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3種彈涂魚遺傳多樣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08:26
本研究對整個海南島彈涂魚資源分布進行全面調查梳理,使用線粒體DNA標記(COⅠ、D-LOOP)和核糖體蛋白基因標記(S7),分析了在海南島海口(HK)、文昌(WC)、澄邁(CM)、臨高(LG)、儋州(DZ)、昌江(CJ)、東方(DF)、樂東(LD)、三亞(SY)9個地理位置采集到的3種彈涂魚群體的遺傳多樣性、遺傳分化、種群歷史動態(tài),為更好的保護彈涂魚種質資源提供依據(jù)。結果如下:1. 利用COⅠ基因序列作為分子標記,對我國海南島3種彈涂魚群體樣本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彈涂魚總體單倍型多樣性指數(shù)為0.861,總體核苷酸多樣性為0.00439;大彈涂魚群體總體單倍型多樣性為0.598,總體核苷酸多樣性為0.00153;大鰭彈涂魚群體的總體單倍型多樣性為0.833,總體核苷酸多樣性指數(shù)為0.00184;三者相比彈涂魚遺傳多樣性最豐富,其次是大鰭彈涂魚,最低的是大彈涂魚。遺傳分化系數(shù)Fst表明彈涂魚SY與LG、DF群體存在中度分化,AMOVA分析結果表明遺傳變異主要來自于群體內(99.36%),總體不存在明顯遺傳分化,基因交流頻繁。大彈涂魚群體間Fst分...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采樣點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圖2-3彈涂魚Fig.2-3Periophthalmusmodestus圖2-4大彈涂魚Fig.2-4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圖2-5大鰭彈涂魚Fig.2-5Periophthalmusmagnuspinnatus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圖2-3彈涂魚Fig.2-3Periophthalmusmodestus圖2-4大彈涂魚Fig.2-4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圖2-5大鰭彈涂魚Fig.2-5Periophthalmusmagnuspinnatu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線粒體COⅠ基因序列的大鱗副泥鰍四個群體遺傳多樣性[J]. 施文瑞,王磊,方冬冬,李夢榮,李學軍,陳軍平,劉慧芬,董傳舉. 水產學報. 2020(02)
[2]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的中國南海海域卵形鯧鲹遺傳多樣性[J]. 呂金磊,章群,楊喜書,宮亞運,曹艷. 海洋漁業(yè). 2017(03)
[3]中國南?凳像R鮫線粒體COI序列遺傳變異分析[J]. 曹艷,章群,宮亞運,呂金磊,楊喜書. 南方水產科學. 2016(05)
[4]基于cox1和D-loop區(qū)序列雷州半島紅樹林海區(qū)2種野生彈涂魚的遺傳變異[J]. 廖健,賀亮,張順,沈自慧,黃永勝,龍水生,黃承勤,王中鐸.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16(04)
[5]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南海圓舵鰹種群遺傳結構分析[J]. 李敏,李玉芳,張鵬,陳作志. 南方水產科學. 2016(04)
[6]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南海北部近岸鯻的遺傳多樣性[J]. 薛丹,章群,郜星晨,宮亞運,曹艷. 中國水產科學. 2015(04)
[7]中國南方紅樹林濕地彈涂魚遺傳多樣性研究[J]. 李瑜,阮志強,昝啟杰,石瓊,游欣欣. 南方農業(yè). 2015(06)
[8]線粒體分子標記技術在水產養(yǎng)殖行業(yè)的應用[J]. 楊子拓,劉麗.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4(22)
[9]西北太平洋大彈涂魚群體遺傳結構的AFLP分析[J]. 陳維,洪萬樹,陳仕璽,王瓊,張其永. 中國水產科學. 2014(05)
[10]基于S7核糖體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7種金線魚屬魚類分子系統(tǒng)進化關系[J]. 梁日深,王超,鄒青,周愛國,鄒記興. 中國水產科學. 2013(03)
博士論文
[1]松江鱸(Trachidermus fasciatus)種群的形態(tài)學與遺傳學研究[D]. 畢瀟瀟.中國海洋大學 2013
[2]東亞鯉科魚類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D]. 王緒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5
碩士論文
[1]雷州半島紅樹林區(qū)彈涂魚類種群生物學特征與遺傳多樣性的研究[D]. 張順.廣東海洋大學 2017
