胞的作用
1.6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赤眼鱒鰭條組織來源細胞系的建立
2.1 材料與方法
2.1.1 材料與方法
2.1.2 實驗結果
2.2 討論
2.3 小結
第三章 赤眼鱒鰭條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1 材料
3.1.2 試劑與器皿
3.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3.1.4 實驗方法
3.2 實驗結果
3.2.1 赤眼鱒鰭條細胞最適合的培養(yǎng)基類型
3.2.2 赤眼鱒鰭條細胞最適合血清濃度
3.2.3 赤眼鱒鰭條細胞系染色體核型分析
3.2.4 赤眼鱒鰭條細胞的18SrRNA序列比對分析
3.3 討論
3.4 小結
第四章 赤眼鱒鰭條細胞系的初步應用研究
4.1 實驗材料與方法
4.1.1 材料
4.1.2 試劑與器皿
4.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4.1.4 實驗方法
4.2 實驗結果
4.2.1 質粒pEGFP-N1轉染赤眼鱒鰭條細胞
4.2.2 病毒GCRV以及GISV病毒滴度的測定
4.3 討論
4.4 小結
全文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sticular Sertoli cell line from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J]. 彭麗敏,鄭媛,尤鋒,吳志昊,鄒玉霞,張培軍.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6(05)
[2]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Marine Fish Cell Line from Ovary of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J]. XU Xiaohui,FAN Tingjun,JIANG Guojian,YANG Xiuxi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5(06)
[3]不同倍性泥鰍鰭細胞系的建立及生物學特性分析[J]. 李霞,馬辰,秦艷杰,李雅娟,吳迪,白麗雯,劉博. 水生生物學報. 2014(01)
[4]魚類細胞系在病毒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 周廣舟,景紅娟. 生物技術通報. 2011(03)
[5]半滑舌鰨肝臟細胞系的建立與鑒定[J]. 任國誠,陳松林,沙珍霞. 高技術通訊. 2008(06)
[6]施氏鱘不同組織來源細胞離體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 孟彥,張燕,張林,肖漢兵,李羅新,楊焱清,曾令兵. 細胞生物學雜志. 2007(05)
[7]漠斑牙鲆胚胎細胞系的建立與鑒定[J]. 任國誠,陳松林,沙珍霞. 中國水產(chǎn)科學. 2007(04)
[8]赤眼鱒繁殖生物學研究[J]. 楊明生,陳金安,黃孝湘,李建華. 淡水漁業(yè). 2005(03)
[9]胚胎干細胞生物學特性[J]. 楊玉艾,華進聯(lián),馬勇江,竇忠英. 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 2004(03)
[10]動物血清在細胞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及其質量控制標準[J]. 馬忠仁,馮玉萍,李倬,喬自林,侯蘭新,李明生,馮若飛.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3)
博士論文
[1]團頭魴三種細胞系的建立、鑒定及其初步應用[D]. 祝東梅.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性腺體細胞系的建立、鑒定及應用[D]. 齊文闖.西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75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4756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