[2]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中國沿海褐藍子魚遺傳多樣性分析[D]. 陳璐.暨南大學 2017
[3]長江以南及臺灣高體鳑鲏的親緣地理研究[D]. 李琳琳.上海海洋大學 2016
[4]基于核基因分子標記的野鯪亞科兩種魚類比較親緣地理研究[D]. 張睿.上海海洋大學 2016
[5]中國沿海大彈涂魚群體的親緣地理與種群遺傳結構分析[D]. 王從濤.上海海洋大學 2013
[6]西北太平洋邊緣海大彈涂魚的親緣地理研究[D]. 陳卉.復旦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98942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采樣點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圖2-3彈涂魚Fig.2-3Periophthalmusmodestus圖2-4大彈涂魚Fig.2-4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圖2-5大鰭彈涂魚Fig.2-5Periophthalmusmagnuspinnatus
上海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8圖2-3彈涂魚Fig.2-3Periophthalmusmodestus圖2-4大彈涂魚Fig.2-4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圖2-5大鰭彈涂魚Fig.2-5Periophthalmusmagnuspinnatu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線粒體COⅠ基因序列的大鱗副泥鰍四個群體遺傳多樣性[J]. 施文瑞,王磊,方冬冬,李夢榮,李學軍,陳軍平,劉慧芬,董傳舉. 水產學報. 2020(02)
[2]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的中國南海海域卵形鯧鲹遺傳多樣性[J]. 呂金磊,章群,楊喜書,宮亞運,曹艷. 海洋漁業(yè). 2017(03)
[3]中國南?凳像R鮫線粒體COI序列遺傳變異分析[J]. 曹艷,章群,宮亞運,呂金磊,楊喜書. 南方水產科學. 2016(05)
[4]基于cox1和D-loop區(qū)序列雷州半島紅樹林海區(qū)2種野生彈涂魚的遺傳變異[J]. 廖健,賀亮,張順,沈自慧,黃永勝,龍水生,黃承勤,王中鐸.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16(04)
[5]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南海圓舵鰹種群遺傳結構分析[J]. 李敏,李玉芳,張鵬,陳作志. 南方水產科學. 2016(04)
[6]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南海北部近岸鯻的遺傳多樣性[J]. 薛丹,章群,郜星晨,宮亞運,曹艷. 中國水產科學. 2015(04)
[7]中國南方紅樹林濕地彈涂魚遺傳多樣性研究[J]. 李瑜,阮志強,昝啟杰,石瓊,游欣欣. 南方農業(yè). 2015(06)
[8]線粒體分子標記技術在水產養(yǎng)殖行業(yè)的應用[J]. 楊子拓,劉麗.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4(22)
[9]西北太平洋大彈涂魚群體遺傳結構的AFLP分析[J]. 陳維,洪萬樹,陳仕璽,王瓊,張其永. 中國水產科學. 2014(05)
[10]基于S7核糖體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7種金線魚屬魚類分子系統(tǒng)進化關系[J]. 梁日深,王超,鄒青,周愛國,鄒記興. 中國水產科學. 2013(03)
博士論文
[1]松江鱸(Trachidermus fasciatus)種群的形態(tài)學與遺傳學研究[D]. 畢瀟瀟.中國海洋大學 2013
[2]東亞鯉科魚類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D]. 王緒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5
碩士論文
[1]雷州半島紅樹林區(qū)彈涂魚類種群生物學特征與遺傳多樣性的研究[D]. 張順.廣東海洋大學 2017
[2]基于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的中國沿海褐藍子魚遺傳多樣性分析[D]. 陳璐.暨南大學 2017
[3]長江以南及臺灣高體鳑鲏的親緣地理研究[D]. 李琳琳.上海海洋大學 2016
[4]基于核基因分子標記的野鯪亞科兩種魚類比較親緣地理研究[D]. 張睿.上海海洋大學 2016
[5]中國沿海大彈涂魚群體的親緣地理與種群遺傳結構分析[D]. 王從濤.上海海洋大學 2013
[6]西北太平洋邊緣海大彈涂魚的親緣地理研究[D]. 陳卉.復旦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298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2989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